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食肆地點] 茨廠街金蓮記

茨廠街金蓮記
2 `) v3 S0 w2 h8 F4 F3 R' A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0 F9 Q6 E5 C4 Q# X5 T
特約:林金城,“知食分子‧人文空間”召集人。 金蓮記福建麵的創始傳奇,在我的《知食分子尋味地圖》一書中已濃墨書寫,也算圖文詳備,在此就不多加細述。 只重點說出這足以代表吉隆坡的麵食,其最初版本就是創自這家店的第一代頭家王金蓮。當然,還得強調的是,王金蓮是個男的,1927年從福建安溪南來,1963年逝世。
5 P* G8 q' K3 r' u1 \3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U( i4 J; F  J5 x* \
0 g$ @# F0 }& ~3 _9 p; n% T5.39.217.77:8898讀者難免會問,不談福建麵的創始經過,不介紹被蔡瀾喻為最好吃的福建麵,不寫許多知食前輩們所懷念的金蓮記滷麵,那我要寫什么? 好,我們就來談談茨廠街。 是的,茨廠街是個最具“魅力”的歷史場景,連首相一上任就到此“巡視”一番。 但明明官方名字是Jalan Petaling,那為何我們華人卻叫它茨廠街呢? 根據考證,1880年英國人駐紮吉隆坡后,就把茨廠街這繁華路段給命名為Petaling Street。理由不外是這條街在當時是通往Petaling礦地的主要通道,此外在當時的地圖上,于茨廠街尾左側的地方(即陳氏書院后方)就有塊山坡地被標註為Petaling hill。當然也有人一廂情願的認為,是英殖民政府為了紀念最早發現錫礦的Petaling一地而命名。無論推演如何,反正Petaling與“茨廠”就是完全兩碼事! 那為何會叫成茨廠街呢?設想,華族先輩們才不會去管紅毛人將這條自己日常生活的街給叫成Petaling什么的,拗口得不得了,甲必丹葉亞來不就在這附近開設木茨(木薯)加工廠嗎?把它叫成“茨廠”街就最自然不過,結果一叫啊便叫了一百廿多年! 問題是,“茨廠”到底在哪裡呢? [size=+1]不見“古蹟”告示牌 近年來,我經常帶朋友到茨廠街尋找“茨廠”的原址。 參考英殖民政府于1889年所繪製的吉隆坡地圖,再根據王植原在《葉亞來傳》一書中所提供的資料,原址就位于金蓮記舊鋪對面的銀行大樓,與唐城飲食中心之間的小巷裡,即指天街(Jalan Tun Tan Cheng Lock)背后與成記茶樓后巷之間。 更準確的說法就是位于前柏屏戲院后座的停車埸一帶。當然,現場已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不見“古蹟”告示牌,只有一寫著Tandas Awam(公共廁所)的醒目告示,顯得格外刺眼。 每次走出巷口,我總會感慨的指著那檔賣炸蕃薯蛋的攤子跟朋友們說:如果在外國,巷裡肯定會豎立相關告示,抓緊商機的小販必定賣起炸茨蛋(炸木薯蛋),而週遭也自然會出現許多與木薯有關的食物…… [size=+1]蚶羹湯 重現江湖 有次在訪問金蓮記的第三代傳人李慶進時,閒聊間便提起對“茨廠”的感慨。一旁的老闆娘則微笑的說:不如我們做“茨粉根”啦!你說好不好?茨粉根是福建人的鄉土小吃,以木薯粉加熱水搓成粉糰,再輾平切成條狀,放入沸騰熱水中燙熟,而后撈起過冷河,即可用來熱炒。 起先,我還以為老闆娘是說著玩的,怎知幾個月后還真的推出這道口感超棒的“茨粉根”,同時還將市場幾乎絕跡的福建“蚶羹湯”給重現江湖,以鮮蚶裹薯粉,燙入高湯就如同肉羹湯(肉餃湯)手法一樣,蚶肉相當滑嫩甘美,並可選擇加入麵線做成“麵線蚶羹湯”。 練就一身好手藝的老闆娘,除了上述幾道與“茨”相關的美食外,還推出“干炒麵絲”和自創的“枕頭年糕”(以春捲皮包年糕油炸),而週末才供應的“鹼水糕配封肉”,更是許多福建人懷念的傳統好味道。 自2007年起,金蓮記除了保留原有的那檔傍晚才營業的麵攤外,在對街也將之前買下的一幢三層樓建築,設為福建麵美食館。年輕一代全心以新式經營祖傳的好味道,提供茨廠街一個難得舒適遠離噪雜的飲食空間,亦可居高臨下以開闊的視角凝瞰咫尺的一街浮華與滄桑。 而以上幾道傳統“新菜”,就只在新店才能吃到。 是的,至少我們下次去“巡視”茨廠原址后,幾步路就可到此品嚐歷史的“余味”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