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洋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完成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南海深潛科考任務。本次南海深潛主要考察了南海中部海山鏈珍貝海山區和南海北部陸坡峽穀濁流區,是我國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的系統觀察和取樣。科學家還在海底采集到幾百年壽命的海葵以及海膽、珊瑚等許多生物樣品。5.39.217.77:8898* R. C: R( q) T& [7 @. E# g6 n; }
5.39.217.77:8898! a* D3 Y7 p6 K# m% U7 s
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系統觀察取樣% H7 z+ m3 n5 }: K# k; [7 k
7 P! P" X( [5 Q3 k w6 F% p' K5.39.217.77:8898日前,海洋國家實驗室9名科學家完成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南海深潛科考任務。“蛟龍”號在南海中部海山鏈珍貝海山區的深潛科考,是我國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的系統觀察和取樣。4月29日、30日,海洋實驗室科學家搭乘“蛟龍”號連續兩天沿珍貝海山進行深潛作業,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比較系統地獲取了玄武岩樣品、沉積物樣品以及近底海水和生物樣品,有助於促進我國深海岩石學、深水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和生物地理學研究。
H, G5 y* N- M, Y% Y7 G公仔箱論壇) E- O, Q4 z0 ^
第二個深潛作業區位於南海東北陸坡的兩個典型峽穀濁流區,5月3日和6日海洋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在南海北部陸坡區先後進行了下潛。這兩個潛次對海底淺表層過程和海底濁流的現場觀測有助於系統研究和理解深海高速堆積區物質來源,海底濁流的形成機製、搬運過程和沉積效應,對深入認識南海東北陸坡區沉積過程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F& R! t$ j2 y. C3 Ytvb now,tvbnow,bttvb8 y1 q" N: u; H+ w6 h( l' _
“第一,取到了具有精確位置的新鮮玄武岩樣品,親眼觀察到了玄武岩的產狀和分布;第二,直接觀測到了台灣峽穀濁流發育的地貌學和沉積學證據;第三,采集到了大量有精確位置的海山區和陸坡峽穀生物樣品;第四,獲得了連續的高精度的攝像資料,為後續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礎。”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主任、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石學法在總結科考成果時談到。據了解,此次“蛟龍”號南海深潛是海洋國家實驗室首次參與“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更是海洋國家實驗室首次主導實施的載人深潛科考共享航次計劃。
- [& Q0 u6 A2 C+ s% E1 Y5 B5.39.217.77:8898( [2 a$ y3 o( Y, ^6 N
“蛟龍”每分鍾下潛30米,非常平穩tvb now,tvbnow,bttvb/ K! R, N: _) u6 I
1 _/ `" O# ~: U7 m, N% y$ @" ytvb now,tvbnow,bttvb4月30日,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楊剛參加了深潛任務。當天早晨8點左右,楊剛和潛航員搭乘“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開始準備下潛,“ 蛟龍 號下潛速度每分鍾大約30米,整個下潛過程非常平穩順利,大約35分種後 蛟龍 號達到海底。”楊剛說,當天他們計劃下潛到1050米深的海底,但是實際下潛到水深1101米位置。到達海底後,“蛟龍”號拋掉負載,壓載水艙調整浮力,使“蛟龍”號懸停在近海底位置,開始開展科考任務。. E7 D7 d0 ]# j, f' ?( J
# s' k1 u8 e8 ?6 Q# h$ E
楊剛介紹,海山地形複雜多變,海底存在許多未知的潛在風險。在下潛之前,首先要了解海底地形,如果“蛟龍”號降落在海山山洞里將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另外,還要了解海底洋流速度和方向,防止“蛟龍”號隨著洋流在海底漂流不定。到達指定下潛位置後,潛航員駕駛“蛟龍”號從珍貝海山山腳沿著山脊向山頂的方向爬升,並利用“蛟龍”號機械手采集岩石、沉積物、海底生物等樣品。楊剛介紹,在執行整個潛次科考任務中,他精神都高度集中,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當天下午3點30分,接到上浮指令後,“蛟龍”號拋掉其他負載開始緩慢上浮,最終順利浮出水面。整個潛次“蛟龍”號垂直爬升773米,在海底作業6小時28分鍾。
2 d6 C! X( |% x w1 c"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7 Q& @+ S$ W7 l/ Y5.39.217.77:8898700米海底采集海膽樣品公仔箱論壇! _& F/ U! B' P" |
, L" r- ^+ V% |" s
在海底,科學家發現一些非常特別的生物。“在水深700多米的地方,我們發現一隻海膽,然後利用機械手將海膽采集到樣品箱,最終帶回科考船上進行研究。”楊剛說,當他們爬升到水深400多米的位置時,還驚奇地發現一條2米多長的鯊魚出現在眼前,在“蛟龍”號面前來回遊蕩,不一會便消失在視野中。8 L; K- f6 H% b, i3 @3 ~
5 K* Z4 |7 X: P# _5 ^& v" O
據了解,海洋實驗室科學家搭乘“蛟龍”號完成南海深潛科考任務中,獲取許多海底生物樣品,其中一隻唐氏擬石棲海葵引起科學家注目。“這隻海葵在海底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個大布袋扣在岩石上。”據介紹,科學家對采集到到的海葵樣品進行測量發現,海葵個體口盤直徑20厘米,柱體高17厘米,估計有幾百年的年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