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088)袁世凱(一) - 身世考究 - 07-01-2012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0.04 MB
【下載連結】:
袁世凱(一):身世考究
在歷史的記述中,這位近代風雲人物被描述為一代奸雄。他出賣了光緒皇帝,扼殺了百日維新;他掠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將共和國變成自己的私產;他倒退歷史潮流,圖謀恢復帝制,但失敗告終;他建立了一支效忠於他的現代化軍隊,成為中國近代軍閥之父。他被後世人視為歷史上的丑角。這位歷史風雲人物,就是袁世凱。袁世凱究竟如何踏上權力之路?他有甚麼才能使他在波濤凶險的清末民初政壇中脫穎而出,得以呼風喚雨,叱咤風雲呢?以下將會為你一一道來。
清朝道光二十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清朝戰敗,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英、法、俄、德等西方列強接踵而來,以武力向清朝施壓,清朝在外交上、軍事上接連受挫,主權受威脅,經濟受掠奪,社會動蕩不安。在這風雨之秋,咸豐九年亦即1859年,袁世凱出生於家鄉河南省陳州府一個官僚鄉紳家庭。
袁世凱的叔公袁甲三,淮軍重要將領,後來官拜署理漕運總督。據說,袁世凱出生時,叔公袁甲三剛好有家書送到,向家人報告戰勝凱旋,因此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為新生的兒子取名為「凱」,並按照袁氏家族的字輩:「保世克家、企文紹武」,命名為「世凱」。袁世凱年幼時,因為叔父袁保慶無子,所以過繼成為袁保慶的嗣子。
袁世凱少年時,嗣父袁保慶在南京擔任「江南鹽巡道」,因此他跟隨袁保慶到南京讀書,結識了不少官場的前輩。袁保慶死後,袁世凱到北京跟隨袁甲三之子、當時任職戶部侍郎的堂叔父袁保恆,在北京讀書,準備應考。但是袁世凱連接兩次鄉試都落第,於是決定棄文從武。1881年春,二十二歲的袁世凱前往山東登州,投靠嗣父袁保慶的結拜兄弟吳長慶,吳長慶是淮軍將領,當時統率六個營的「慶軍」駐防登州,督辦山東防務。袁世凱在吳長慶軍營,開始踏上了從政之路。
安祿山在洛陽稱帝之後,由於不良於行,所以甚少離開宮殿,後來更視力衰退,不能處理軍政事務,政權落入太子安慶緒及謀士嚴莊手中。但安祿山脾氣暴躁,疑心安慶緒、嚴莊等人對他不利,經常無故斥責,安慶緒、嚴莊恐怕權力被削,密謀刺殺安祿山。757年正月,安慶緒指使安祿山的近身僕人豬兒殺死安祿山,並未公佈其死訊,只稱他傳位於安慶緒,尊他為太上皇。其後部將史思明知道真相之後,起兵為安祿山報仇,殺死安慶緒,尊稱安祿山為光烈皇帝。
安祿山發動叛變之後,出兵控制河北、山東各州縣,其後安祿山雖然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朝收復兩京,但安祿山的部將仍然控制河北、山東一部分州縣,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例如史思明據守河北,759年三月,史思明率軍大敗唐九節度使之軍,領兵南下殺死安慶緒,四月,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後來又稱「大周皇帝」,改元順天,立小兒子史朝英為太子。不久被長子史朝義殺死。唐朝軍隊借回紇兵反攻,史朝義放棄洛陽,逃往河北,後眾叛親離,將領田承嗣、李懷仙等叛去,史朝義在窮途末路中自殺而死。
安祿山和史思明的政權雖然滅亡,但他的部將仍然擁有地方實權,唐朝任命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管治今日河北省中部石家莊、邢台一帶;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管治今北京一帶;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管治今河北、山東交界地區。這些藩鎮世襲掌權,或者因兵變而奪權繼任,唐朝中央政府無法干預,只好默認,藩鎮賦稅不再上繳中央,自行任命官吏,也不受中央指派,一直到唐末,成為割據一方的半獨立王國。唐朝中央政權,表面上仍然是大一統,但實際管治南方長江流域的半壁江山。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