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安裕:張純如的國民教育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2-8-12 09:39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6 n/ Y+ }4 g7 }& u$ Z
7 ~8 H7 A; j1 [4 t$ c, S! c( U
安裕:張純如的國民教育
/ }& Z0 e( q7 F" O0 K5.39.217.77:88985.39.217.77:88980 ]+ \. E6 n) d$ [+ ]4 l& Q

, {% I2 j% i# Q公仔箱論壇手裏的平裝版《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Iris Chang Before and Beyond》(毋忘吾女﹕張純如的從前以及永遠)雖然只有不到四百三十頁,然而卻是那麼凝重。這書內容說的是美籍作家張純如的故事,作者張盈盈是張純如母親,六十年代留美學生,和丈夫張紹進都是哈佛大學博士,張盈盈念的是生物化學,張紹進是高能粒子物理,之後他在愛因斯坦晚年工作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公仔箱論壇6 U- ?; o- V' k# S7 ?* {9 `. z
tvb now,tvbnow,bttvb; c; o1 n+ I0 @  P8 y/ l
讀這部書是想進一步了解這位早逝的華裔作家。張純如是張紹進和張盈盈的長女,美國出生,美國受教育,丈夫是美國人,一九九七年,張純如寫成《The Rape of Nanking》(南京大屠殺),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十星期,售出近五十萬冊。一九九八年,著名專欄作家George Will在《華盛頓郵報》寫道,「一項美麗的公義之舉正在美國發生。因為張純如這部書,阻止了第二次南京大屠殺」。這部書在西方社會引起巨大深邃的震動,日本戰後半世紀在西方的正面形象建設,可說幾乎在張純如的字裏行間成為廢品。日本毋庸置疑是原爆受害者,但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前的日本是狠辣施暴的一方,張純如不是專業歷史學者,可是她不比正統史家遜色,美國史家StephenAmbrose說,張純如「可能是我們最傑出的年輕歷史學家,因為她懂得與歷史溝通」。二○○四年十一月九日,身患抑鬱症的張純如在加州開槍自殺身亡,終年三十六歲。+ L2 \! C) S# G9 F9 V" S2 T, K

4 E& n3 X5 ~! H* K- s張純如寫過三部書,都是與中國有關,除了《南京大屠殺》,還有較此早前一年出版的《Thread of the Silkworm》(錢學森傳),以及去世一年的《The Chinese in America》(中國人在美國)。她的本科是伊利諾大學新聞系,離開學校後投以巨大心力寫出三書。《錢學森傳》說的是中國導彈之父的大半生,資料蒐集做得極仔細,錢學森的早慧在張純如筆下顯見無遺(錢在大學的成績單是令人驚訝的全優)。《錢學森傳》使得張純如為人所知,《南京大屠殺》殺青面世之日也就更引人期待。美國的出版巿場雖然巨大,但以中國為題材的書刊並無與其匹配的閱讀人口,當然,教人去中國做生意的還是有人看,最深印象的是九十年代的《一人一隻鞋子》,講的是去中國做生意,一人買一隻鞋也夠你發大財。除此之外,縱是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是這位史學名家力作,可是依然與最暢銷書無緣。這固然與美國讀者眼光闊窄有關,客觀上,中國過於遙遠,遙遠得對美國人來說等於月球。美國一九七九年電影《The China Syndrome》,講的是美國核電廠爆發泄漏危機,用上「中國綜合症」為片名,是因為美國核電工業專家說,一旦核泄漏,輻射滲入地底,可能穿過地心直達中國,「中國」意喻看不清楚的遠方世界。
$ N8 O! [! ^* r2 G2 D6 i0 O-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z4 r) |" r' p* \9 V: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把日本國際形象扭轉2 B0 O8 [& R" y9 c% Y6 {
' x! [* p4 T2 m/ T% x7 h4 h
在如此社會及文化氛圍下,《南京大屠殺》這種中國題材非小說書籍一紙風行,老實說,真的很不容易。《南京大屠殺》在西方社會把日本一些人戰後塑造的國際形象扭轉,西方對集體屠殺的敏感,源於納粹集中營,日本侵佔南京後屠殺中國軍民的刀光血影重現書頁之間,這就勾起他們祖輩在奧斯威辛的另一場大屠殺。因此當《南京大屠殺》出版時,日本右翼分子曾經恐嚇張純如,這是醜行揭穿後的兇殘本質顯現。作為遠方的讀者,張純如為什麼以美籍華人第二代的身分寫她並不熟識的錢學森和南京大屠殺,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心有所感的問號﹕這位面貌娟好的作家,為什麼獨愛中國近代歷史?到了張盈盈的書出來後,翻到第三章,答案就在眼前。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w1 l! n" `" c/ w4 N0 {/ H(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g8 |' `) ]
父母歷國共內戰出走美國
' J  s3 d3 Z* v. b) S9 e  W4 F: ?5.39.217.77:8898
9 @4 d8 b, W8 V  ~4 |2 i. n公仔箱論壇張純如父母是台灣到美國的留學生,張盈盈憶述說,她是在抗日戰爭中國陪都重慶中央醫院出生的,事隔七十年,張盈盈對於日本一天至少兩次空襲重慶印象猶新。其後,張家轉到台灣,六十年代,張盈盈負笈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學位課程,結婚生女生子。張純如出生後,張紹進在伊利諾大學用了兩年就得到終身教席,一家人買房子買汽車,女兒剛誕下不久,應該是享受美國式生活的最美好時刻。可是,張家父母在女兒牙牙學語時就決定,讓她同一時間學習中文和英文。張盈盈的父母其後移民美國,間中過來替他們帶孩子,老人經常對在異鄉為異客的張盈盈講到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和歷史,並且不止一次說「你應該以中國人為榮」。
$ K) S3 ]# _& ?4 k公仔箱論壇

# Y% ~1 R8 s; D5 V公仔箱論壇當然,張家伯伯講的「中國」是指廣義上的中國,並非狹義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共產黨管治下的中國大陸,也有可能是早已國不成國的中華民國。張家幾口人從祖家南京而重慶轉到台灣再是美國,這一條迤邐萬里的長路,其實是一條保存中國文化的迢遠之路。發人深省的是,何以一個跨越重洋到新大陸的家庭,不僅保存了中國人民的敬老讓賢美德,更有為死難同胞討回公道的追尋公義的精神?擁有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的George Will說的「美麗公義之舉」(something beautiful, an act of justice),絕不是廉價國族主義所能承載,而是一種普世價值的彰顯。我想,這其中必然有着張家上兩代的中國價值,總其而言是林語堂的「吾土吾民」胸懷。1 k% v3 H8 l8 V$ K: f+ s

( v( E7 ]- A; v, Z5 ^3 K公仔箱論壇美麗公義包含上兩代中國價值5.39.217.77:88988 v9 w$ _- w" h$ Y  T4 E+ N" a5 _

6 n5 u% Y  U- ?5.39.217.77:8898林語堂一九三四年成書的《吾土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說的是中國人的劣根性,不滿這書的人喚這是「賣countryand賣people」,這幫人和今天那些連梁靜茹為馬來西亞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打氣都不許的憤青其實沒有兩樣。這書在大陸不受歡迎的原因,因為他批評了中國人,林語堂說,「中國像一間雜亂無章的公司,常利於經理及職員,對股東毫無好處,股東可以比擬為老百姓」。今天的中國國情正是如此,香港力推的國民教育科則是一重折射,只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面」。我把「正面」二字加上引號,因為這些教材是矯扭造作的堆砌,包着愛國主義糖衣就急着推出。愛國主義如果是抽離政黨政權的背景並不全然是壞事,可是當孩子的教科書只能教導特定政權的「正面」而不提其反面,等於日本戰後為戰時暴行塗脂抹粉的所謂「終戰史」而不是侵略史。我想問梁振英林鄭月娥吳克儉各官員,你會單單接受日本的原爆受害者之說,而不提日本侵略的歷史麼?不可能吧。唯有這樣看日本,才會明白今天的和平是如何彌足珍貴得來不易。可是,喚醒英語世界讀者,日本曾經在華東一個叫南京的城巿屠殺幾十萬中國人,靠的是在美國長大、上兩代在家裏向她講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子,可我們用來教育下一代的國民教育科呢,講的卻是政權如何美好團結,這是怎樣都說不通的國民教育。
, O3 w. }4 j4 p8 i6 J4 P5.39.217.77:8898
, l- y  j2 C0 D# H! k; h張盈盈的書讓人看得揪心是燈下閱讀憶想。當香港九萬人上街為了下一代的中國學習教材義憤填膺,當官員出來以轉彎抹角的不負責任態度回應遊行人士的呼聲,《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Iris Chang Before and Beyond》令人想得更多——我們的官員都能讀能聽能寫中文,張純如的中文不是第一語言,她是持美國護照的華裔,但她當仁不讓的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打後六個星期的南京尋找遲來的公義。可能特區官員沒有細讀不帶國共黨派之見的《南京大屠殺》,或者忘了我們的國民曾經在南京挹江門外下關一帶、在湯山日軍競殺中國人民刑場、在門東新路口五號遭到日軍殺戮。在出走南京的張純如祖父一代,那是不可遺忘對後代子孫的歷史叮嚀;可以相信,張家的飯桌上,當老人仍然在世的時候,這些過去了的歷史必定是話題、是延綿三代而不止息的話題。一個美籍華裔家庭的中國國民教育,就在片言隻語之間、在慘案發生六十年之後,把公義追尋回來。5.39.217.77:8898+ O# K' O$ I: M: N) b2 H7 h  A
6 r5 }5 X8 j$ L, m( |* B
國民教育,此之謂也。
3 }( r2 Q" M+ m
! {- l2 U; w6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U8 l" R4 A% a8 Z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0 y; A0 q( u* t3 ?* K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譚蕙芸:關於「加拿大模式國情教學──學生要向政府說不」的一點補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u% G# Q) o, _  }- G8 n

( ~- _7 |  x4 }  }) Z  N2 utvb now,tvbnow,bttvb

+ R9 B7 q' N# L  e7月29日《明報》「星期日生活」刊出「加拿大模式國情教學——學生要向政府說不」一文後,收到不少讀者迴響。一名熱心讀者致函明報,查詢關於內文引述的Grade10歷史科教科書CanadianSources:Investigated1914tothePresent的資料。該讀者指出,安省高中每學年同級學生有數以十萬計,該教科書出版4年售出5000餘本,質疑如何稱得上在安省高中歷史科獲「廣泛採用」。
  j8 ~* g% y0 P4 I$ a
* z' O" @3 u7 Y7 e+ _5.39.217.77:8898學校以政府資助購買
  m9 D0 ?2 ~8 l- l5.39.217.77:889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F5 _8 o0 ~( E% x3 j
要知道,加拿大安省使用教科書的文化和香港不同。在安省,大部分學生均入讀官立學校,辦學精神乃持守上課是學生基本權利,學生不能因為負擔不了費用,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故此安省教育廳明文規定,「教科書」是「不能向學生收取的費用」(www.edu.gov.on.ca/eng/parents)。5 u  {, \9 b0 [( P. U1 {6 b4 t#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4 Y+ D0 N+ `/ L+ N4 {' X
故此,教科書多由學校以政府資助購買,供校內不同學生重複借用。舉例,一間學校Grade10上學期可能有6班歷史課,6個不同的學生就會使用同一本教科書;同年下學期,學校會再開辦一樣課程,供另一批上學期沒有修讀的Grade10學生使用。學校之所以在上下學期重複開班,因為要維持小班教學。這樣,一個學年就可能有多達12個學生使用同一本教科書。學年完結之後,同一本教科書會再傳下去給師弟師妹。餘此類推,學校買一本教科書4年,可能該教科書會被數十名學生輪流使用過。
  R6 j1 {, Z8 x! ?公仔箱論壇
0 J, s, t4 g8 _'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為何當地學生,不用像香港學生那樣,要把教科書拿回家溫習?該教科書作者Jan Haskings-Winner進一步解釋,當地教育文化着重啟發和反思,不強調硬記背誦。上課時,教學書是啟發思考的學習工具。下課後,學生無必要把課本拿回家。tvb now,tvbnow,bttvb  V  R/ D% h3 [8 O

' L1 U4 q$ [1 k. p* K2 y着重啟發反思不強調背誦
' M8 {* y6 B& i* e. k, y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6 e+ a, h# y0 K0 \
而且,安省教育廳對於教科書的批核,十分嚴謹,要經過多名地區教育家評審,確保準確反映社會情,對少數弱勢沒有忽視。一本教科書並不能由個別作者自行編寫,不受怎何監管就推出市面的。Grade10獲批核的歷史教科書在安省只有8本,近4年出版的更只兩本,包括內文引述的Canadian Sources:Investigated1 914 to the Present。(resources.curriculum.org/occ/)
' x. M5 A9 p# z) z) T/ S( |% [3 V2 V5.39.217.77:8898
; n' \& V9 k4 L1 z5.39.217.77:8898鑑於讀者關注,作者JanHaskings-Winner更向出版商查詢了最新銷售數字,至截稿為止,該教科書已售出約1萬本。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_# w+ z/ e' D

0 K4 M3 {# ?( C1 ~& i# `& H5.39.217.77:8898
另外,「加拿大模式國情教學﹕學生要向政府說不」一文,在7月29日亦同步在海外明報(加拿大東部版)的D2,D3版刊出。此文在加拿大明報刊出後,不少熟悉加拿大情的讀者,包括現在仍居於當地,或有孩子曾於加拿大升學的家長均向我反映,認同內文準確反映加拿大整體教育精神
霍韜晦:何必劍拔弩張,各不相讓?──為香港推行「國民教育」進一言5.39.217.77:88983 ]7 x' Y& D+ Y; F' H
5.39.217.77:88985 F3 k0 o  i  _* z; M! Y/ V
公仔箱論壇5 P) G% U9 s( J2 F1 ^7 [! L; e: y+ Z

5 F7 {& l5 g$ v  ^: N( I7 g5 Utvb now,tvbnow,bttvb近日來,香港「國民教育」鬧得滿城風雨。一個由政府教育部門主持設立,向學生提供認識自己家園、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人格,與愛國情懷的課程,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具足正當性,為甚會被巿民懷疑,被指為「洗腦」,而被要求撤消呢?當政府認為事在必行的時候,雙方矛盾激化,在部分傳媒推波助瀾之下,家長、學生、教師、巿民,發起遊行,人數據說有九萬之眾。電訊傳出,全球關注︰有人錯愕,有人不理解,亦有人幸災樂禍,拍掌稱快。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S" A+ y9 R9 m: o8 Z
5.39.217.77:88986 w/ l& N* x0 ]$ j4 B5 c, {
香港,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回歸十五年,管治水平不斷下沉,民心浮蕩,不斷爭拗,已經浪費了許多時光。如今新政府上場,陣腳未定,班子拉雜成軍,已經陷於被打局面。傳媒不斷揭發新班子成員之誠信、操守、過去行為不正之紀錄,煽動民憤。政府未施政,已有官員中箭落馬,稍一不慎,即成為靶子。處處受制,處處火起,「國民教育」只是其中一個火頭。不過這一個火頭非同小可,絕對不能讓它蔓延。強力推行,只有兩敗俱傷。香港人心的分裂,將升上水面,成為第二個台灣。5.39.217.77:8898( T) o- `7 L6 n0 H5 M7 O/ E+ y
5.39.217.77:8898" k0 e) j9 k5 e9 }  W/ N" S0 K2 @
為甚麼?因為「國民教育」的內文,若以中國現狀為藍本,勢必使香港人疑慮︰一來這已經違反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承諾;當時鄧小評說︰「我們不要求他們(指香港人)都贊成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一個國家,兩種發展〉)鄧小平同時也答應香港五十年不變。這些雖然是權宜之計,但宣之於國家領袖之口,就有必要遵守。二來中國開放三十年,雖然在經濟上取得成績,那是因為機遇,利用了中國的廉價成本,中國並非真有領袖群倫的能力。至少在技術上我們尚不如西方,也未有設計出真正一流的產品,中國品牌尚未取得全球消費者的信心,反而是假貨充斥、巧取豪奪,更不要說深化改革,延伸到教育、政治、文化方面了。這樣的一個過渡階段,稍具憂患意識的,都不值得沾沾自喜,反而要更清醒,要努力完成改革大業。胡錦濤、溫家寶不是屢屢這樣呼喚嗎?可惜有些人被假象沖昏頭腦,把中國這些短暫的成功捧為「中國模式」。其實中國哪有模式?鄧小平提出︰要「摸著石頭過河」,他很務實,隨時調整,哪有一套既定的模式?馬克思認為從資本主義一定進向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一定進向共產主義,那就是模式。立理限事,清代的王船山已經批評。不幸,香港政府所資助出版的《教學手冊》,竟然就是以當前的「國情」來代替國民教育,似乎要學生認識和認同這一套東西,香港人當然反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h' ~* e( Y) g, g( h, B# X

. j- V5 @! \7 @6 D為甚麼?因為這一個模式尚未獲得正面評價,缺乏理論、缺乏証據、缺乏獨立的學術機關的評估,相信中國政府也不以為然。
7 c& x' V- w8 k
5.39.217.77:88989 P0 Q0 v# G$ b6 s9 q
人要謙虛,人要有自知之明,否則會把好事變為壞事。
7 o4 C: ]8 t; I( G8 y3 G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k+ T7 J8 D0 b. O3 E( Z$ W) }
談到愛國,香港人的愛國已經寫在歷史。一百多年前,香港人已經支持孫中山革命,出錢出力,無怨無悔。為甚麼?就是要洗刷國恥。革命不成,香港更利用其特有之身份為革命者、亡命知識份子、戰敗之軍人、逃難之商賈療傷,香港成為安全之地。但香港人從未忘記他們的祖國和生活在祖國的親人。新中國建立之後,每次運動、每次自然災害、地震水淹,香港人都大力捐輸,甚至投身在最前綫。血緣、地緣、歷史、文化、感情,香港人和中國人根本分不開。中國是香港的根。香港人不必教,早就愛國。
. j1 s4 G8 ^  B$ E( w" q& Y&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v6 d4 h- U5.39.217.77:8898問題是︰愛國不等同愛當前不合理的國情。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已經教我們「以道事君」(《論語》〈先進〉),又說︰「勿欺也,而犯之」(〈憲問〉)。今天民主政治,政府更要取得人民支持。愛國不是由當權者來定義的,應訴諸民心,而民心則看施政者是否端正?是否言行一致?是否能任用賢能?所謂「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為政〉)正言、正名、正直、正義,端在「正」字。今天的國情,正是有太多不正,如何令人服?
3 |- D6 i8 W: C( C6 ]8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 {6 {2 H- k& V7 `9 _公仔箱論壇由此可知,愛國應看更深的涵義,而「國家」的概念,亦不限於對所管轄地區的主權的擁有,那是政治學的詮釋,作為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形成,必有其歷史、文化、生活方式、風俗、制度,與所追求的價值,這些都是代代傳承,深入血髓,能傳至今日,必有其真知灼見。所以不是主權問題,而是歷史問題、文化問題、生命問題、心靈問題、民族的大生命如何安放的問題。愛國,對外可以說是維護國家主權,但對內,就必須填入歷史與文化,這纔是根。一代又一代的人所認同的,是這個民族所走過的道路、所累積的經驗和智慧,我們必須繼承,必須開拓。吸收外國資源,以豐富自己。
1 ?- g1 W9 N" f# _' Z' p/ U8 ]3 `tvb now,tvbnow,bttvb

; Z, g) u  L% z1 d. [公仔箱論壇所以真正的國民教育,當以培養健康的下一代,有承擔力的下一代為主,而不是簡單的認同現實。但下一代為甚麼願意承擔?這就要開發他們的性情,讓他們知道前人所行的路非常不容易,無數人犧牲、付出,我們身為子孫,便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需要好好學習、成長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是非判斷的能力、有勇敢面對困難的能力、有正直的人格,這樣纔可以承擔大任,絕不可以人云亦云,唯唯諾諾。自己都不能獨立,不能有主意,國家還能獨立嗎?
9 b" t3 Q% f/ o7 j: g# b

3 m- R3 Q4 x) w6 i5 d4 E4 D公仔箱論壇鑒於國民教育茲事重大,巿民未有共識,我認為不妨組織討論︰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家長,與政府官員進行對話,看「國民教育」,該教甚麼?從何著手?還有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不一定要將之視為一考試科目,也許更能收效。tvb now,tvbnow,bttvb. H( b8 `9 x6 J/ ]7 k3 ^
公仔箱論壇4 W& `2 Q$ }5 }/ H' m
香港在變,中國也在改革,給予對方一些空間,勝過劍拔弩張,各不相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