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滅絕珍稀動物(六):極危的鴞鸚鵡(上)
【鴞鸚鵡-概述】
鴞鸚鵡臉部大特寫: 面部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鬚

【鴞鸚鵡-概述】-- 1
鴞鸚鵡(毛利語:kākāpō,夜鸚鵡的意思),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命名來自希臘語,strigos,strix一詞的屬格:鴞;ops:面孔;habros:柔軟的,ptilon:羽毛;全名解作擁有如鴞形目面孔、及羽毛柔軟的雀鳥),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是紐西蘭的特有種。
鴞鸚鵡臉部大特寫: 面部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鬚

鴞鸚鵡臉部大特寫: 面部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鬚

【鴞鸚鵡-概述】-- 2
牠面上有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排列,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鬚,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腳,翅膀及相對地短的尾巴。牠的不同習性使牠成為一種相當獨特的品種——牠是世上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體型冠絕同類、夜行性、草食性,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製度的鸚鵡。有研究指牠也可能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普遍相信可達60年或以上。
鴞鸚鵡--2010年國際極危鳥類攝影比賽冠軍作品

鴞鸚鵡--晝伏夜行的鸚鵡

【鴞鸚鵡-概述】-- 3
從牠的解剖結構中得知,牠象徵了部分鳥類進化的趨勢──降落於海島後,擁有豐富的食物及極少的天敵,飛行能力並不符合熱力學的效益,因而造成翅膀肌肉退化,胸骨上的龍骨消失,體型變得壯碩強健。
鴞鸚鵡--不能飛的鸚鵡

鴞鸚鵡--晚間出來活動的約一歲雄鳥

【鴞鸚鵡-概述】-- 4
鴞鸚鵡的祖先在史前時代就移居紐西蘭。在沒有哺乳類獵食者的情況下,牠們失去了飛行能力。自波里尼西亞及歐洲殖民者引入如貓、鼠及鼬等生物後,鴞鸚鵡的數目開始大幅下降。打從1890年開始就有保育措施,但大部分均未見成效,直至1980年正式實行的全國性鴞鸚鵡復育計劃。
鴞鸚鵡--身上羽毛的顏色是為隱身草樹中的青綠色

【鴞鸚鵡-概述】-- 5
2005年11月,全紐西蘭餘下的鴞鸚鵡僅在四個無捕獵者的地區活動並得到嚴密監管,包括茂伊島、喬基島、科德菲什島及安克島。而在紐西蘭南面峽灣區的兩個島嶼,雷索盧申島及塞克勒特里島上,大規模的海島恢復活動正在進行,以提供一個合適的生境予鴞鸚鵡居住。現時鴞鸚鵡是全球最瀕危的物種之一,但鴞鸚鵡復育計劃的成功使這物種在超過大半個世紀只剩下不足50頭的情況下,終在2009年3月期間突破100頭,而這些鴞鸚鵡大部分均已被命名。至2012年,鴞鸚鵡的數量終提升至有124隻。
鴞鸚鵡--夜間行動覓食

【鴞鸚鵡-概述】-- 6
不同類型的鴞鸚鵡保育活動使這物種變得相當有名,包括近年為數甚多的書籍及紀錄片等均展示了鴞鸚鵡所面臨的困境及危機。其中最早期的包括在1962年,自然學家傑洛德·杜瑞爾應BBC之邀製作了一輯名為《雙雙入叢林》的紀錄片。BBC自然歷史系列也曾選中鴞鸚鵡並由在大衞·艾登堡主持的《飛禽傳》中介紹。馬克·卡沃汀與道格拉斯·亞當斯合撰的《最後一眼》一書中也介紹了這種鳥類。
鴞鸚鵡--步行中的未成年雄鳥

【鴞鸚鵡-概述】-- 7
與其他雀鳥一樣,鴞鸚鵡在紐西蘭土著毛利人心中佔同樣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出現在他們不同的傳說及民間傳奇之中。
【外觀描述】
在科德菲什島上一頭一歲大的鴞鸚鵡

鴞鸚鵡臉部大特寫

【外觀描述】-- 1
鴞鸚鵡是一種肥大而渾圓的鸚鵡;雄性成熟期時體長可達60厘米,重2至4公斤,不能飛,有一對相對短的翅膀,並缺少了鳥類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其翅膀不足以使牠飛行,而只作為一般平衡,或在樹上跳下時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撐作用。正因為此,鴞鸚鵡不像其他鳥類要保持輕盈的身體,牠們多會於體內儲存大量脂肪,使他們的體重冠絕同類。
三隻鴞鸚鵡幼鳥

【外觀描述】-- 2
鴞鸚鵡表面的羽毛有多種色彩,除了微黃及如苔蘚般的綠色作為主色外,羽毛上也有黑至深棕色的條紋,這種保護色使牠們能在天然植被下得以隱藏自己。事實上不同個體的色彩、色調及斑駁的花紋可有極大的差異性──某些博物館收藏的標本就是全身披上黃色的。胸部及兩脅均是黃綠色配上黃色條紋,在腹部、尾下、頸部及面部上黃色依然突出,並有綠色條紋及小量斑駁的棕灰色。由於牠們無須應付飛行時所要求的強度及剛度,因此羽毛是令人出奇的柔軟,並得到habroptila(中譯柔軟的羽毛)這個種加詞去形容。

【外觀描述】-- 3
鴞鸚鵡面上纖細的羽毛組成了引人注目的面盤,這種鴞形目面上常見的特徵使來自歐洲的移民稱牠們為"owl parrot"(中譯:鴞鸚鵡)。他們的鳥嘴旁被靈敏的羽鬚或小鬍子所包圍,用以在低頭前進時感受地面情況並引領牠們。
鴞鸚鵡約一歲大雄鳥

鴞鸚鵡雄鳥正吃果子

【外觀描述】-- 4
上鳥喙除了上半部是藍灰色外,其餘部分主要是乳白色,眼睛則是深棕。鴞鸚鵡的腿大而粗壯、鱗狀,並與其他鸚鵡一樣是對趾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牠們的爪子比起其他鸚鵡為大,以方便在樹枝間攀爬。尾巴常在地面上拖行前進,因此尾巴末端的羽毛有被磨損的痕跡。
鴞鸚鵡的羽毛是令人出奇的柔軟

面上的羽鬚及喙

【外觀描述】-- 5
雌性鴞鸚鵡的一些特徵使牠們不難從雄性中分辨出來:牠們的頭部並不渾圓,與喙一樣比較窄長,蠟膜及鼻孔較小,腿及足部修長苗條並帶有粉紅灰色;尾巴比例上較長,全身羽毛的顏色雖與雄性不大分別,但整體的色調較細緻,較少黃色及斑駁的變化。與其接觸時,牠們明顯較抗拒外來者及略具侵略性。與不少鳥類一樣,孵卵期間雌性的腹部的絨毛脫落,附近皮膚表層血管脹大,讓溫暖的血液流經該部分,形成孵卵斑。
鴞鸚鵡--雌鳥從巢穴出來覓食

鴞鸚鵡--雌鳥展翅,但她不能飛

【外觀描述】-- 6
與其他鸚鵡一樣,鴞鸚鵡也能夠發出多樣的叫聲。除了求偶時發出響亮而刺耳的叫聲及嗥叫聲外,牠們也會發出嘶卡的聲音來向其他同類標示自己的位置。
鴞鸚鵡--雄鳥--約兩歲大

【外觀描述】-- 7
鴞鸚鵡有完善的嗅覺系統,能與他們夜行性的生活習慣相輔相成。例如牠們在覓食時就能夠通過氣味來區分出食物;這一習性目前僅在另外一種鸚鵡中找到。另外鴞鸚鵡給人極深印象的特質就是牠身上會發出一種令人愉悅的香氣,不少人常用麝香、果香或蜜糖的味道來形容這種香氣。鴞鸚鵡完善的嗅覺系統及強烈的獨特氣味也被視為社群間獨有的生化傳遞訊息,但這些氣味也成了掠食者搜索這種防禦力薄弱的鸚鵡的重要手段。
鴞鸚鵡--雄鳥展翅--但它不能飛

鴞鸚鵡--雄鳥展翅--但它不能飛

鴞鸚鵡--世上最大的鸚鵡

鴞鸚鵡--歷史上的分布圖

鴞鸚鵡受驚時,就靜止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