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電/堅持主體意識是我國民法學繁榮發展的重要經驗。中國民法學者不能做西方理論的搬運工,而應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自己的見解,做中國學術的創造者和世界學術的貢獻者。 tvb now,tvbnow,bttvb8 v- T# [! o5 U4 ~4 S
tvb now,tvbnow,bttvb+ P3 y+ P8 ?6 r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民法學走過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如今已是枝葉繁茂、碩果累累。這與民法學研究始終堅持主體意識密不可分。學者們立足中國實際,回應中國實踐需求,力爭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獲得我國民事法律實踐所需要的真知灼見。
1 Y; J6 G4 U" q! p/ U2 o" I8 l1 Ztvb now,tvbnow,bttvb
7 v- ~! [+ ]: M# atvb now,tvbnow,bttvb 所謂主體意識,可以理解為一種文化自覺意識,體現為自主意識、本土意識、問題意識、實踐意識、時代意識、創新意識等。主體意識也是實事求是精神的反映。學者們只有懷抱對中國現實問題的深刻關切、為國為民做學問的遠大志向,才能真正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見解,做出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5 w) D! ~' U M/ X6 T0 u1 I
4 G/ J8 |+ B- e8 g# V% C1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舊中國時代曾照搬照抄不少外國民法規則,但其中一些規則在我國並沒有得到實際運用。說到底,外國學者設計的理論體系是從他們國家的場景出發的,未必都能適應我國的情形,中國的事情還得靠中國人自己解決。 tvb now,tvbnow,bttvb; f9 ` F/ E8 m. Z+ I% p$ e
; j7 a5 x3 T4 y, U) w5 q公仔箱論壇 道無定體,學貴實用。我國的民法學必然是一門治國安邦、服務社會的實踐之學,是濟蒼生、安黎民的有用之學。所以,中國民法學首先應當是對我國民事法治實踐具有解釋力和指導力的思想和知識體系。也就是說,它應立足於我國實際,內生於中國文化,有效回應我國社會現實需求,展示民族時代風貌,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
+ z) w# [1 Y' `8 L& g8 Y* N+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L. Q* V, B- ]- k1 W/ l5 Q
古老的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曾經長久地傲然自立於世界法制之林,為人類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人生天地間貴在自立,國家民族貴在自強。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快速發展中的大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實踐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巨大成就,都為我們發展自己的民法學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應當有自信構建起自己的民法學體系,並把它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