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二):日本的戰國時期
公元1467年,日本爆發一場為期十年的戰爭,「應仁之亂」。這戰鬥不單把九州、中國地區、四國、近畿、北陸及東海道的大名參與其中,而且在戰爭結束後,令他們元氣大傷,最後他們被守護代、國人,甚至身分不明的浪人等等新興勢力所取替,與另外一些有實力的守護大名一同把日本推向其後150年的內亂---即歷史所說的日本戰國時期。
大名是日本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在日本古代,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後來被稱為戰國時代三英傑的大名就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
作為德川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生於名古屋附近的岡崎,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之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1547年竹千代的父親,當時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與尾張的織田信秀作戰,為得到駿河今川義元的援助,將四歲的松平竹千代送作今川氏的人質,但中途被田原的戶田康光所奪,而被送往織田氏的熱田,監護在熱田有兩年之久,後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質。所以德川家康早年是長期作為人質,寄人籬下的生活,卻鍛鍊出其能忍耐的性格,這實是他最終能勝過織田、豐臣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