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2-12 12:13 AM 編輯
, _ E. c; s* L3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 q! U2 |! f( J公仔箱論壇微子第十八(下)
( N2 j/ l5 ?: C
' v2 T Y$ x# Y+ L; R* q( M: N# U. ^【處處關津處處寒】( `8 |9 t; ~+ Z, f! q
, t$ k8 |: }, a2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2 w7 \8 ~( ?' D公仔箱論壇
. o" w, U% ~8 b2 g1 r2 }4 Z- ttvb now,tvbnow,bttvb長沮和桀溺,是兩個隱士,一對好朋友,在並肩種田,孔子經過那裡,不知是有意或無意的,教子路去問路,問過江的路口,這「問津」是這篇文篇的「點題」,我們中國以後的文字上,所謂「指點迷津」的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長沮就先反問子路,你替他趕車的那個老頭子是誰?這是明知故問。子路說,坐在車上的是我的老師啊!鼎鼎大名的孔丘。長沮說,就是魯國的那個孔丘?子路說,是啊!就是他。長沮說,既然是孔丘,他當然知道該怎麼走,還要來向我們問路嗎?他這話答得很妙,子路問的是車子應該走向哪裡的路。長沮答的不是車子走的路,是人生之路,長沮的意思是說這個周遊列國、到處還要傳道的孔子,他現在「路」都不曉得走嗎?他這個話是很妙,很幽默的。
y5 y' D3 i1 [6 B8 m, Q: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P3 c2 z _3 O. J7 k2 }6 ~1 b
子路問不出道理來,就轉過頭來問桀溺,桀溺卻反過來問子路,你是什麼人?子路說,我名字叫仲由。桀溺說,你就是魯國那個糟老頭孔丘的徒弟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滔滔是形容詞,現代語匯就是潮流,當潮流來時,海水一漲,浪花滔滔滾滾,不管好的壞的,統統都被浪頭淹沒了。天下皆是也,就是說現在全世界都在濁浪滔滔,一股渾水在流,這情形又有誰能夠把它變得了,那洪水氾濫的時候,時代的趨勢來了,誰都擋不住。5.39.217.77:88982 n2 Z2 k/ F, _
5.39.217.77:8898& Z* [! Y! @8 I" z( @, y
並且他告訴子路:「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這句話中的「辟」就是「逃避」的「避」;「辟人之士」,是指孔子,避開了魯國,魯國政治太亂,自己的國家他救不了啦!為了想實行自己的理想,到處去看,是避開亂的社會,另外想找更好的環境,為「辟人之士」。桀溺是告訴子路,你跟著孔子這樣的「辟人之士」,可是人是避不開的,如現在的和尚出家,神父的入會,反正都沒有離開社會,不過換了一個生活。哪裡出得了家?真出家談何容易?真出家就是桀溺說的「辟世之士」,連這個時代都拋開了。離開這個社會,跑到深山裡去,不和任何人打交道,這就是出家嗎?永嘉禪師曾經說過,當你的心不能平靜的時候,跑到深山都沒有用。不要以為到了山裡,就是出家修行,有時候看到風吹草動,心裡都會煩起來。如果把自己的心修平靜了,在任何熱鬧的地方,就和在山林中一樣的清淨,這是基本的道理。
4 v* N8 @0 F; y4 Q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1 p, p+ J0 k6 t' h9 L) Y
所以這一段桀溺對子路說,你與其跟著孔子一樣,覺得這裡不對,就離開到另外一個社會,其實時代是逃避不了的,還不如像我們一樣,自己忘記了這個世界,忘記了這個時代,種我的田,什麼都不管。他說到這裡以後,再不說話了,拿起鋤頭,還是不停地種他的田。tvb now,tvbnow,bttvb0 V: c' U* T* p1 N
! X/ f+ e+ R+ g子路碰了釘子,就回去把經過報告孔子,孔子聽了心裡很不愜意,臉色變了,很落寞也很難過的樣子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後世自命為儒家的人,抓住這句話作為把柄,認為道家這些隱士都不對,說孔子在罵他們是禽獸,這些人沒有國家的觀念,不是人,是禽獸。這是後世的解釋,但我否認這種解釋,後世的儒家根本解釋錯了。我的看法,孔子非常贊成他們,孔子這句話不是罵他們,因為上面有句「夫子憮然曰」,孔子心裡很難過,很落寞的味道,所以告訴子路:「鳥獸不可與同群。」鳥是飛的,獸是走的,而且鳥是海闊天空由他飛,獸類之中,絕大多數野獸都在山林裡,不在人類的社會中,飛的與走的不能擺在一起,換句話說,人各有志,各走各的路,遠走的就去遠走,高飛的就去高飛。
8 X0 R& r" ~4 d. } `(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z0 S3 n/ g' n. m: Gtvb now,tvbnow,bttvb孔子接著說,其實我很想跟他們一樣,走他們的路線,拋開天下國家不管,我還不是跟他們兩個人的思想一樣的。換句話說,都是在憂世的,擔憂這個國家,擔憂這個時代,擔憂這個社會,這種憂都是一樣的,問題只是做法兩樣。他們可以丟下這個社會、這個時代不管,只管自己種田去,可是我丟不下來。假如說國家社會上了軌道,我又何必來改變它呢?就因為時代太亂了,我必須要犧牲自己,來改變這個社會的潮流。這就是孔子!所以我們知道孔子走的路線,比這些隱士們走的路更難。明知道這個擔子挑不動的,他硬要去挑。
) O: E7 _; S; V& }3 |% W# jtvb now,tvbnow,bttvb( q+ B5 N7 Q4 w V7 z4 M4 H3 a
我們這裡引述歷史一件事來補充說明:宋代王安石上台了,蘇東坡這批人和他的意見不同、分歧,形成了後來著名的「黨禍」,而王安石所用的人都非常壞,所以這班正人君子都紛紛辭職。當時有人主張最好不要辭職,因為王安石下面這一批人,將來一定要把事情搞壞的,你多佔一個位子,使他們少搞壞一點,這就做了好事。這就說明挑這種擔子很難,明知道要壞,可硬是不走開,佔住一點,少壞一點,雖然不能積極的挽救,也是消極的防止,孔子走的是這個路線。
& \8 L' Q8 T# `( B$ L3 w& I J公仔箱論壇
/ U/ K, F! z: {9 R; u W0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此風波不可行】 d2 A( r% x# q2 R3 b+ ?( [
V% \* K5 s- w% [
下面又來一個:tvb now,tvbnow,bttvb/ A" F' t: Z9 Z( C; t6 ?
: S7 l, ?+ H; B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7 W8 }' E. _' `
: e; ~7 r7 `* h. I公仔箱論壇子路有一次跟著孔子後面走,大概脫了隊,落伍了。「遇丈人」,碰到一個老頭子。「丈人」不是岳父,古代丈人是對長輩的尊稱。過去寫信,對父執輩稱世伯,自稱世晚或世侄,但有的與父輩沒有交情,而年歲地位又比自己高得多,這時就尊稱對方為「丈」,就是長者、前輩的意思。子路碰到一位老先生,用他的枴杖,挑了一些編織竹器的青竹篾籐,子路就問他,你看到我的老師嗎?這個老頭子可罵了子路一頓,什麼你的老師?這種人光在那裡吹牛,也不去勞動勞動,連五穀都分不清楚,一天到晚只在那裡用頭腦,用嘴巴吹牛,我才不認識你的什麼老師。老頭說完,把枴杖往地下一插,在那裡芸田,手扶著杖頭,用腳把禾苗周圍的草,壓到泥土下去。子路搞得沒辦法,被他的氣勢懾住了,拱手站在那裡恭恭敬敬的不敢動。公仔箱論壇* m+ j% y2 O3 @5 u2 @1 P" M5 Z; R7 k
/ a @1 F0 E$ Btvb now,tvbnow,bttvb於是這位老頭子帶子路回家,留他住下,還殺雞,做了很好的飯,很豐盛的款待他,而且還教兩個兒子來做陪客。第二天子路找到孔子,又報告了經過。孔子說,這是一個隱居的高人,教子路回去找他,可是子路到了那裡一看,這位老先生搬家了。公仔箱論壇! h3 [( z: a9 V) q
公仔箱論壇" S! E) N2 @2 d# n% a7 o8 K
關於這些隱士的事情,儒家記載得很有限,我們如果看《高士傳》、《神仙傳》這一方面的書,則這種人很多。如佛家禪宗的隱山和尚,這是佛教進入中國以後唐代的故事:有兩位很有名的大師,出門「行腳」。「行腳」是佛家的術語,就是到各處參訪有道德學問的高人,這兩個和尚走到一個深山裡面,在溪水中洗臉,其中一個是洞山,告訴另外一個密師伯,這山中住有高人。密師伯說怎麼知道?洞山說,我們洗臉時不是看到一片菜葉子,隨溪水流下來嗎?可見上流有人。於是兩個人就去找,雖沒有路跡可循,但終於找到了這個隱山和尚,搭了一個茅草棚,一個人住在深山,於是這兩個和尚跟他談道,他們談得相當投機。後來,這兩個和尚就走了。但在半路上一想不對,多年來難得一見的高人,隱居在這裡,實在太可惜了。於是第二天回去找,找不到了,連茅草棚都燒掉了,只留了幾首詩在那裡,最後兩句說:「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屋入深居。」像這樣所謂隱士思想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很多,並不是灰心,灰心就自殺了,而多半是很有修養的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D' O" ]- F! o7 e+ w' `
tvb now,tvbnow,bttvb% {: f. ?- W/ G% z- \8 D
子路找不到這個荷蓧老人,回來告訴孔子後,談起這件事有所感想——子路不是一個絕對莽撞的人,他跟孔子這麼多年,孔子也很欣賞他,所以他講出一個道理——他說,一個知識分子,有學問有能力,不肯出仕貢獻給國家社會,(這裡要注意,「仕」的觀念,在春秋戰國以前,是為對國家有所貢獻而出仕,後世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出來做官為出仕,完全是兩回事。)不合於義。社會有社會的秩序,長幼的階級,父是父,子是子,人倫的階級不可廢,家庭父母子女的秩序都不可亂,更何況國家社會的政治體制,怎麼能廢?假使廢了,社會就沒有型態、沒有秩序,不成社會了。這些隱士思想的人,欲潔身自好,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清高,自己有自己的觀點。社會中有許多人也是這種個性,這種人是守成的第一流人才,可是教他去開創,那就糟了。開創事業的人,好的要,壞的也要,而且要準備接受壞的,天下好的名聲固然好,有時候為了成功一件事業,往往要擔負很多壞名聲,其實很冤枉。但是能夠挑得起來,就很難了。這種做法,比潔身自好還更難。
& k- g) t; B, D3 ]* ~
! t9 {* T; K5 {0 q6 [所以我們常常感到任勞任怨難,尤其當主管的人更是如此。創業的人,第一個修養要能夠任怨,但不是手段,要是一種德行才行。所以潔身自好的人,多半是隱士。子路這時可有個感想,認為潔身自好的人,亂了人倫之道,把一切都丟開了,只管自己。也可以說,是絕對的個人自由主義者,對於國家社會並無貢獻。所以子路說,君子的出仕,並不是為了自己想出鋒頭,而是為了貢獻給國家社會——「行其義也」。看了這些隱士們,就曉得「道之不行」了。因為社會上的知識分子,多半喜歡走隱士的路線,覺得救不了時代,就做隱士,向後退,不敢跳下這個渾水去。大家都像這個樣子,有學問,有修養的人,頭腦太清明了,看清楚了,不願來淌這個渾水。所以子路說他懂了,搞不好了,他知道跟孔子這位老師所走的路線,自始至終,永遠都是自我犧牲,因為其他的知識分子,多半只管自己了。tvb now,tvbnow,bttvb0 s2 P7 w+ f ?
5.39.217.77:8898: z$ J2 B- C# z: b
上面到這裡,等於告了一個段落,下面一章就等於引用孔子的評論了。先說逸民,古代逸民也近於隱士,在歷史上,後來引用孔子這句話,有「逸民傳」。尤其清朝的歷史,對於明朝的許多絕對不投降,當然更不肯出來做官的知識分子,像王船山逃到湖南的山裡去了,像陝西的李二曲、江蘇的顧亭林等等,硬是不出來,當然也沒有被殺,這一類人在清代的歷史上留下來,就列入「逸民傳」中,當然不是二臣,二臣就是投降了的,逸民是很高逸的,這又與隱士有所同而又大有不同之處了。
; s. I2 m# _8 d4 p+ y, e8 `1 ztvb now,tvbnow,bttvb
% B) r* y5 U( ]/ ^9 O公仔箱論壇【窮達行藏】
2 A* L) V* o1 R# N9 x1 d4 V7 a$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8 g5 V- z, \( K" E: V
現在繼續講《微子第十八》,今天說到「逸民」這一段。上次說過,這一篇所講的,等於是歷史人物的報導,也反映出立身處世的道理,一種走入世的路,一種走隱逸的路,當隱士為出世之路。不過中國過去的隱逸之路,並不完全是消極的,以舊文字來形容,可用「有所待也」四個字。他們不是為個人利益有所待,只是想為國家社會有所貢獻而有所待,雖然同入世的人看法兩樣,角度兩樣,但都是有所待。因此,隱逸的路線也可說是積極的,他們救人救世的目標是一致的。可是這一類人,和孔夫子正面對照起來,顯出兩個方向。這一片裡大部分都是說隱逸的,孔子提出來:! S; ]: p# N0 W; ?- L" h: A
. u b) J5 V6 q0 \: Q2 C) q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v" Q. Y; n. I9 c( M, Y7 D/ E
公仔箱論壇, |' o: H( _% B7 B
孔子認為這批逸民們,最值得欽佩的,確定了人格,立志不變,自己認清楚了一個主義、一個思想、一個目標。他這個人格不管什麼環境,永遠不變,不動搖,同時不辱其身——這四個字是很難的,拿社會的現象與歷史作一個對比,就會知道,歷史上有許多人降志辱身。有人在一個時代變更,尤其國破家亡的時候,例如宋末、明末時期,有很多人,或為了怕死,或為了一己的功名富貴而降志,降志而後辱身,招來不知多少侮辱,被人看不起。但是話說回來,有許多人還以辱身為光榮的,對這種人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同時由這點,也可以瞭解我們中國思想文化,對於人格教育的建立是很重視的,再說不辱其身的事例,我們但看社會上許多人,雖然發財了,但是乃由降志辱身得來,也是很可憐!對於不辱其身的定義,廣義的是堅定人格,高尚其志,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認為真夠得上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只有伯夷、叔齊他們,這兩個人連皇帝位置都不要,可以做到棲心道德,視天下如敝屣。1 O' O, C0 R( i. O+ L4 o& K( P
' c9 l! l- {3 ?& X3 s
孔子又說等而次之,便如柳下惠、少連這兩個人。柳下惠這個人我們曾經提到過的,三次上台,三次下台,始終搞不好,孔子說,這好像就差一點,可以說降其志,又辱其身了。明知道做不好,非硬做不可,又不知道權變,如知道權變,將就一點也好,又不能將就,既挽不回時代,又自取其辱,結果既降志而又辱身。辱身是指個人對社會環境而言,降志是對自我人格而言。孔子說,在這方面來講,柳下惠、少連就比較差了。不過,他們一生的言語思想是中倫的。這個「中」是射箭射中了的「中」。「中倫」就是中於倫常的道理,維持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同時也說他們言語思想完全是走中肯的路子,他們的行為,能夠中於中正的精神。總之,他們的言行思想,可以保持原來的規矩沒有變,只能如此而已。但挽回不了時代,對社會也沒有貢獻,所以說他們是自己降志辱身。
% z" s Z- x9 v/ f$ R: L
6 d/ @! W& b) `$ R* `; l. ~0 ?5.39.217.77:8898再其次如虞仲、夷逸這幾個人,用現代話說,也可以說是時代的逃兵,或者說是現實社會裡退伍了的人,自己認為對社會沒有什麼貢獻,就只好退出。他們一輩子隱居,沒有出來做過事,放言高論、批判是非得失。我們把「隱居放言」連起來看,便知唯有隱居可以放言,這怎麼說呢?對功名富貴、社會的一切都無所要求,沒有企圖,所以這可以客觀地講公正的話,也敢於講話。但孔子說他們雖然如此,也只能做到他們本身一輩子清高而已,儘管再大的功名富貴放在面前都不要,捨棄掉了一切人事上的禍福利害關係,自己退隱了專門自修。固然說時代不對了,環境不許可他們有所作為,沒有辦法,只好退隱了,不過隱退也是不得已的一個權宜之計,所以說它是一種通權達變的辦法而已。5.39.217.77:8898% g) z0 x$ i: o: A: m
tvb now,tvbnow,bttvb8 @; W7 i4 \& Z2 n: @3 L
孔子提了這幾個隱士的典型以後便說:我和他們則是兩樣,真正時代不需要我的時候,我可以作隱士,需要我的時候,我也可以出來,絕對地負起責任來做事。並不是自己立定一個呆板的目標,像上面提到這幾個著名隱士的作風。因為他們自己劃了一道鴻溝,自己規定了人格標準,守住那個格。孔了說無可無不可,就是說不守那個格,可以說是「君子不器」,也就是「用之則行,捨之則藏」的意思。需要用我的時候,把責任交給我,我就照做,挑起這個擔子,不要我挑起這個擔子的時候,我絕不勉強去求,所以說孔子是「聖之時者」。他這個聖人與別的聖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自己所說的「無可,無不可。」沒有規定哪一樣可去做,沒有絕對否定哪一樣事情不可做。「無可,無不可。」有時候被人錯誤解釋是滑頭的事,好像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其實不是這意思,而是說不固執自己的成見。
* | P! w6 c3 N+ |$ D/ J: p: ctvb now,tvbnow,bttvb
/ @8 v; s$ c' G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一段等於是這一篇內容要點的畫龍點睛了,本篇的宗旨就在這個地方,也可以說,在為人處世上,給我們一個啟示,看自己應該向哪一個人生路線邁進。
7 d6 q- c6 F* ]5.39.217.77:88985.39.217.77:88985 `3 W! F# _. d# Z r
【時衰鬼弄人】7 x* g0 O0 l; z4 ]4 v1 t
* u+ w0 ~' o# f: G; X) x9 Q; A8 I1 w5.39.217.77:8898下面跟著就是講時代的混亂,由這一節就可見當時春秋戰國,尤其在魯國,傳統文化的衰退,結果知識分子統統逃走了,都去做了逸民。
2 A. X+ c8 B+ q- F5.39.217.77:8898
8 R4 z* w! {- i9 w公仔箱論壇《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 I: {; m8 c7 ?
9 G2 Z) n% a# |
在這裡孔子提出當時的魯國,這班人都散了。魯國是周公之後,周公是建立周代文化的開創人,所以中國上古一直到周代的傳統文化,比較能夠保存的,是在魯國,而到孔子這個時代衰敗了,人才都散了。當時的文化,重點在禮樂,那個時代管樂的,不是現代一樣的音樂專家,以現代語匯說,都是高深的哲學思想家而兼禮樂方面的事,可是當時這一班人都散掉了。" j3 t) E2 m% W
: {% m/ S, S p/ m9 _. ^管樂的大師摯,「大師」是官名,勉強等於現代的部長階級,「摯」是人名,這個人離開自己的魯國,到齊國去隱掉了(並不是去就更好的職位)。亞飯干,這裡的「飯」字等於是管樂的官階官名,亞飯等於副首長,幹這個人到楚國去了。三飯繚到蔡國去了。四飯缺到秦國去了。鼓是打鼓的鼓手,中國古代音樂的鼓手是合奏中的指揮手,很難的,那個名叫方叔的鼓手到河內(黃河上游)一帶去了。搖博浪鼓的武,過了漢水到了長江一帶。少師,即大師的副手名叫陽的這個人和打大磐的襄出海,到海外去了。這一篇簡單的述說就是這樣記載這幾個人的行蹤。
# R( F0 `: g; M# ]; I, P# m7 F公仔箱論壇
4 c; c) n' T/ X+ L x" q- Ctvb now,tvbnow,bttvb單獨看這一段記載,沒有什麼道理,好像毫不相干的,但這說明一個國家社會,在變亂的時代,真正憂時匡世的人才離散,無法存在高位,大家退隱散伙了。真正有學問,想為國家天下貢獻能力的人,無能為力,灰心地,都逃避現實而東零西散,人才一去,這個社會、政治的結構,社會的形態就成了大問題。透過這一段。我們要瞭解它的精神,等於領導一個單位,發現了好幾個人才,薪水不足以養廉,或者某一環境困擾他,他們就散掉了,一個人唱獨腳戲,就唱不起來。整個歷史時代的光輝或黯淡,都是人的問題。不管制度如何好,還是要靠人來執行,沒有人才就完了。所以這段要與前後文連起來看,就可看出它的精神來。把這段文章圈斷,那是後來宋明儒生們幹的事,如照他們圈斷的來讀,這一段記載,孤零零擺在這裡,就毫無意義,就好比王安石罵《春秋》這本書是流水帳一樣,沒有什麼道理,但連起來看,這本帳大有文章,由此可知當時的時代歷史之嚴重,時代要變亂,人才都離散了。公仔箱論壇5 v6 l7 m; z8 N: q+ B5 V' o
5 Q8 `' |) H6 G5.39.217.77:8898由此再把下面兩節連起來,作為本篇的結論。
0 ]- Q" b. x) V
' |5 m. W1 x4 k: p; H7 p) _【周公遺訓】
; L0 Y6 c d G( b& ]( X O
. k* V; L) O$ c' P, l+ Y《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敵,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9 g2 j& z$ _% c' |' e2 J
9 n0 G* \$ r W( S$ I" d& t公仔箱論壇我們再強調要連起來看,就看出了《論語》的道理,指導我們的方針。上面講了當時文化集中地的魯國,到了孔子時代已經開始衰微了,老成凋謝,人材星散。這裡又推溯記載魯國開國之初周武王的兄弟,建立周代文化的周公,告訴他的兒子魯公(就是伯禽,分封在魯國),一個領導的人,不管是個人作人,或者擴充到政治上,總之,為天下國家社會,要沒有私心,好處先不要想給自己的親信,要大公無私。這是第一點。
, }9 c/ [9 W4 D7 ]4 C7 O, S6 v2 V$ w+ h a0 f l5 ?9 g
不要使自己提拔起來的幹部怨乎不以,就是不使重要幹部心裡不以為然的怨懟,感到不過以他來擺位置、作傀儡,並不是真正要他做事。大臣如不以領導人的做法為然,又不好明說,就會變成尸位素餐,應付一下上班,反正提意見也沒用,這樣就很危險,這是第二點。6 v' H: d$ }, b$ T- e
2 E' k& v1 F Q0 ]! D
再其次:「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這是說明中國古代文化的念舊精神,共同創業有功的人,這些故舊,到了年紀已大,應該退休時,雖然頭腦差些,沒有用了,但當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果他們沒有太重大的錯誤,不要隨便捨棄不用。中國文化所講的人倫文化,就是推己及人地愛人。因此對於故舊,雖然老了,但他年輕時還是有用的,出過力,甚至可能在期間還幾乎連命都賠上,今日老了還算是幸運的,所以周公說對於這種人,除非犯了太大的錯誤,否則不能無故丟其他們。為政之道也好,作人之道也好,這是念舊、愛人。對朋友當然如此,對於老朋友,如果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活著已經沒有幾次好見面了。見一次少一次,更不能拋棄這分友情。這是第三點。
( V, o, k, n9 ~5 y1 d: b% ]5.39.217.77:8898/ Q% x. _- T, }4 ~& V" k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一個做領導人的,不可要求幹部全部是才。人常常容易犯這種錯誤,希望幹部又能幹,又沒有缺點。
/ l' P6 `! i( Z- I% c: `4 c# ?, V公仔箱論壇
. J# Q0 I% @& E7 etvb now,tvbnow,bttvb這是萬難做到的。還有一個常犯的毛病,對於一個能幹的幹部,任何事都交給他辦,結果常常使這個能幹的幹部受不了,因為他到底是人,不是鐵打的。這就是說無求備於人。再說,人都有長處,有缺點,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是聖人,尤其是共同創業的幹部,又能為你打天下,又能為你守成,同時又是聖人,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交朋友,做領導人,不要對人責備求全。
' n W( V* i- y# i4 h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8898. L0 G) Z% O: e8 Z- {$ j9 p
這四點是周公吩咐他的兒子——魯國的國君,為領袖者的重要原則。因此,把這段放在本篇這個地方,編得太好了。上面講了許多人生態度與孔子對立的人,以及一般逃隱之士。如《孔子家語》記載所罵孔子的「如喪家之狗」,像條野狗一樣,到處亂跑。形成兩個目標完全不同的相對類型。因此就可以看出一個道理:很多隱逸的人是被環境逼走的,這就關係到政治上作領導人的問題了。孔子經常提到周朝之德,所以下文就以周朝之人才濟濟作一小結。
0 `7 O) _: Y. t3 f" z! Y; G3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0 j7 @/ w0 q+ |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tvb now,tvbnow,bttvb0 a( y; w4 i2 T1 ^+ S9 J
3 n* }' m+ T& w: E% ?2 K3 L8 f+ H' O
周朝的興起來,除了主要的姜太公、周公以外,還有重要的幹部,就是這八個人,幕僚中的要角,周朝初期奠定了後世八百年天下的基礎,並不簡單,全是靠人才濟濟,同心協力所致。對這八個人的歷史,我們保存的資料不太多,暫且到此打住。
8 Y( ~6 P0 U; y5 z, _公仔箱論壇
$ R( w3 X9 r+ I$ k$ t- d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