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普林斯頓大學讀本科前的暑假,友報為我做了一次專訪,我說我受了這個城市莫大的恩惠,將來一定會回港服務。訪問刊出時,只見大字標題〈盧安迪立志回饋香港〉,使我既汗顏得無地自容,又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和使命。tvb now,tvbnow,bttvb5 b7 s2 w1 i4 |
5 G5 p2 A7 R8 z(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讀大學的頭兩年,我一直計劃畢業後,留在美國讀研究生,再在美國大學任教幾年,然後便回到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 H, e% u% c r% x, ?
5.39.217.77:88989 S1 { q$ c$ C6 P; N. L
教我汗顏得無地自容
6 Z) a: C; [' p: [
: q( x' Y4 R3 @) ^9 \然而,在大學生涯的下半部分,我卻有了一些新的觀察和想法,特別是我認識了普林斯頓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鄒至莊。鄒教授在求學階段來到美國,留在這裏工作了一個甲子,但自六十年代起,他亦經常往返中國,先後擔任兩岸領導人的經濟顧問,有「台灣經濟起飛設計師」和「中國現代經濟學播種人」之稱。鄒教授的故事使我意識到,無論身在世界哪個角落,都有回饋家園的廣闊空間。
6 ?# [5 t5 @7 H( {" V5.39.217.77:8898
+ N8 W4 s+ O8 g0 [4 B2 O+ mtvb now,tvbnow,bttvb四年級時,我在報章寫了〈李陵與蘇武〉這篇文章,提到隨着時代發展,國際間的友好互動愈來愈多,我們在不同國家之間的遷移和工作模式亦更趨多元。曾鈺成先生在他的專欄評論我的文章:「安迪引詩句『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何處不青山』作結,像呼應李嘉誠先生的『此心安處是吾家』以及『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又一次教我汗顏得無地自容。
# U6 P* f/ x+ g, F公仔箱論壇
% y2 O$ B% A) @+ g) I( v大學畢業後,入讀史丹福研究院前,我回到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的早會作分享,提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Thomas Mann)的故事——他雖然從德國移居美國,但內心永遠承載着德國人的精神,所以他說:「我在哪裏,哪裏就有德國。」然後我說"Wherever I am, there is Hong Kong." 雖然在眾多長輩和朋友的鼓勵下,我一直沒有排除將來回港的可能性,但我幾年來一直在兩條路的臨界上掙扎。公仔箱論壇2 a2 _8 D! Z2 K
# h5 `6 O5 B4 e- [: itvb now,tvbnow,bttvb而真正令我重新立志將來回港生活和工作的是,一位素昧平生的香港市民——曾俊華先生。tvb now,tvbnow,bttvb* @7 d; m- W6 `2 I" c& T9 L/ g
( L8 g+ S2 S* p5 c7 ?. T' ?% V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性格含蓄冷靜,總是神色自若,即使心中偶有漣漪,多是因為私人的事情。6 U% l5 X, X+ D9 f
0 X+ Z; h9 q, h+ Y: Q教我不禁熱淚盈眶公仔箱論壇) ^ G* g, C- @
公仔箱論壇7 ~& q, `3 m% N+ S- j3 R+ L
無論香港抑或美國的政治,從來沒有令我哭過半次;然而,2017年1月19日,當我坐在加州Palo Alto家中的電腦前,獨自看着曾俊華先生的參選演說,卻不禁熱淚盈眶,潸潸流下。1 T" V4 U @: f, D: b
' G5 |) f& |4 H# V* M3 U I5 D0 U曾先生在美國生活多年,跟董建華先生一樣都是30來歲回港。曾先生在異鄉經歷過種族歧視,由此培養出對華夏文化的深厚感情,尤其顯得立體而真摯。但或許因為我跟曾先生在美國的時代和環境不同,我從來沒有察覺有人歧視我,我在美國一點也不辛酸;相反,美國給了我很多很多,我也非常欣賞美國的古典自由主義立國理念。tvb now,tvbnow,bttvb% B6 i2 o& z N% _4 @ m
tvb now,tvbnow,bttvb; {3 Z0 h0 W. X2 A
那麼,曾先生的演說為什麼令我感觸落淚,為什麼令我想離開這麼喜歡的美國,將來回港發展呢?因為曾先生讓我看到,香港不會是只有阿諛奉承的人才可以上位的地方,任何熱愛這片土地的年輕人,長大後都能在各行各業發揮所長,貢獻香港。5.39.217.77:8898( Z% X0 Z$ z: N! O
0 d4 h% Y7 Z# A! \; U7 Q2 {
無論多年的往績,還是近日公開的故事,都證明曾俊華先生是一位襟懷坦蕩的謙謙君子。工作的時候,他會樂於聆聽同事的意見,令同事覺得受到尊重,加倍上進;同事落難的時候,他會像朋友般不離不棄,雪中送炭;被雞蛋誤中的時候,他會幽默解窘,化險為夷;香港運動員比賽的時候,他會入場支持,跟市民並肩打氣;遭到政治抹黑的時候,他會沉着應戰,從不惡意攻擊對手。
2 W0 t9 L; J: `' V- V3 s' l2 s6 Z公仔箱論壇3 M& \/ ^2 x0 \1 p
曾俊華先生這種親和力,使他成為團結香港社會的最佳希望。他身居政府要職多年,即使政府換屆仍可續任財政司司長,可見他獲中央高度信任,也是可讓建制安心的人選。同時,根據本報民調,在兩名前司長之中,有72.8%泛民主派支持者較為屬意曾先生;在所有年輕人之中,更有多達75%支持曾先生。5.39.217.77:8898/ i" E# l; P, W) X
公仔箱論壇+ y3 c7 } r' C G5 ]# `
「一國兩制」若要長遠成功,始終需要團結大多數香港人,尤其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如果下任行政長官能夠循循善誘,創造和諧的社會氣氛,使各方對「一國兩制」回復信心,屆時不但住在香港的人會打消移民的念頭,就連身處海外的港人也會考慮回流。我亦深信曾先生會實現用人唯才的承諾,為不同政治光譜的人才提供更多建設香港的機會。
) w9 ]$ T* P/ N: A. d7 C/ N" ]) ]3 A6 i( j# ^3 o
相反,如果由一位大多數年輕人反對的人士擔任行政長官,如果行政長官缺乏凝聚社會的親和力,如果特區政府得不到廣大市民的信任,究竟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對「一國兩制」的認同是會上升還是下跌?分離主義勢力是會縮小還是壯大?想移民的人是會減少還是增加?這些問題都已在實踐中找到清晰的答案。
3 n# Q. M5 U- a+ \4 I/ O$ I. I' i( y
& ?# w6 V8 G. y9 B9 gtvb now,tvbnow,bttvb苟利香江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香港今天的成功,全賴多年來的優良制度和穩定環境,讓我們香港人不論高低起跌,都可以同舟共濟,攜手踏平崎嶇。假如有一天,香港繁榮不再,社會撕裂,「一國兩制」面臨失敗,那時我們的子孫問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問我們在2017年做了什麼,我們會怎樣回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