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9 V6 L% u) w. ? ~; a5.39.217.77:8898( M& V" ^/ Q' L- n/ ^8 V
簡介 ' N& ?$ O3 U4 u# utvb now,tvbnow,bttvb俗稱文昌祠,位磺溪村文昌路上,此乃早期大肚地區的文教中心。5.39.217.77:8898/ p# C9 V, n$ y8 _# K3 B8 y" v+ V) u
清代大肚地區包括今日的沙鹿、龍井、烏日、清水等地,有不少平埔族社群分佈。根據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臺灣府志》的記載,此地已有土番社學的設立,用以教化番童。依清代學制,社學是在黨庠州序之外,另設鄉堡坊里的教育機構,以利偏遠的兒童就學。後來卻逐漸變成士子會文結社的場所。地方文化資產漸受重視,地靈人傑的大肚鄉,近年來出身大肚鄉的校長就高達五十多位,因此又贏得「校長故鄉」的美譽。6 f) k1 F& W9 n1 n8 a- `6 E. F: g
I' ]& G6 u, J( [, J特色5.39.217.77:88988 Y4 c: W/ a- I' O
嘉慶四年(1799年),趙順芳與烏日仕紳楊占鰲(道光十九年舉人),成立西雝社,以提倡文教,並發動社員,捐建文昌祠,乃磺溪書院創建的先聲。根據清朝禮制的規定,縣級以上的城市可以在縣府治所在地建孔廟,供士人崇拜,而一般鄉鎮只能以次一級的文昌帝君作為崇拜的對象。因此,建於文昌祠原址的磺溪書院,除了當作教化的場所,也繼續作為奉祀五文昌帝君的祭祀空間。 5 @. ~) j' Y) q9 y公仔箱論壇 7 N4 A' Y E d5 `# G5.39.217.77:8898磺溪書院所奉祀的五文昌帝君,在民間有許多種說法。有一說認為是:孔子、倉頡、朱熹、關羽、梓潼文昌,另一說則為:朱衣文昌、梓潼文昌、文曲星君(俗稱文魁)、朱熹、關羽。在建築型制上,磺溪書院是一座七開間、兩進兩護龍帶四垂亭的四合院書院建築。坐北朝南,略偏東方,前埕寬廣,形式雄偉。就建築平面來看,磺溪書院是介於民宅與孔廟之間的綜合體;進入第二進講堂後,兩側的山牆上闢有側門,為一般閩南式建築所少見。講堂前端的拜亭(即四垂亭),築於高60公分的臺上,型制近似孔廟的月臺。tvb now,tvbnow,bttvb0 Q3 i- X7 V& b
2 M# `7 P/ z s( q+ I m) Q5.39.217.77:8898就造型而言,磺溪書院的屋頂極為特殊:屋檐線自中間向兩側逐次降低,屋頂共分為五個段落,中央三段為獨立式作法,因此有六個翹脊出現;左右兩端的屋頂以歇山頂的手法表現。此豐富而壯麗的屋頂組合,在臺灣建築史上可說是獨一無二。此外,磺溪書院的磚雕部份,細膩精緻,可能為臺灣清代建築中最為出色者。表現手法有:以青磚及紅磚交砌出複雜的線角;鏤刻花紋的牆堵、牆基、門窗外框;以磚砌成的花瓶門與劍環門等,皆展現了匠師優異的施工技術。正門前的一對青斗石獅,其雕工亦屬佳作。(資料來源:內政部)5.39.217.77:8898- S1 z& K A0 u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