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滅絕珍稀動物(十一):極危的㺢㹢狓
極危的㺢㹢狓

㺢㹢狓
㺢㹢狓--臀部和腿的上部則有水平的黑白條紋。

㺢㹢狓(學名:Okapia johnstoni),是一種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爾森林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它是長頸鹿科中的一種偶蹄動物。它與長頸鹿有親緣關係,是長頸鹿唯一的尚未滅絕的近親。不過第一眼上它看上去更像一匹馬,由於它的後部有黑白交替的條紋,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馬。過去曾經有人以為狓是長頸鹿與斑馬交配產生的,但實際上它與斑馬不是近親。長頸鹿脖子變長之前的模樣跟狓差不多。狓的分佈地區是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的雨林。
㺢㹢狓--長頸鹿有親緣關係

名稱
狓的拉丁語屬名Okapia取自當地人對它的名稱o'api,其種名johnstoni是為了紀念首次獲得狓顱骨的哈里·約翰斯頓。 㺢㹢狓--雌獸無角

特徵
狓的皮毛是巧克力色的,有紅色和絳紅色的絲絨光澤。臀部和腿的上部則有水平的黑白條紋。有人認為這些條紋是在密集的熱帶雨林中作為「跟着我」的標誌,讓幼獸可以緊跟母獸,此外它們還可以作為偽裝。小腿白色或淡棕色。面部黑白色。頸和腿顯然延長,但沒有達到長頸鹿的地步。雄獸有兩隻短的、帶鹿茸的角,雌獸無角。狓的舌頭是藍色的,很長(約30厘米),很靈活。狓使用它們的舌頭來卷取樹上的嫩葉。狓還可以使用它們的長舌頭來清潔它們的眼睛和耳朵。耳朵是狓賴以發現它們天敵豹的武器,因而長得很大。 成年的狓重約200至250千克,身長1.9至2.5米之間,尾長30至42厘米,肩高約1.5至2.0米之間。雌獸平均比雄獸大一些。
㺢㹢狓--真像在微笑

㺢㹢狓--狓的舌頭是藍色的,很長(約30厘米),很靈活。

㺢㹢狓--雄獸有兩隻短的、帶鹿茸的角,雌獸無角。

㺢㹢狓--

㺢㹢狓--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爾森林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

㺢㹢狓--狓的舌頭是藍色的,很長(約30厘米),很靈活。它用舌頭來卷取樹上的嫩葉。

生活習性
除綠葉和嫩葉外狓還吃草、蕨類植物、果實和真菌。 狓是晝行性動物,一般單身,只在交配時會碰到一起。懷孕期為421至457日。每次只生一幼獸,一般在8月至10月間出生,幼獸出生時重14至30千克。哺乳期約10個月,成熟期為4至5年。被關養的㺢㹢狓的壽命在15至30年以上。
㺢㹢狓是晝行性動物,一般單身

㺢㹢狓

狓每天只需要睡60分鐘,每次只要5分鐘,它們始終保持警戒。 狓使用每隻腳上的腺分泌一種瀝青似的物質來標誌它們走過的地方,並使用尿來標誌它們的疆域。 㺢㹢狓--正用舌頭來卷取樹上的嫩葉。

㺢㹢狓--它舌頭是藍色的,很長(約30厘米),很靈活。它用舌頭來卷取樹上的嫩葉。

㺢㹢狓--分佈地區是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的雨林。

分佈
狓只分佈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和北部的密集的熱帶雨林中,比如維龍加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區內。
歷史
科隆動物園裡的狓 
剛果熱帶雨林中的當地人始終知道狓的存在,他們使用陷阱獵取狓。古埃及人也知道狓的存在,在歐洲人發現狓後不久人們在埃及發現了一幅有狓的壁畫。後來亨利·莫頓·史丹利到那裡去探險時當地人報道說在密林中有與史丹利帶來的馬類似的動物。當時有許多人猜測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有人甚至稱它為「非洲獨角獸」。當時英國在烏干達的總督哈里·約翰斯頓爵士看到了一些這些動物的足跡,他就已經發現這些足跡不是住在森林裡的馬的足跡,而是偶蹄動物的足跡。直到1900年倫敦動物學學會才獲得了一些當地人獵取的狓皮毛。當時動物學家們給這個未知的物種取名為Equusjohnstoni,也就是說將它規入馬屬。
㺢㹢狓--正用舌頭來卷取樹上的嫩葉。

但是1901年6月一具幾乎完整的皮毛和兩具顱骨到達歐洲後,動物學家們認識到將它們分為馬屬是錯誤的,並很快就認識到這些動物與歐洲冰川期的短頸長頸鹿的化石的相似之處。直到1909年白人才捕獲了一頭活的狓,此前有不少獵人多年徒勞地互相競爭成為第一個獵獲一頭狓的白人。1918年第一頭活的狓被運到歐洲安特衛普。1937年第一頭活着的狓通過安特衛普到達美國。美國伊利諾州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首次繁殖了人工圈養的。這個動物園也負責協調美國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的狓倖存計劃。今天有約45頭狓圈養在動物園中。 㺢㹢狓--正用舌頭來卷取樹上的嫩葉。

狀況
由於狓非常膽小,又生活在一個處於內戰國家的密林中,因此人們對於它們的野生習性所知甚少,對於它們的野生數量也只有猜測數據。粗略估計(但是非常不可靠)目前有一至兩萬頭野生動物。
㺢㹢狓--每天只睡60分鐘,每次只有五分鐘,經常保持警覺性。

雖然狓未被列入受威脅的動物,但是它們受到生活環境被破壞和偷獵的威脅。動物學家依然在剛果努力研究狓的野生習性。1992年設立了狓野生生物保護區。剛果內戰既威脅到狓,也威脅到了保護區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㺢㹢狓--除綠葉和嫩葉外狓還吃草、蕨類植物、果實和真菌。

2006年6月8日科學家報道在剛果的維龍加國家公園發現了狓的跡象。這是從1959年後在當地首次官方宣布重新發現狓。
㺢㹢狓--除綠葉和嫩葉外狓還吃草、蕨類植物、果實和真菌。

㺢㹢狓--雌獸無角

㺢㹢狓--像在微笑的雌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