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箱論壇! Y2 k# P8 Z* Y2 H6 T( q, c6 m# N& L
公仔箱論壇0 d, e$ D* {" _0 N6 i
6月1日,在層出不窮的香港各界人士反送中聯署中,破天荒出現了新移民群體的反送中聯署。6月9日,在湧動的103萬遊行人潮中,又出現了新移民反送中的隊伍,進一步將新移民在香港民運中的身影實體化。有些人感到意外:「竟然新移民也會反送中、撐民主?」也有些人認為情理之中:「辛辛苦苦脫離了大陸來到香港,又要被送回去,肯定會反對啦。」這兩種反應看似不同,但呈現出的是同一個社會「看見」新移民的視角──新移民的身份與民主運動之間是相牴觸的,只是這次送中條例觸及了他們的利益,所以連他們也走了出來。公仔箱論壇" @1 z Z: g( _7 Y& {& l& M/ @
tvb now,tvbnow,bttvb) z+ q; ]; c# S" a
其實,新移民們一直以來都出現在香港各大社運民運之中,並非此次反送中才突然參與。只不過,有時出於被暗地裏清算的恐懼,有時出於新移民身份會引來他人攻擊的擔憂,他們隱藏在人群之中,不被看見。另一方面,以上提到的社會普遍對新移民的印象,加上近十年來主要依靠「香港人」身份來產生凝聚力、進行社會動員的策略,也使得人們的視野無法分辨出新移民的身影──人們習慣將新移民放在對立的陣營,或者,當一個理念相同的新移民出現在眼前,人們習慣將之視為「特例」,並認可將她/他歸入香港人的行列。
0 E0 X0 R; C& M! _,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7 u9 y8 E! G) P5 I i' n
作為一名大陸來港人士,我便有幸被「接納」為香港人的新成員。我深深感到香港人的善意和急欲擴大「真•香港人」陣營的願望。然而,我的特殊位置也讓我看到,單單靠香港人身份驅動的民主運動,不可避免地存在自我局限,使得民運的動員力量受限。以下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身邊的真實事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 L4 J# w0 ~' x) k3 p
6 M3 S. t: V0 Q& H公仔箱論壇我有一位網上的女性朋友一直都熱心關注香港民運,也會帶女兒一起去參加六四集會。6月9日大遊行前夕,我私信她詢問會否參加新移民反送中的隊伍。她很掙扎,不僅因為她還沒有取得永居,害怕被「點相」、遣返大陸,更因為她是所謂的「雙非媽媽」。她非常擔心自己的身份會帶來負面的反應,拖累原本的行動,也給自己帶來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她有時也會通過主動自嘲自己是「雙非媽媽」來減低可能出現的針對她身份的攻擊。
8 W3 [4 A4 L1 o3 G# ~4 c-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x V$ b1 j9 f, W8 R0 z4 E% |
另一位上海的朋友,雖然只是遊客身份入港,卻是特地從上海飛來聲援香港的反送中。在遊行當晚的警民衝突中,他也是堅持留到最後,親眼見證警察濫用暴力毆打平民。他一直說,香港的事就是上海的事,如果他能為香港出一點力,感覺也是在為上海付出。因為香港今時今日的處境──普教中、港人不能治港、政策激化的地域矛盾,上海在過去20多年全都經歷過。當運動升級,人們開始包圍政總,他甚至退掉原本的機票,一直留到現在。在警方發射催淚彈橡膠子彈、殘暴清場的當晚,他在幫助物資站整理物資,開口便被身邊人留意到他不是「香港人」。「他們很驚訝,說上海人怎麼會在這裏,上海人不會支持我們的。為甚麼他們會這麼想?」在私信中他問道。
5 \ j- C2 W- \- i8 q9 \+ ptvb now,tvbnow,bttvb
9 I% R6 `; F/ ~5 l; d! V) p: `3 N全新「身份政治」具廣泛聯結性) V W- M, j7 y8 r* m+ g; v
其實,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次新移民反送中隊伍中的新來港婦女團體,也曾經在支持香港民運過程中被一些情緒激動的「同路人」圍攻謾罵。幸好她們沒有因此放棄,繼續身體力行支持香港民主,然而我們也必須看見,這樣的參與是承受雙重的風險的,而來自「同路人」的誤解有時帶來的傷害甚至更大。公仔箱論壇3 {. O( j# E. \$ l$ w+ F/ M
) y% W; e. G h7 i$ k( c8 [
或許我們是時候思考一個問題,「香港人」身份作為至高動員策略的過程,不可避免涉及要對誰是「真•香港人」進行定義,而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地域出身、膚色國籍還是社會階層,都有可能使得一些人被視為不那麼「真」的香港人,以致於最終削弱了運動原本可以動員的力量。這次不斷湧現的新移民、師奶、運動愛好者等各式各樣的身份,開啟了突破這一局限的開端,希望這種全新的、具有更廣泛聯結性的「身份政治」能夠繼續發展,使得香港民運的參與和論述都進一步擴充與多元化。我們或許或多或少都不是那麼「真」的「香港人」,但我們心中的家都在香港。
5 T$ V5 `2 T; E9 }6 V. m0 p5.39.217.77:8898
/ f! I- D: { q. c- J黎明公仔箱論壇% w3 K7 |- ]: U) v9 i
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