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帶的「逆火」:圖-22M戰略轟炸機 [23P]
寒冷地帶的「逆火」:圖-22M戰略轟炸機 [23P]
圖-22M技術數據:
翼展: 全展開時 34.28米/112ft6in 全收攏時 23.3米/76ft6in
機翼面積:175.80平方米(65度後掠角) 機長: 42.46米/139ft4in
機高: 11.05米/36ft3in
總重: 119,048lb 空載 278,660lb
最大起飛重量升限: 43,635ft
速度: 高空 2,000千米/小時 1,242mph 低空 1,050千米/小時 652mph
高空續航速度:900千米/小時
作戰半徑:2200千米(高空,部分時間超音速)
最大航程: 12,000千米/7,456miles
實用航程:7000千米
實用升限:13300米
限制過載:2.5G
圖-22M「逆火」(Backfire)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22「眼罩」(Blinder)基礎上進行了極大的改進設計出的超音速變後掠翼中型戰略轟炸機,圖中的是最新型的圖-22M3,外觀上主要的改變是改用了切口狀二元進氣口。圖-22M既可以進行戰略核轟炸,又可以進行戰術轟炸--尤其是攜帶大威力反艦導彈,遠距離快速奔襲,攻擊美國航空母艦編隊。因此圖-22M曾經是美蘇之間裁軍談判的主要焦點之一,目前圖-22M3是俄羅斯戰略轟炸及反艦艇作戰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圖-22M的研製要從圖-22講起。1959年美國第一代超音速轟炸機B-58批量生產,並投入使用。1961年蘇聯第一種超音速轟炸機圖-22在莫斯科航空節露面,隨後裝備部隊,僅比美國晚兩三年。圖波列夫沒計局於1955中開始設計圖-22,58年首次試飛。
圖-22有四種型別,「眼罩」A和B型執行轟炸任務,C、D型改作偵察和教練用機。該機裝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總推力、升限、航程與B-58差不多,但起飛重最比B-58大,最大飛行速度只有M1.5。「眼罩」A的彈艙可帶自由下落式的核彈或常規炸彈。B型彈艙內可帶AS-4「廚房」式核巡航導彈。
懸臂式中單翼,全金屬結構。從翼根起有小的不變的下反角。相對厚度9~10%。機翼前緣有較大的扭轉,每側外翼上表面前緣處有一翼刀,翼刀以外的機翼前緣後掠角約45°,以內的為50°,靠近翼根處機翼前緣後掠角增大,達到70°,這樣可以提高機翼的臨界M數。機翼中部後緣有收藏主起落架的鼓包,高速時起整流罩作用,可增加高亞音速巡航時的升阻比。從此鼓包起向外的機翼後緣後掠角加大。後緣裝有富勒襟翼,內側是雙縫後退式,外側是簡單式。再往外是兩段副翼,內側段有調整片。翼尖有防顫振配重。
兩台Д-15型發動機,單台靜推力85.3千牛(8700公斤),加力推力120.1千牛(12247公斤)。安裝在垂尾兩側,使排氣不影響飛機的氣動性能。進氣口前緣是環狀的,起飛時可用作動筒把它調到前方位置,使之與短艙內壁之間形成環形縫,空氣經此縫流入,從而增加進氣量。原來的噴管在短的固定段之後有開槽的末段,它與外面的整流罩之間有環形空間。現在的噴管在外面的整流罩裡有收斂擴散段,據信這可以增加推力和航程。在機頭還有可部分收入的空中受油探管,其下面有三角形保護裝置,以防止受油探管的喇叭罩損壞機頭。
雙折門的彈艙在機身中部。在B型上有專門適於裝掛「廚房」導彈的型板。這種導彈只能半埋入式地裝入彈艙內。帶這種導彈還需要在機頭裝更大的搜索雷達。彈艙內可掛常規炸彈3~5噸。或掛特種炸彈(如224H),每顆重約2000千克。尾炮塔內有一門雷達瞄準的30毫米機炮。轟炸型在機頭裝有轟炸領航雷達,尾部有預警雷達,有些飛機的起落架艙內裝有干擾用的金屬屑撒布器和轟炸判定照相機。
在執行作戰任務時,使用加力起飛,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千米/小時的速度前進;在距離目標500千米時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1.4;離目標180~270千米時發射導彈,然後繼續前飛,以制導導彈飛向目標。若使用常規炸彈轟炸,則可以超音速衝刺速度接近目標,在目標上空以高亞音速進行水平投彈,再以超音速脫離。按專家們的評價,圖-22的綜合作戰能力與B-58相差不大,應當說「眼罩」的設計是成功的。反觀B-58由於航程短,不能混裝多種核武器,也不能帶常規炸彈,於1962年停產,總產量116架,不久便全部退役。而圖-22約生產廠250架,除裝備於蘇聯空海軍外,還出口利比亞、伊拉克等,至今仍有160架左右在使用。
圖-22的兩個發動機佈局獨特,擺在平尾上方、垂尾根部兩側。當然這種佈局使得維護髮動機相當的困難。因此M型重新設計了大部分機身,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圖-22M和M3實際上是全新的型號,相信蘇聯軍方把他們劃入圖-22家族僅僅是因為「血緣」和逃避裁軍條約的限制。而靠上的圖-22要比下面的先進些,安裝了空中加油裝置。
圖-22主要使用兩台Д-15型發動機,單台靜推力85.3千牛(8700千克),加力推力120.1千牛(12247千克)。圖-22衍生了幾個型號,按北約代號排列如下:「眼罩」A轟炸偵察型,可在機身彈艙內帶自由落體核炸彈或常規炸彈。由於最大航程只有2250千米,無法執行設計時要求的戰略任務。因此生產架數不多,少數服役。後出口伊拉克,並參與了伊拉克多次的局部戰爭,有戰鬥損失。「眼罩」B轟炸型,是「眼罩」A的改型,彈艙內可帶裝核彈頭的Kh-22(北約代號AS-4「廚房」)空地導彈。機頭雷達更大,機頭上有可部分收入的空中受油探管。曾出口利比亞,在與乍得的戰爭中曾發揮一定作用。「眼罩」C海上偵察型,有空中受油探管。彈艙門上設6個照相艙門。機頭罩改進。部分C型裝有電子對抗設備或電子情報收集設備。約60架服役,大多數供海軍航空兵使用。「眼罩」D教練型,教練員座艙靠後,位置略高,曾出口利比亞。「眼罩」E電子戰/偵察型。頭罩改進,並增加了電子天線。
AS-4在蘇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早期大型戰略空地導彈中,是性能較為先進的一個型號,也是前蘇聯/俄羅斯迄今為止體積和重量居第二位的空地導彈,可攻擊範圍廣泛的海上和陸地目標,如航空母艦和其他大型艦艇,軍事工業中心和軍事基地,裝備蘇聯空/海軍戰略轟炸機。該彈由專門從事巡航導彈設計的「虹」(Радуга)機械製造設計局,於1958年6月17日開始設計,1961年6月1日在圖-22B型轟炸機腹部下方首次試飛,一個月後該機首次在莫斯科的土希諾航空展覽會上露面,1962年投入批生產,1964年服役,首先裝備圖-22B轟炸機,1975年開始裝備圖-95B型轟炸機,隨後裝備圖-22M型轟炸機。該彈已經停止生產,大約有300 枚導彈仍在俄羅斯和獨聯體個別國家服役。
該彈採用飛機式彈體結構和外形佈局,頭部呈尖形,內裝末制導雷達天線。彈體呈圓柱形,切梢三角形大彈翼位於彈體中部,切梢三角形水平/垂直安定面位於彈體後部,後者帶有方向舵,在彈體後部下方稍後處裝有1個切梢三角形垂直安定面,以提高機動飛行時的穩定性。該梯形舵面可摺疊成水平狀態,以便於在地面上維修操作。為充分利用彈體容積並減小氣動阻力,將彈上電源與液壓傳動部分裝在彈體下方腹鰭內。彈體內部裝1台液體火箭發動機。該彈採用慣性中制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戰鬥部既可採用1000kg高爆炸藥,也可採用35萬噸級TNT當量的核裝藥。該彈系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其發射重量僅次於Х-20(AS-3),但速度要高出將近一個數量級,達到M數2.5,射程超過500km,制導精度進一步提高,因而在性能上有較大提高,是蘇聯早期具有很高威懾能力的戰略空地攻擊武器。
美國在B-58失敗的現實面前並不悔改,又推出了三倍音速的YB-7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方案。60年代初美國公佈YB-70的消息後,蘇聯空軍迫不急待的要搞一種新的導彈載機以抗衡,要求採用普通結構和先進材料,最大衝刺速度可達到3000~320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為2000~2300千米/小時,航程達到6000~7000千米。很顯然,這些是針對YB-70轟炸機而言的。為此蘇聯科研單位準備了多個方案,包括由葉瓦奇金設計局後轉為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T-4飛機。該機採用先進的鈦合金結構材料和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性能優異,但只能裝兩枚空對面核導彈,難以實現戰略攻擊任務;加上造價昂貴,有「143噸黃金」之稱,因而被中途放棄,僅飛過10次,並創造了幾項飛行紀錄。
另一個方案就是後來的「逆火」轟炸機。該機由圖波列夫設計局於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1969年向外界透露,隨後開始飛行試驗。70年7月,美國衛星在喀山地區發現了該原型機。
圖-22M共製造了12架預生產型用於各種試驗,生產型於1974年左右開始交付。發動機採用兩台NK-25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加力推力245.2千牛。機上設備包括具有對地、對海下視能力的搜索雷達、轟炸導航雷達、SRZO-2敵我識別系統及儀表著陸系統。
圖-22M外形最大的特色無疑是其變後掠翼設計。低單翼外段的後掠角可在20-55度內變化,垂尾前方有長長的脊面。機尾有一個雷達控制自衛炮塔,裝一門23mm雙管炮。
機腹彈艙中可掛12噸常規炸彈或半埋式攜帶一枚AS-4「廚房」空對地導彈,或在翼下外掛2枚AS-4或AS-6「王魚」空對地導彈,也可在進氣道下方掛架上掛12顆500千克炸彈。可作貼地飛行突防,是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先進機種。
「逆火」轟炸機經不斷改進,先後發展了A、B、C三種型別,對應的俄羅斯型號是圖-22M、M2、M3。「逆火」A(圖-22M)為基型,從目前保存在莫尼諾前蘇聯空軍博物館的樣機來看,機頭仍有空中加油傳感器,可見當初研製「逆火」時就考慮至空中加油的技術要求。每側翼根有一個很大的主起落架收容艙,影響了航程的延長。據介紹「逆火」A切航程受到限制,僅裝備了一個中隊。
以M型為例,我們來看看「逆火」的結構。其懸臂式下單翼為外翼段後掠角可變(20°~65°)的變後掠翼,轉軸較靠外,位於最小後掠角時的33%翼展處。這種佈局減少了機翼掠動時壓力中心的位移,但無法充分發揮變後掠翼的優點。翼套必須兼顧機翼大後掠角和小後掠角構形之間的外形變化,減小了展開時能達到的展弦比,誘導阻力增大,還減小了最大實際後掠角,降低了低空高速區域的性能。機翼掠動段前緣有全翼展前緣縫翼,後緣有較小的副翼。在單縫富勒襟翼前面有一組擾流片,富勒襟翼裝於翼套後緣,偏轉角達60°,翼套前緣僅簡單下垂,無前緣縫翼。機翼很薄,外翼壁板撓性很大。懸臂式全動平尾的前後緣均有後掠角,垂尾上有插入式方向舵。普通半硬殼機身的機翼前的部分為圓形截面,最前端為橢圓形介電質機頭罩。大部分載荷均由機身上部中心大梁承擔。內部彈艙較小,大部分空間需要用來裝機翼承力梁和燃油。機身被分為前輪艙、主電子設備艙,往前是增壓的駕駛艙,艙內前後並列共有4名機組人員。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的主起落架為多輪小車式,每側主起落架有串置排列的三對機輪,輪距不同,主起落架向內收入機腹內。
兩台發動機並排地裝於後機身兩側,發動機之前是兩個很大的方形進氣口,進氣道內裝有分流板,進氣道內部幾何形狀可變。圖-22M2裝HK-22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為215.73千牛(22000公斤)。圖-22M3裝HK-25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為245.15千牛(25000公斤)。飛機推重比介於美國中程戰略轟炸機FB-111和超音速戰略轟炸機B-1之間。
設備較新,其中包括具有陸上和海上下視能力的遠距探測雷達,轟炸導航雷達,SRZO-2敵我識別器,「警笛」3全向警戒雷達,23毫米尾炮用的火控雷達,多普勒導航和計算系統以及普通儀表,如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和儀表著陸系統等。
圖-22M彈艙特寫,使用旋轉式炸彈掛架。
彈艙內武器掛架可載前蘇聯各型自由落體武器,9000千克核彈或15顆500千克常規炸彈,可半埋式地在機身下攜帶1枚AS-4「廚房」空-地導彈,或在翼下攜帶兩枚AS-4或AS-6「王魚」空-地導彈。也可在進氣道下的多用途掛架上帶12到18顆炸彈。AS-6「王魚」導彈已成為標準的反艦武器,彈內備有主動雷達制導系統,在制導末段用於追蹤軍艦等目標,該彈的速度可達M2.5,低空射程為240公里,高空射程為700~800公里。彈艙內可帶6枚PKB-500短距攻擊導彈,機身和機翼下掛架可帶69×250千克或8×1500千克炸彈。
大量裝備前蘇聯空海軍部隊的是圖-22M2「逆火」B,該型別飛機有了進一步的改進,翼展加大,翼下起落架整流罩減小,性能有所提高,只因為受「限制戰略武器會談」的影響,拆除了空中加油設備,應當注意的是拆除不等於放棄。最近據一位曾在「逆火」轟炸機基地服役過的士兵說,所有「逆火」飛機基地都備有空中加油探管,如果需要可在1小時內將其安裝上去。B型的機腹可半埋式攜帶一枚射程460千米的AS-4空對地導彈,尾炮塔裝有雷達瞄準的一門GSH-23 23mm雙管機炮。
「逆火」的最新改型西方稱之為圖-22M3「逆火」C,與前者比較又有了新的更大的改進。M3改裝了推力更大的NK-321(即「海盜旗」所裝的)發動機,加力推力可達到2226千牛。
進氣道唇口由原來的正矩形(內側有向前延伸購附面層隔板)改為類似米格-25飛機的楔形進氣口,機身也作了重新設計,使之更加流線形,航程加大。發動機尾部噴管處亦作了重新設計。新的動力系統使M3的推重比從M2型的0.33提高到0.4;高空最大速度從M1.65增至M2.05;作戰航程從5100千米增加到6800千米,提高了33%。
在武器裝備方面,M2的實際有效載荷,在執行中遠程任務時,只能在機腹中央彈艙內裝一Kh-22N(即AS-4)導彈;在執行短程任務時,可增加兩枚同類導彈,分別掛於機翼掛架上。M3則採用了可換組件式彈艙,至少有三種方式:可裝一枚Kh-22或Kh-22N遠程導彈;也可裝兩個自由落體式的常規炸彈掛架;或裝新的能攜帶。
9枚Kh-15P(即AS-16)反輻射導彈的旋轉發射架。加上機體外的兩個翼下掛架,實際有效載荷的配置形式為2枚Kh-22,加機身彈艙內6枚Kh-15P;或3枚Kh-22(翼下2枚,彈艙內1枚);或10枚反輻射導彈(翼下兩組4枚,彈艙內6枚)。另外還可帶UPAB-1500激光制導炸彈。由此可看出M3的機載武器更加靈活多樣。
Kh-15是前蘇聯/俄羅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空射巡航導彈,屬於第四代戰略空地導彈之列,由位於杜布納的「虹」(Радуга)機械製造設計局於80年代初開始研製,1988年開始服役,系統代號為РКВ-15(RKV-15),海/空軍使用代號為Х-15(Kh-15)。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系列巡航導彈的編號和命名為AS-16「反衝」(Kickback)。該彈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直到1988年美國國防部長參觀俄羅斯庫賓卡空軍基地時,才看到圖-160戰略轟炸機懸掛的這種導彈。據稱其設計思想與美國的AGM-69近距攻擊導彈(SRAM)相同,用於戰略核攻擊。採用無彈翼、尾部控制氣動外形佈局,流線型彈體提供飛行升力,尾部的1個垂直舵面和2個水平舵面提供飛行控制。戰鬥部既有核裝藥,TNT當量為350千噸級;也有常規裝藥,重250kg。制導系統採用慣性制導,無末制導。動力裝置為1台兩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圖-22M3的電子設備也有相當大的改善。尤其是機頭安裝了新的攻擊雷達,代替了M2的DownBeat雷達,這可能也是前蘇聯轟炸機安裝相掃天線的開端。新的雷達可進一步改善飛機的低空突防能力,加上先進計算機的配合,可提高轟炸和導航的性能。採用了新的電子對抗措施。
進氣道改為切尖形造成了某些方向上雷達反射截面積提高的缺點,但由於電子對抗能力提高,其生存力可比M2有成倍的提高。綜上所述,新型的圖-22M3轟炸機,除速度外、航程,其他指標均大大超出了當年蘇聯空軍提出的要求底線。實際上M3的速度性能已處於現代轟炸機的先進水平,與圖-160和FB-111相差無幾。
如果說,圖-22M、M2沒有「洲際」能力的話,那麼M3型已經達到了近7000千米的航程,加上導彈射程和空中加油,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到1993年為止,已生產裝備各型圖-22M飛機497架,包括9架原型機、9架M1、211架M2、268架M3。其中空軍210架,裝備9個聯隊;海軍航空兵160架,裝備8個聯隊。按地區分,部署在俄羅斯境內佔4O%,烏克蘭26%,白俄羅斯15%,愛沙尼亞19%。集中在歐洲部分的飛機總數達315架。
2004年7月,莫斯科第13研究所專家完成了對該月8日失事的圖-22M3戰略轟炸機黑匣子的破譯工作,正式得出了飛機因機載發動機故障而失事的最終結論,再次引發了俄軍上下對飛行安全保障系統危機局勢的關注。原空軍總司令傑伊涅金上將日前透露,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兩架圖-22M轟炸機因發動機故障墜毀。第一起事故發生在80年代中期,第30空軍集團軍一架圖-22M在伊爾庫茨克上空11000米處失事,集團軍司令別茲博科夫將軍因此被解職,事故調查委員對外公佈的事故原因是飛機誤入雷雨云層導致飛機失控,真實的原因則是能源供應系統故障。第二起事故發生在80年代末,第46空軍集團軍一架由副師長洛古諾夫上校親自駕駛的圖-22M轟炸機,在烏克蘭梅利托波爾市附近墜毀,同樣是因為能源供應系統突然發生故障。
由民航機改裝的轟炸教練機,用於培訓圖-22飛行員。
近30年來,這些故障隱患仍然沒有排除,結果導致第3起機毀人亡的事故發生,發動機故障發作往往比較突然,通常情況下,飛行員只要稍微進行挽救飛機的努力,就將失去彈射逃生的機會。日前剛剛轉入後備役的波羅的海艦隊原海軍航空兵司令索克林中將,對1941-1945年衛國戰爭期間戰機損失情況和俄軍現行飛行訓練狀況進行了比較研究,認為目前俄飛行安全保障系統危機狀況比較嚴重。由於受財政資金限制,燃油供應較少,零配件缺乏,裝備完好率較低,飛行人員訓練飛行時間較少,整體飛行安全形勢比較嚴峻,採取緊急措施,保障裝備完好率,提高飛行員訓練水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圖-22M3座艙
有報導說目前因為發動機壽命短、缺乏備件等原因,圖-22M轟炸機只有30-40%具有戰鬥力。實際上這也是俄羅斯各兵種都要面對的緊迫問題。自1992年,「逆火」在英國范堡羅國際航空博覽會和莫斯科國際航展首次出現以來,「逆火」已加入到世界軍火市場的競爭行列。據西方有關人士分析,在當今世界日益走向多極化,局部地區軍事衝突不斷發生的形勢下,「逆火」轟炸機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戰略威懾力量。圖-22M3的潛在買主有伊朗、印度和朝鮮等。他們還設想,如果伊朗裝備這種轟炸機,其威脅區域可包括伊斯坦布爾、特拉維夫、開羅等大城市,以及整個波斯灣、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阿拉伯海北部等地區。當然這只是西方軍事家的想像,但可看出「逆火」的作戰範圍很大。
既然俄羅斯已經把「逆火」推向市場,必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據西方刊物介紹,俄羅斯已經與伊朗簽訂協議,將向伊朗出口大量武器裝備,總價值達20億美元,其中包括12架「逆火」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其它先進作戰飛機、導彈與飛機零備件等。已有幾架在緩慢的秘密交貨中。而俄空軍儘管經費拮据,仍希望用新的蘇-34替代圖-22M各個型號,同時將少量的M3型改進到M5的新型號標準。
1990年代末,圖波列夫竟然提出了以圖-22M3為基礎的超音速客機,可運載10到12名乘客,顯然這個改型與其說是設想,不如說是空想。
圖-22M5的項目代號為「245」,西方將其稱為「逆火D」。該機裝備了新型Fazotron-NIIR雷達,能夠滿足地形跟蹤迴避飛行的需要。那麼以往的「逆火」有可能不具備這一能力。導航、電子對抗設備有所改進。但機體、發動機則沿用原有設計。可攜帶4枚Kh-101亞音速巡航導彈,或6至8枚Kh-SD巡航導彈,以及Kh-22反艦導彈。
2005年1月,據俄羅斯外國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相關人士透露,俄羅斯計劃向印度提供遠程轟炸機,這些飛機將從俄空軍部隊抽調。計劃向印度提交的是最新生產的圖-22M3轟炸機。該人士還稱,在飛機交付印度之前,先對印度有關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曾有消息稱,向印度提供的圖-22M3轟炸機不少於2架。
2005年12月,俄羅斯國防工業系統消息靈通人士稱,俄羅斯可能建議印度購買遠程轟炸機圖-22M3以代替租賃。他說,有關建議在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訪問莫斯科期間提出,建議印度購買俄羅斯空軍機庫中已完成出口前準備工作的、可裝備導彈的圖-22M3轟炸機。
圖-22轟炸機機腹照片
2007年1月,俄羅斯空軍總司令B.米哈伊洛夫指出,在全球遏制任務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裝備有航空打擊綜合體圖-95MS和圖-160戰略轟炸機和圖-22M3遠程轟炸機的遠程航空兵。俄羅斯空軍目前裝備的圖-95MS戰略轟炸機是高度經濟的亞音速飛機,能夠進行洲際飛行,能夠攜載遠程核巡航導彈,配備有智能導航和信息保障系統。經過現代化改造,未來圖-95MS的戰鬥力將會得到提升;圖-160戰略轟炸機是圖-95MS軍事技術理念的未來發展模式。圖-160具有獨一無二的亞聲速、超聲速和低空飛行能力,在核戰爭中遂行各種打擊任務時,表現更靈活,適應性和作戰穩定性更強。圖-160將來現代化改造的重點是發展使用常規武器完成打擊任務時的作戰性能,其中包括使用高精武器;世界上尚無同類產品的圖-22M3遠程轟炸機,是在遏製出現戰爭威脅和大規模地區衝突的理念框架內研製的。圖-22M3遠程轟炸機高水平的飛行和技術性能使其能夠在各種飛行狀態下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實施攻擊。對圖-22M3未來的現代化改造首先是更新機載系統,在空-面制導炸彈和導彈的基礎上補充裝備高精武器。(
2008年7月,在定於7月23日—7月25日舉行的東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地區戰術演習中,將有5架俄制「圖」-22轟炸機在當地的試驗場舉行實彈試射。空軍發言人弗拉基米爾 德里克表示,屆時每架轟炸機的3名機組人員都將進行作戰飛行理論培訓,以此加強航空武器技能。此外,轟炸機機組人員將與其他空軍部門和防空單位展開互操作性演練。「圖」-22超音速轟炸機由圖波列夫航宇防務公司設計研製,於1962年服役。利比亞和伊拉克等國家的空軍使用過該型轟炸機。
2010年2月俄羅斯研製的新瞄準系統可增強圖-22M3戰略轟炸機的作戰能力。目前,新瞄準系統已經列裝俄羅斯空軍,它能夠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對陸軍提供航空支援過程中實施點式轟炸突擊。新瞄準系統是為了將可制導彈藥與衛星制導聯合起來而專門研製的。新瞄準系統由機載設備綜合系統以及地面的飛行任務準備及檢驗自動化系統組成,這兩個系統之間用一個專門軟件建立聯繫。研製者考慮了影響制導及作戰使用精度的大量因素(特別是在飛機機動時的影響因素),使新瞄準系統實現了對信息的綜合處理,新瞄準系統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此外,圖-22M3戰略轟炸機的機組可獲得與其他飛機自動交換數據的能力,而地面控制站可更有效地指揮突擊隊,其中包括實時改變突擊隊的瞄準目標。根據計劃,將在戰略轟炸機機組的作戰訓練中對新瞄準系統進行試驗。
圖-22M3座艙開啟的情景,機組成員均有彈射座椅。
圖-22M3
圖-22轟炸機
圖-22M3轟炸機
圖-22M3轟炸機三視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