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035)明治天皇(二) 01-01-2011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麥勁生、曾卓然
本帖最後由 shingtinchi 於 2011-5-25 04:09 PM 編輯
【節目主持】:張偉國、麥勁生、曾卓然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0.62 MB
【下載連結】:
德川幕府成立後不久,由於九州島上爆發了大規模民變,幕府出兵大力鎮壓,動亂得以平息,而民變領袖多數是天主教徒,因此幕府下令「鎖國」,嚴禁人民與外國人接觸,人民不准出國,已出國的日本人不准回國,各藩不准建造五百石以上的大船。幕府只留下長崎一處港口與中國人及荷蘭人進行貿易,而荷蘭商館就設在長崎一外島,嚴禁一切外國船隻駛往日本各地。
然而,到了二百多年之後的德川幕府後期,幕府的統治權威已經逐漸動搖。
日本江戶幕府經歷了二百五十多年的統治,已經逐漸呈現衰落狀態。歷代大將軍雖然將握軍政大權,但是他們都生長於深宮之中,缺乏社會生活經驗以及政治歷練,一旦繼位執政,只能將政務委任於家臣,家臣之中,最重要的職位稱為「老中」,相當於首相,地位崇高的「老中」稱為「大老」。各地的「大名」,亦即藩主,或者地方諸侯,與幕府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特別是一些遠方大名,例如九州島南部的薩摩藩、本州島西端的長州藩等,更加對德川幕府政權越來越不滿。不過,為了維持德川家康所建立的武家法度,大家都不願打破現狀,破壞穩定天下的秩序。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領由四艘戰船所組成的艦隊進入江戶灣岸,要求日本開國通商,史稱「黑船事件」。1854年1月,德川幕府被美國戰船的火炮演習所震懾,簽訂了《日美神奈川條約》,同意向美國開放除長崎外的下田和箱館(今日北海道南端的函館)兩個港口,並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等。其後英國、俄國、荷蘭等國戰船接踵而來,德川幕府只好依照與美國訂約的模式,與西方列強一一訂立通商條約。然而德川幕府將條約文本照例呈交在京都的天皇朝廷批核時,卻意外地被朝廷否決。由於天皇朝廷的動作,使反對德川幕府的各方勢力得以乘機興起,反對者提出「尊王」「攘夷」口號,攻擊德川幕府的「開國」政策。所謂「尊王」,即尊崇天皇,所謂「攘夷」,即把外國人驅逐出日本。而尊王派的重要目的是「倒幕」,即結束德川幕府統治。
德川幕府最後幾任大將軍,不是缺乏魄力,便是體弱多病,1853年,第十二任將軍家慶死後,由其子家定繼任第十三代將軍,但家定身體孱弱,似乎命不久矣,將軍的家臣和後宮(即大奧)分別從德川氏親藩之中擁護自己心目中的將軍繼任人,分別是一橋家的德川慶喜 (一橋派),及紀伊家的德川家茂 (南紀派)。擁護一橋派的有老中阿部正弘、水戶藩主德川齊昭、越前藩主松平慶永、薩摩藩主島津齊彬等人,天皇朝廷也暗中支持一橋派;擁護南紀派的則以彥根藩主井伊直弼為首的幾位譜代大名。
1858年,德川家定果然早逝,將軍繼任人爭奪戰中最終由南紀派的家茂勝出,於是大老的職位也落到井伊直弼手中。井伊直弼個性剛強,他非常不滿一橋派老中阿部正弘的軟弱無能,認為國家政務不應讓各大名,尤其是那些外樣大名插手,所以當他成為大老後,便開始徹底清除一橋派及其他任何反對勢力,以穩固幕府的統治權威。不久,他藉口原先擁護一橋派的大名和藩士行為越禮,迫令一橋慶喜等十多位重臣閉門思過,不准過問政事。
事件發生之後,在京都的天皇竟然下詔書責備幕府,指責幕府不應該與西方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以及不應該處罰德川齊昭等人,還要求幕府今後應該與各藩商議國策,共抗外敵。這封詔書已經表明天皇對井伊直弼政權的不友善態度,因此井伊直弼決定在京都發動一場整肅行動,大肆逮捕反幕的志士、大名及公卿。大部份的大名及公卿被下令反省,而部份志士更被判死刑,總共處分了一百多人。因為當時的年號是「安政」,所以後人把這場大整肅稱為「安政大獄」。
擁護一橋派的藩士受到迫害,部分人憤而組織暗殺行動,1860年春,一群武士埋伏在井伊直弼上朝辦公的櫻田門外,施以突襲,把井伊斬首,史稱「櫻田門事變」。幕府經此打擊,已威信掃地。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