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景點] 東涌谷奇廟古壘——歷史勝景

俗語有云:「眾皆嫌苦熱,我愛夏日長。」特別盛夏炎炎,郊遊遇上艷陽天,少不免苦撐擋陽傘,任汗盡濕衫。然覓得勝處,細賞前朝事亦為一樂也。0 c) z- K4 _5 F) H* r

+ j: e8 U4 l" `' b! z4 d2 M港鐵東涌站出閘後,西出順東路接裕東路見馬灣涌,沿公路東南走至黃龍坑口,左入黃龍坑道,望山邊方向走十分鐘即到赤鱲角村(應為赤鱲角新村)。早歲因建機場,赤鱲角島上各村分別遷往屯門新界及東涌一帶,而重點廟宇即赤鱲角天后宮,也隨後遷到東涌谷今址。想當年赤鱲角擬建機場,深灣外廟灣迷你天后宮(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由於全廟均為花崗岩建造,牆、屋頂、神像、爐等等全石材在島上打造,具保留價值宣布為古,首先把廟拆件存放在適當地點,等劃出土地再作搬遷。初期天后神像擺放在東涌青年中心一間偏房中,待赤鱲角天后宮現址平整後,復像積木般把廟砌好,才選吉日敬送天后及附神等,陞座今赤鱲角村畔空地上。7 V6 v" q/ R* \  T' H: ~

$ @# O, W+ J$ l% C/ [0 U4 B% N5.39.217.77:8898雖然這天后宮屬迷你型,從全石製建構可知當時在島上地位之重,赤鱲角島出產花崗岩,石場養活幾許民眾,故石匠精心在石礦場中就地取材,建立這個全港獨一花崗岩天后宮,為香港地廟宇文化增添光采,殊不簡單。福建廟宇另有特色,廟內石牆都雕刻神像,塗以色彩特別搶眼奪目,香火鼎盛。昔日漁農社會,民眾望天做人,有甚麼天災風動,惟望神保佑,而出海者以海神媽祖為大救星,陸上的以觀音佛祖為主,各司其職,也衍生豐富神誕傳統習俗,為民眾帶來多姿多采民間文化。5.39.217.77:88987 b" r( R$ K9 u%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q3 W% P- \8 s) ?
天后宮附近住民遷赤鱲角新村,多為長者留守,新一代都外出工作,故村況寧靜,只有假日才見人丁旺盛場面,因而亦造成治安欠佳。與村民閒話宜多點誠意,且以集體為佳,別個人單影穿梭於村屋間,引起村民不安。公仔箱論壇" C, g: N1 t: k! d8 K8 o+ K# y

) A$ T2 k7 p& g5 n; F) @tvb now,tvbnow,bttvb參觀完黃龍坑畔赤鱲角村及天后宮,原路退出到嶺皮村口即左入村中,沿途所見青磚屋,金宇頂,有大小門仔,完全鄉村特色。當然新三層丁屋觸目皆是,甚至有些四層,這是政府小型屋宇政策所體現村況。公仔箱論壇' S6 J- _4 y+ U$ X" K9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W- }1 W  @& F
上下嶺皮村穿街過巷,西行十多分鐘即見古城牆一座,原來已到東涌所城中。這古炮台是香港地碩果僅存較為完整所城,據蕭國健教授在其著作《清代香港之海防與古壘》一書中,對東涌寨城有如下描述:「清初本於大澳口設有守軍即大嶼山汛,並於山上築有雞翼角炮台即石筍炮台汛。由中鵬營千總駐守,但因該地與大澳相距遙遠,不能兼顧,故於平定張保仔等海盜後,於東涌口石獅山腳,加建炮台兩座即東涌山炮台汛;並於今寨城所在地,堞石為牆,建一寨城。」
+ N1 V% Z( x/ y! n) C  I公仔箱論壇) |9 t1 M/ s* R7 ?
寨城為大鵬協水師右營守備駐守,屬下千總二員、把總三員、外要七員及額外外委四員,駐防兵丁共六百三十名。東涌口小炮台汛:由左哨三司外委把總一員,領兵三十名防守。公仔箱論壇) l( g( w( H+ C: d! |( ?4 o, P

" z4 o2 U- Z3 D) r6 m東涌所城中今所見一切已成過去,曾作學校用途,校早已撤出,今有兵房作展覽室及校室,但未充分發揮其作用殊可惜。城外食店林立,交通亦四通八達,為學生歷史考察重點好去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