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電/量子計算被認為是下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方向,但由於量子比特非常脆弱,通常只能在極低溫等特殊條件下才能保持量子特性。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團隊運用一系列新技術,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自旋體系的可編程量子處理器。國際學術期刊《npj量子信息》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c; w X% e9 E" F
) [/ d* z% O"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近期,杜江峰院士團隊利用金剛石中的電子自旋與核自旋作為兩量子比特體系,首次實現了室溫固態自旋可編程量子處理器。他們利用綠色激光脈衝實現該量子處理器的初始化和讀出功能,並利用一系列高精度的微波與射頻脈衝序列來執行量子算法。設計了一類普適量子線路,將一系列量子算法的執行轉化成為相應的微波和射頻脈衝的幅度和相位參數。用戶僅需要對這一系列參數進行有效配置,就可以完成多種量子算法,避免了煩瑣而且昂貴的硬件重設。 0 z4 K; K @9 b1 j
tvb now,tvbnow,bttvb0 r. s: \1 r! }/ R) C( v
研究人員在新研製出的這款可編程量子處理器上,成功運行了多種量子算法,成功率超過80%。預期未來通過提升量子處理器材料性能,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算法成功率。該研究展示了可編程量子處理器的靈活性,向構築室溫固態量子計算邁出了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