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電/很少有“大語種”像漢語一樣如此強烈地感受到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影響。比如,輸入設備越來越多的使用令許多中國人提筆忘字,結果出現了一種很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選手們比賽默寫複雜的漢字。
/ I( E% H' T x/ n6 Y+ ]5 ~; T
" f3 w+ e" O: p& }7 r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29日報道稱,中國不斷推進的全球融合的另一個影響並非漢語所特有:吸收外來詞。儘管吸收外來詞往往被視為一個社會見多識廣的積極標誌,但是中國的反應絕不是積極的,至少從國家媒體上看是這樣。 tvb now,tvbnow,bttvb l+ |, h$ Q K: d6 s$ _. h
, p- O9 x0 l- C# X 《人民日報》此前發表評論,抨擊外來詞大量湧入,指責它們“傷害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 v9 |; C+ Y, B7 o3 g" i+ w2 G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y8 e2 x% ]8 {1 W. A- P) v0 p
該報指出:“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外來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眾不滿。”
2 `+ }- T9 M7 j0 X# |2 e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Z0 |# D U5 r0 |. U
這篇評論列舉了WiFi、CEO、MBA、CBD、VIP、PM2.5等大量外來詞不經翻譯日趨流行使用的例子,試圖解釋該報所說的“零翻譯”,特別是濫用英語外來詞背後的原因。 ' x$ J+ i2 s( ]# v& V% @
5 F- z; S( x5 K8 w4 L5.39.217.77:8898 該報質疑說:“為什麼‘諾基亞’‘摩托羅拉’能譯成漢字,而iPhone和iPad就沒能翻譯過來?英語吸收漢語詞匯都改為字母拼寫,為什麼漢語中卻要夾雜大量英文?” - O# H7 @8 N( v, D* u3 o b. o
+ I7 y. f; s2 ?: W* p5 ~+ {
《人民日報》採訪的幾位語言專家對這種現象提供了多種解釋,其中包括“懶惰”,中國人覺得寫英文縮寫更省事,“西方文化強勢”與外語翻譯人才匱乏等。 ' ~# K, s# o c5 n) {, B z
j( W. [% R0 W1 y2 j/ o/ u公仔箱論壇 外交學院英語系教授武波對《人民日報》說:“早年,說起著名翻譯家,傅雷、朱生豪、許淵衝、陸穀孫等一大串名字會浮上腦海。現在,你能想起誰?鳳毛麟角!”
/ E8 R/ @0 F4 r% C
, o; z3 y1 w' n; f0 u" ]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夏吉宣認為,中國大量借用外來詞的另一個原因可能與中國的發展階段有關。他說:“國人的文化自信會隨著我國實力的增強而增長,到時,外來語泛濫現象將逐步‘退潮’,甚至恢復成漢語表述。”
% g8 J( a a) D0 `: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B$ h3 r ~2 L5 M, h/ ]4 ^- r 報道稱,儘管《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沒有呼籲徹底消滅外來詞,但是它強調更加規範地吸納外來詞和盡可能使用其中文譯名的必要性。 4 r" T3 i5 {/ {* A1 h4 K
7 V8 B2 q& y8 O- [8 r+ M, E
據報道,去年公布的第一批推薦使用外來詞中文譯名表中,多數外來詞為縮寫詞,比如IQ(智商),IT(信息技術)和WHO(世界衛生組織)。表中有些規範中文譯名,比如艾滋病,比原來的英文詞“AIDS”應用更廣泛。其他外來詞,比如“GDP”和“PM2.5”,儘管政府鼓勵用中文譯名,但仍被廣泛使用。據《人民日報》的另一篇評論說,第二批和第三批推薦使用外來詞中文譯名表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公布。
- x. z5 C- `9 r
5 Y; n3 ~4 G0 i) |3 \(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夏吉宣說,外來詞成功轉化為漢語表述的一個例子是“E-mail”。他說,一開始用E-mail,後來用漢字音譯為“伊妹兒”,現在都改用“電郵”了。
; J+ |& d' z*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 f2 ?, o htvb now,tvbnow,bttvb 然而,並非所有的語言學專家都認為越來越多地使用外來詞必然會對漢語構成威脅。
5 W" a2 e# m4 q, r: `! t
- `3 C7 t; R4 Z! m C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漢學家梅維恒在電子郵件中說:“沒有純潔的語言。”他以擁有大量外來詞的英語和日語為例指出,不僅語言的不斷變化是“正常的”,而且“從其他語言借用詞語實際上也是一種健康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