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電/“Hello!Hello!”圍坐在彩色圓桌旁,10歲的崔元植和她的33名同學大聲向屏幕里的城里同學打招呼。隨後,屏幕里的英語老師開始上課,英語兒歌、照片、視頻輪番出現在屏幕上……
2 m* N7 d) _: F7 F6 C0 s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1 e2 E) S# {2 G: [3 g* [
突然,孩子們快速轉身,手伸向圓桌上的答題器,第一時間按出自己的答案。幾秒的等待後,屏幕上顯示出兩個班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看著幾次超過95%的正確率,崔元植驕傲地說,“每道題我都答對了!” % L( R6 S' Y& N' F' a* s& N4 v& b
- x* N3 {( R/ G1 t& v/ Z 新華社報道,這樣的英語課堂對於崔元植這個生長於中國西部農村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已不再陌生。從去年3月開始,她所在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回民二小教育集團新水橋校區成為“智慧同步課堂”項目的試點學校,每周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課至少會有一堂是由回二教育集團觀湖校區的“城里老師上課”,他們與城里孩子同步聆聽互動。 公仔箱論壇# O' u3 X7 t$ x
tvb now,tvbnow,bttvb8 b, Q- Q" V# w( e
“這樣上課很有意思,還可以用答題器,大家都想獲勝。”崔元植說。
. L* P. Z8 Z% k7 V0 Z, f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88984 k) |. _3 o: S/ A+ }8 h9 A) j
新水橋校區執行校長利娟說,新水橋小學占地面積小但學生人數多,目前全校12個班530名學生,其中外來隨遷子女占總人數的72%。 ' ]6 ?+ H7 k9 W3 n# _1 n+ I
9 f0 i z. ]6 X) C) [. A “當前城鄉學校之間軟硬件條件差距依然明顯,但越來越多的農村娃正通過包括智慧同步課堂在內的教育信息化變革,享受到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利娟說。 tvb now,tvbnow,bttvb% y9 F% E8 }3 L/ k
5.39.217.77:8898' d9 E0 H+ E, |
新水橋校區英語老師韓青是“智慧同步課堂”的助教。“出乎意料,孩子們很容易就接受了。他們喜歡‘搶答’,喜歡在IPad上完成小組作業,也習慣了拿起話筒大聲回答問題。”
% c: Y5 P; t( {- g1 S4 i: k- f# j2 v7 v
4 G1 @7 T5 m' t7 @& e7 B, P;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互聯網正影響著中國西部地區的基礎教育模式,其突破時空限制的特性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提供了可能。
8 z! w+ T9 }4 |5.39.217.77:8898
, x% L7 ^$ s. i6 O& i0 y. L5 n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的數據顯示,目前,寧夏3406所各級各類學校已全面完成“寬帶網絡校校通”,以不同方式實現網絡接入。鄉村教師可以借助這一項目,為學生開設音、體、美等以前囿於師資缺乏難以開設的課程。
+ m. M( ?& C& K' W5 p4 O, I; V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E b" W, m4 |! V
為更好地構建“互聯網+教育”,寧夏建設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也稱“教育雲”,這一平台向上對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向下整合了全區各地和學校資源,初步構建起為社會公眾提供終身、開放、免費的學習服務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