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對抗看不見的病毒 公共環境清潔消毒頻率多高才有效果?

看不見的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成為致病甚至致命的殺手,公共環境多久消毒一次才能有效降低染病風險?tvb now,tvbnow,bttvb& P* W# y4 `$ e- S/ o* j, O% r
這個問題不容易確切回答,因為考量安全性,人們不容易直接取新冠肺炎(COVID-19,一稱武漢肺炎)病毒進行確效研究。不過,公共環境的清潔頻率與微生物殘留量數據,或許提供了一個初步的參照點。tvb now,tvbnow,bttvb2 t* k1 Z) N( u0 G4 Z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近日就於《台灣衛誌》發表一項相關研究,研究團隊於今年2~3月疫情期間,針對醫院公共環境抽樣檢驗,觀察每2小時、4小時、8小時以漂白水(0.1%的次氯酸鈉)清潔消毒1次,其微生物殘留量有何差別。
# m, p; M( p7 E, `公仔箱論壇高醫大附設醫院初步實驗:疫情期間,醫院公共環境每8小時清消1次可能不足高醫大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林俊祐是研究成員之一,他說,數據顯示,以每8小時1次的常規頻率作清潔,微生物殘留量約可達普通病房的環境衛生要求,乾淨程度恰好飛過及格線;如果清潔頻率提高至每2小時1次,微生物殘留量就可達到加護病房的要求。這項實驗結果出來後,高醫大附設醫院隨即比照辦理,預計實施至新冠肺炎疫情結束。" u% s  Q  U4 V
林俊祐說,台灣自6月初鬆綁防疫措施後湧現外出人潮,醫院內的人潮比進行調查的2、3月期間多。值此全球疫情嚴峻、本土社區疫情不明之際,醫院公共環境的清潔頻率可能需要自每8小時1次再提升。* N$ i- e9 F; T* ^$ d6 J/ {% M
每2小時清潔消毒1次,微生物殘留量符合加護病房要求研究團隊採用三磷酸腺苷(ATP)冷光反應法檢驗公共環境的微生物殘留量。林俊祐說,普通病房通常要求檢測值在500 RLU(相對光單位)以下,加護病房更嚴格,要求在250 RLU以下。tvb now,tvbnow,bttvb4 Q, e  G4 W( J! }+ f0 d( @* s2 Z
研究團隊針對民眾常接觸之量測身高體重的櫃台桌面、志工服務台桌面、手扶梯把手、血壓計按鍵與電梯按鍵等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每8小時清潔1次,微生物殘留量均為470 RLU左右,在及格邊緣;如果每4小時清潔1次,檢測值會降低,依人潮不同可降至142~437 RLU不等;如果每2小時清潔1次,這些區域的檢測值則全數低於100 RLU,均符合加護病房的微生物殘留量標準。公仔箱論壇2 j8 b! S* f1 J1 W, R
指揮中心指引建議每日消毒1次,醫師建議易感族群場所自訂標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布的感染管制措施指引,針對醫療院所、住宿機構、長照據點等,建議每日至少執行1次清潔消毒,手部經常接觸區域應增加清潔頻率。
' h) k2 h7 I" t. f公仔箱論壇但根據上述研究,當社區出現疫情或有潛在疫情時,清潔消毒頻率可能需要再提升。林俊祐說,各醫療單位、住宿機構、長照據點等易感族群所在的公共環境,可根據人口密集程度、聚集時間長短等,自訂適當的清潔頻率。在消毒工具方面,0.1%的次氯酸鈉(常見漂白水)、70%的乙醇(酒精)均對殺滅環境中的新冠肺炎病毒有效。公仔箱論壇( s- ^% y5 P/ k  Y* y
公仔箱論壇  l( r$ S! R7 `" Y3 }1 `
(0.1%的次氯酸鈉(常見漂白水)、70%的乙醇(酒精)均對殺滅環境中的新冠肺炎病毒有效。)
* i9 m5 Z) k0 w2 c  I不過,也有醫師認為醫院的清潔消毒頻率維持現狀即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說,疫情期間,新冠肺炎病人容易出現在急診室、隔離病房等,如果醫院做好群眾分流,那麼只要加強這些區域的清潔消毒標準即可;其他公共場所即使有無症狀的感染者也不用太緊張,因為他們身上的病毒量低,如果民眾做好個人防護,像是戴口罩、勤洗手,就不用過度擔憂。中醫附醫至今仍持續維持常規清潔頻率,公共環境每8小時消毒1次。
7 J% O3 P8 A) [- c1 U0 z' w& ~tvb now,tvbnow,bttvb家有檢疫者或隔離者,清潔消毒建議這樣做至於居家環境該怎麼做? 黃高彬建議,如果家中有人正在進行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家中清潔工作宜模仿醫院來做,以降低家戶內的群聚感染風險。譬如醫院的清潔工作很少見掃把、電扇、吸塵器,無論是桌面、門面或地板,均使用抹布或抹布型的拖把清潔,黃高彬指出,這是為避免病菌飛揚。此外,醫院還會區分乾淨區域專用抹布與較髒區域專用抹布、避免交錯使用;清潔時會從乾淨區域開始執行,再慢慢做到較髒區域,這些都適合做為居家清潔參考。
  Z) m4 @. M$ e8 y$ d+ X5.39.217.77:8898林俊祐提醒,民眾未必清楚每處公共場所的清潔消毒頻率,因此呼籲民眾繼續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維持咳嗽禮節、到人潮密集處須配戴口罩等,「聽起來像念經,但落實到生活中,確實有助建構防疫金鐘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