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制訂完善臨終照顧政策

《施政報告》上月中旬出爐,不知是否只餘半年任期,社會對這個夕陽政府的《施政報告》不甚關注;事實上,在醫療衞生政策方面,大部分繼續舊調重彈,重複恒常化措施,驚喜欠奉,與其說是《施政報告》,不如說是「施政總結」。5.39.217.77:88985 w3 c. p0 R1 W4 `( |

( b. ^, N& o6 T, f) Y. Z報告提出於2017-18年度向醫管局額外撥款20億元作整體經常性開支,增加公營醫院病床數目、手術室節數、緊急手術服務、內窺鏡檢查、放射診斷服務、普通科和專科門診等名額。筆者認同有關措施,但公眾一方面對公營醫療服務期望增加,服務需求持續上升,政府卻忽視長遠人力規劃,人手長期短缺,到頭來只會繼續加重前線同業的壓力。
( }$ B" K9 B; o& Q" ~tvb now,tvbnow,bttvb" w7 n3 {8 `1 l' ~5 [' t
要提高本港公營醫療質素、確保系統能持續有效運作,首要條件是增加醫護和專職醫療人手,讓同業有足夠時間照顧每位病人的需要,以提供具質素的服務,減低不必要的醫療風險。衞生服務業界對本應於2016年下半年公布的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非常重視,希望報告能盡快出台,以制訂全面的人力資源政策、訂立護士與病人的比例、增加專職醫療人員數量,以解決多年來的人手問題。0 T$ k" ~( ^/ ^: I
- ^/ f' o0 v) t8 Y
另一邊廂,筆者樂見當局在精神健康政策方面增加資源和配套,相比起上年寥寥數字的篇幅,確實有所進步。政府提出,根據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的建議,將設立常設諮詢委員會,檢視和跟進精神健康服務的發展;又於本學年開展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由精神科醫生、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和職業治療師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協助學校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由下學年開始,為公營普通中、小學提供的「學習支援津貼」涵蓋有精神病患的學生。tvb now,tvbnow,bttvb: @. K9 I) k0 E% o! w( L/ t% n

, Q: {/ L3 p0 l) [# @此外,政府終於回應社會及業界訴求,承諾增加精神科人手,並在醫管局為嚴重精神病患者而設的個案管理計劃中,改善每名個案經理處理個案的比率,有望縮短輪候時間,並讓個案經理更有效跟進病人病況,減慢病情惡化。tvb now,tvbnow,bttvb8 {, E# {; S0 r( z& W5 o5 A1 w
公仔箱論壇* z8 }2 C: `" O
除了人手問題,藥物對治療精神病亦相當重要,可是今年的報告中仍未見增加精神科藥物的資源。筆者促請當局不時更新精神科藥物,以減少副作用,協助病人更有效改善病情,重新融入社會。
3 o+ V/ n7 m% ^0 z: k8 w' p, z) v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4 x  O2 N& p" @+ L
扶貧及安老政策方面,筆者歡迎降低長者醫療券受惠年齡至65歲、75歲或以上合資格長者免費使用公立醫院及診所服務,以及把長者免費或資助形式注射疫苗,包括十三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恒常化,均可進一步減輕長者醫療開支負擔;令人失望的是,長者多年來關注的牙科和聽力服務仍然隻字不提。/ |* S  b* s9 a9 p: U

7 ?$ q0 T1 n% k5 E0 L安老院舍的質素和監管問題依舊未有着墨,筆者多年前已促請當局修改嚴重過時的《安老院條例》,提高院舍對人手編制、護理程序、起居照顧,以及監管的規定,奈何至今未有寸進。政府推出的「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鼓勵服務使用者轉投私營市場,只能縮短公營院舍的輪候時間,卻未能提升院舍質素,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的政策。' F3 ~! t$ G# a6 Y0 `5 [' y0 A

2 I- A5 \4 [* F) u5.39.217.77:8898此外,政府開始研究制訂更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促進臨終護理服務的規劃,以及在醫院外的環境提供紓緩治療;相比起冷冰冰的醫院,很多長者其實屬意在家中接受照顧,在親人陪伴下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筆者希望政府能制訂一套完善的臨終照顧政策,提供足夠支援服務,讓長者可按自己意願選擇合適的環境「居家終老」,過世後免去解剖驗屍的既定程序,真正在社區善終。5.39.217.77:88988 J* {0 f+ {# r
* D$ ]0 H  {: N. ^, Y8 E" e
最後,冀望本屆政府在餘下任期把握時間做好工作,並與下屆政府無縫交接,確保政策能夠持續進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