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牛肉面是指兰州特产:牛肉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人吃牛肉面吃出了名堂,吃上了瘾。相传,牛肉面是清末光绪年间,一个叫马保子的回民厨师所创制的面食,后辈们再代代推陈出新,硬是将这种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吃得个名扬天下。如今,兰州市的每条街巷,无论大小,至少都有一两家牛肉面馆。 公仔箱論壇( k1 {4 [: } v% r0 _4 U
' Y/ X* t* b/ @* w: D& Y: E3 W t5 J5.39.217.77:8898 tvb now,tvbnow,bttvb( n( j2 l, A" Z5 e: w& b6 a
3 b7 Q \ g+ r6 u 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永远有那股牛肉面的清香。“兰州人三天不来个牛大碗,就心火难捺”。在兰州还有一句话:“不管物价怎么涨,只要牛肉面的价钱不涨,心里就踏实。”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牛肉面确实已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别以为煮面条加上牛肉片就是牛肉面了。兰州牛肉面的精致与吃法考究令人瞠目。别看拉面师傅操起面节,一搓一拉,连抻数次,即变戏法似地拉绕出一碗细长的面条,看起来似乎容易,其实做面的工序相当复杂。“蓬灰和面面成线,苦练技巧最关键”。首先是选用富含面筋,韧性强的优质精粉,以兰州当地的草木烧制的蓬灰和成软面。往往在前一天,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拉、摔、掼后,捋成长条,揪成茶杯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然后随食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拉面是一手绝活,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观看拉面好像是欣赏杂技表演,拉到最后时的“一拉一闪”又仿佛是舞蹈演员在挥舞着彩带。 5.39.217.77:88986 [ S, t+ i Q
) a0 T7 W. i e( p6 `公仔箱論壇
( D! i8 u4 h, s" I公仔箱論壇8 v1 E* j! o$ a$ t, s1 R
兰州拉面不仅具有牛肉烂软,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汤汁、诸味和谐,香味扑鼻,诱人食欲等特点,而且面条的种类较多,有宽达二指的“大宽”、宽二指的“二宽”、形如草叶的“韭叶”、细如丝线的“一窝丝”、呈三棱条状的“荞麦棱”等,游人可随爱好自行选择。一碗刚好盛一根面条,这面条不仅光滑爽口,味道鲜美,而且外观也很别致。当地人们描述它是一红、二绿、三白、四黄、五清,即:辣椒油红,汤上漂着鲜绿的香菜和蒜苗,几片白萝卜杂于红绿之中显得纯白,面条光亮透黄,牛肉汤虽系十几种调料配制,但却清如白水。因此,马保子牛肉面的声誉一直延续至今。 tvb now,tvbnow,bttvb" V& {5 P- `! R1 i6 b) I
tvb now,tvbnow,bttvb) P& m8 [7 ]. s# h

+ [9 }& F" z- Z/ f; v6 N公仔箱論壇5 ]- a' |! V7 t; T+ A
兰州拉面也是在变的。初创的马保子牛肉面是以“一清(汤)二白(面)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碎(牛肉)”而著称的。这种传统的牛肉面的基本风格还在,但内容却已不断地在添减。红红的辣子油已经糊住了整个碗,有的人还要再添,找的似乎就是一种烈性感觉。有的人狠命地要蒜苗香菜,仿佛是为了吃菜而不是吃面,又好像是着意亲近绿色,崇尚着自然。不少面馆出现了“加肉”的新品种,名声较大的“马子禄”和“兰清阁”,传统的清汤肉丁面改以方块肉、“优质牛肉面”代之,吃客摩肩接踵,十分壮观。
+ H+ a1 L5 M) E+ n3 _
1 W& h* l0 }" _% x& S0 ytvb now,tvbnow,bttvb
! X0 e" j5 H7 E8 v* {公仔箱論壇
2 e$ @% i# P1 H/ X2 V' l7 k5.39.217.77:8898 兰州人吃牛肉面,多半不太讲究斯文,就地一蹲,唏溜溜一碗面即刻下肚。不过。同是拉面,在平凉路的金鼎牛肉面馆和翡翠楼,张掖路的民族餐厅等餐馆内,就能吃出个饮食文化来。面条并无特别,关键在于环境的幽雅和套菜的精美。一般分5元、8元、10元、18元不等。据说有些已在大半个中国有了连锁店,名声不小。 要在中国找一家没有兰州风味牛肉面馆的城市,难。不过,牛肉面一走出兰州就变了味儿,别看都打出了“正宗”的招牌,但要吃到真正正宗的牛肉面,恐怕并不容易。 游客到兰州值得一尝清汤牛肉面的酸辣美味。只要是食客如云的街头牛肉面馆,其味必定绝佳。 大众牛肉面每大碗只收1.70元钱,相当便宜。不到两分钟即能做好一碗拉面,非常节约时间。 公仔箱論壇3 X2 m( W$ s" H- N" A, z% @3 S8 M
' [) J8 X7 w; d7 u% j% ]' W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