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這麼近,那麼遠!
 ,  描述: By 林震精神科專科醫生 / Yahoo Blog 精神點擊
| 本帖最後由 WhiteDragon8 於 2016-7-22 02:10 PM 編輯 ; }; u# h, I! }  c$ C9 \4 d
 4 {: Q, H; o2 a' W0 s筆者最近看了一套全城熱話的記錄片「少年滋味」,電影講述九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少年,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故事,可是他們卻有著共通的「代溝問題」。或者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能擁有讀心術,能夠解讀青少年的心靈密碼!tvb now,tvbnow,bttvb/ \6 p+ ~9 p* D, m/ R3 l
 
 6 D& @" Y7 d8 ?6 \* r3 M1 {tvb now,tvbnow,bttvb很多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即使他們人生經驗比較豐富,面對時下的青少年可能也是一籌莫展。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已為孩子付出很多,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可惜他們卻不領情。雖然每天朝夕相對,可惜兩代的心靈如隔萬重山。在青少年眼中,語重心長的父母可能只視作為嘮叨或說教,因為他們的心聲可能一直被忽視,沒有得到父母的共鳴。
 5 p; O( F4 r4 v4 m4 }% s' e& v: Y 0 D$ \: J1 Z8 Q$ K/ P2 Q% C! t
 每個人都有思維盲點,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兩代的不同思維,很容易產生矛盾與代溝問題。此外兩代的溝通方式可能也出現問題,或許青少年不懂表達,或許父母也從來沒有聆聽青少年的心聲,或許彼此也採用回避或不理睬的敷衍交談。假如父母採用破壞性的溝通技考,孩子的潛意識也可能不自覺地產生自卑與對抗心理。如果部份父母食言失信,講一套做一套,這樣最終他們會失去青少年的信任,從而深化對立和矛盾。公仔箱論壇+ x( O6 y9 J. X9 G7 \' Y
 
 - ~$ D" j+ |, _/ Q1 b$ h公仔箱論壇青少年在家裡也要和父母一樣擁有「發言權」,父母隨了要用心聆聽,還要學識觀察。此外家長與青少年都應該學習「換位思維」,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身同感受地從對方觀點看問題。隨著青少年的長大,父母的角色也應該漸漸由幕前退居幕後,讓他們面對自己的問題。尊重別人是溝通的基礎,溝通時切記不要傷害青少年的自尊心,就算他們真的做錯了事,作為家長也不應抱怨和責罵,相反更應抱持寬恕的態度,這樣可才化解彼此間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