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038)明治天皇(五) 22-01-2011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麥勁生、曾卓然
本帖最後由 shingtinchi 於 2011-5-25 04:10 PM 編輯


【節目主持】:張偉國、麥勁生、曾卓然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6.60 MB
【下載連結】:

將軍德川慶喜為面對各方倒幕的困局,於慶應三年(1867年)十月十四日,向明治天皇呈上「大政奉還」奏文,表示自願將政權歸還給天皇,結束德川幕府二百六十五年的統治,亦終結了日本歷史自源賴朝開始的六百七十六年幕府政治體制。但德川慶喜和各地藩主仍擁有兵權與領地,天皇的朝廷掌握在公卿和薩摩、長州、土佐等強旛手中。
1868年9月3日,天皇下詔書,把江戶改名為東京,10月23日,將年號改為明治,採取《易經》中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的意思。自此之後,被稱為明治天皇,而日本的新時代亦正式開始。明治二年4月,天皇從京都遷往東京,東京便成為日本的首都。而令日本脫胎換骨的明治維新,也在1869年揭開序幕。「維新」一詞,是出自《詩經》《大雅.文王篇》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維新政府由倒幕派的朝廷公卿及薩摩,長州、土佐等藩的實力藩士所組成,徹底排除德川派勢力。重要人物有以下幾位:
公卿貴族的代表人物有:岩倉具視,三條實美等;
西南強藩的代表人物有長州藩的:伊藤博文,山縣有朋;薩摩藩的大久保利通及西鄉隆盛;土佐藩的板垣退助及肥前藩的大隈重信等。
這些重臣大部分出身下級武士,年輕有幹勁,有些受過西學教育及軍事訓練,有些參加過攘夷運動,有與外人打仗經驗。 他們以先進思的政治和變通的手法來推行全面的改革。他們以天皇為核心,把天皇奉為至高無上的權威,並以天皇的名義頒行改革的種種法令,以減輕阻力。
明治維新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改革是「廢藩置縣」,亦即全面廢除封建制度,所有超過三百個「大名」,亦即地方諸侯,將領地交還天皇,也就是地方政權收歸中央,中央政府將全國劃分為若干縣,任命地方行政官員。明治三年(1871年),全日本有七十二個縣,後來地界不斷變化,到了明治二十年,確定為共有四十七縣,時至今日,日本全國有一都、二府、一道,四十三縣,仍然是四十七個地方行政單位。
明治政府為了安撫原有的公卿、藩主,將公卿、諸侯改稱為「華族」,享有貴族待遇,又將各藩武士改稱為「士族」,仍然可以領取俸祿。之後,明治四年(1871年),解除了士族的公務,給予其從事農業、工業、商業的自由,同時規定,普通平民也可以擔任公職。明治五年(1872年),實行全民徵兵制度,廢除士族對軍事的壟斷地位。從此,武士階級的特權被廢除。但是,華族的身份、權利仍然保全,後來的大日本帝國憲法第34條也規定了華族列席貴族院的特殊權利。
年僅十五歲的明治天皇在改革派公卿,擁有軍事實力的長州、薩摩、土佐等藩支持之下,推翻腐朽無能的德川幕府,由天皇朝廷主導新政權。新政權的主要政策是仿效西方國家,實行全面西化,例如廢除農曆,改用西;天皇、官員、軍人改以西服為禮服;興辦各種新式產業,例如開辦工廠、商店、醫院,建築鐵路等等;採用西方教育制度,設立小學、中學、大學等各級學校;翻譯各種外國書籍。以當時的語言來說,就是「文明開化」,亦即將封建落後的日本,改革成富強的現代化國家。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1st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thanks
thanks you
Thanks for sharing
THANK YO UVYRE MCH
thanks a lot
多謝分享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hanks 1# shingtinchi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ank you very mcuyh
THANK YOU
Thanks
thank you very much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