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世界皆面臨了節能減碳的課題之下,汽車市場上的變化可說是最顯而易見的,像是目前已經開始大行其道的油電混合動力動力車型以及未來勢必會成為主流發展方向的電動車科技都已經開始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過去我們所接收到的訊息多半是某某車展上某廠牌又推出了搭載最新科技的電動概念車,擁有多少動力或是續航里程又增加了多少等等,然而那多半是車廠的推廣計畫之一,即便有試運行的服務,但是國內的消費者多年來往往只能望文興嘆,無法親身實地去感受電動車所帶來的嶄新體驗,不過如此的境況在裕隆集團紛紛將旗下車種電動車化並投入租車營運之後便開始加速了轉變的幅度。
目前由裕隆集團與經濟部工業局所合作的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中,先後已經推出了LUXGEN7 MPV EV+、tobe M'car EV以及W'car EV等三種車型可供消費者體驗,不過考量到充電站設施仍未普遍設置,這些電動車型尚未有對一般消費者進行販售的計畫,目前則是採用與格上租車配合的方式讓一般民眾也能夠實際體驗電動車所帶來的嶄新駕駛體驗。
格上租車的電動車租賃點總共有位於台北縣板橋車站以及南港展覽館對面的直營門市,並且也提供了A地租B地還車的服務,讓電動車旅遊的附加服務能夠更具便利性(未來規畫台北地區將有四個直營點),這次小編取車的地點則是位於板橋車站內的直營門市,根據原廠提供的資料顯示,活動開辦迄今已經有超過2000人次租用過電動車服務,看來大家對於實際體驗電動車果然還是有著濃厚的興趣。
填完資料之後就有專人會帶你到地下室的電動車專用停車區,在此工作人員會先講解電動車以及充電站的操作,並會給予消費者該部車輛的證件、車鑰匙、悠遊卡以及iPad一台,悠遊卡是拿來充電站加值用的,至於iPad的話就請容小編先賣個關子吧~
不過在分享W’car EV實際駕乘經驗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採用了純電動架構的W’car EV跟汽油版本有何不同吧!首先最為明顯的地方莫過於車頭的綠色廠徽以及象徵無碳排放的綠葉徽飾了,跟汽油版本在外觀上的不同相信大多數人都能輕易察覺,而在水箱護罩方面也改成了由葉子形狀所組合的樣式。
由於車型大小的差異,這輛W’car EV主要是將原本配置於LUXGEN EV車種上的電動元件架構加以縮減電動馬達動力以及電池容量所打造而成,搭載了具有75kw最大輸出功率的電動馬達與16Kwh容量的鋰電池模組,換算成內燃機引擎常見的標示則為最大馬力100hp、最大扭力175Nm(約等同17.86kgm/5500rpm),就動力性能來看大概與一般1.6升的引擎有著互為消長的動力水準,就算是應付涵蓋高速公路之內的短程旅遊皆能勝任。
這輛W’car EV在動力元件方面採用了美國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技術資源,由裕隆電動車研發部門進行元件整合與測試,其中關鍵零組件方面還有金富田的電動感應馬達、AC Propulsion的PEU電能動力控制模組以及新盛力的鋰離子電池組等,有著由台灣廠商所提供的關鍵技術也使其握有相當高的整合成熟度。
就目前電動車科技的發展進程來看,電動馬達等主要動力科技其實都已經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要在相同的引擎室空間內植入性能等同或是超越內燃機引擎的電動馬達模組其實並不是難事,然而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在電池容量上的瓶頸,以現今的電池技術要能夠提供等同汽油車型一般的續航里程能力往往會因為電池體積過大與重量過重等因素而被迫縮減電池容量,而且電池跟車輛的前後配重也有著相當大的關聯因素,對於操控性的掌握也是車廠所需考量的重要因素。
跟車頭的廠徽一樣,位於輪圈以及車尾的廠徽全數改用了象徵零碳排放的綠色設計,並且在車身上還有著相當亮眼的車身彩繪,讓人一眼就知其為電動車型,而且也因為有著亮麗的塗裝,想不引人注目都難啊...
至於在車身尺碼方面則是維持原狀,跟汽油版本相同均為3815x1648x1530mm,軸距也為2340mm的設定,如此的車格定位正適合配置電動元件來迎合都會地區短程用車的需求。
原本加油孔的位置則是改成了充電插座的配置,目前世界上的電動車充電座規格主要分為日規的CHAdeMO、歐規的IEC TYPE I、美規的SAE以及中國地區的GB等多種規格,而經濟部工業局所推出的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中所採用的充電系統規格則是以美規的SAE J1772為基礎並依國內電氣相關法規進行修改而成。
然而在目前充電座規格各據一方的現況來看,在規格尚未統一之前仍都是屬於過渡時期,這樣的情形除了日本已經確立CHAdeMO並已有著相對普及的充電座設立之外,歐美地區目前正研擬新式的Combined Charging System多功能車用充電系統,除了將整合歐美車廠的電動車充電規格之外,預計在2013年即會投入建置與換裝動作,未來勢必將會成為日本、歐美與中國車廠等三大陣營分庭抗禮的局面。
而在如此多種規格互相競逐的現實情況下,事實上目前除了日本以外,其他地區大都還是以租賃的方式來提供試營運服務,並未能全面提供電動車銷售服務,在台灣的情況也是相當雷同,主要是以示範運行為主。
了解了目前電動車市場的概況之後,便能知道目前除了電池容量與體積仍有待改進之外,事實上阻礙著電動車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充電站的分歧規格與高設置成本,所以想想能在目前的過渡期間租到電動車來進行體驗還真是不容易啊....
而在內裝方面的設計則是維持著W'car原有的車室座艙鋪陳,主要透過換裝綠色飾板、配件以及座椅樣式等部分來進行區隔,其中與汽油版本車型有著明顯差異的部分還有數位化的多功能儀表板以及宛如超跑車種的檔位切換介面等,其餘的部分則是大致相同。
為了因應電動車的資訊顯示需求,W’car EV也配置了專屬的數位式儀表,主要提供了電動馬達輸出功率、電池回充功率、電池電量以及續航里程等相關資訊的顯示,相當淺顯易讀。
其他像是機能性配備與收納空間的規劃等則是與汽油版本的車型採用了相同的設計。
加油孔開關的圖示仍維持原樣,原本小編以為會換成充電的圖示,不過目前僅是推廣試營運期間,這種小細節就不用太在意好了。
座椅方面的設計則是以雙色系搭配加上綠葉刺繡來進行區隔,跟汽油版本車型相比僅有外觀上的差異,在乘坐舒適性與良好的包覆性方面均是相同的。
從整體的車室布局來看,採用了綠色飾板使其擁有更為亮麗的視覺印象,而少了排檔座的設計之後,前座區域的整體視覺效果也清爽了許多。
配置於W’car EV車上的這套整合性車載系統涵蓋了目前車用音響所能具備的各種功能,包括了影音播放、衛星導航、藍芽通訊與音樂串流等齊全功能,並利用了電阻式的觸控介面來做為主要的操作方式,不過就整體的操作流暢性來說,偶爾會出現反應慢半拍的情形。
除了上述的各項機能之外,也整合了許多即時資訊的取得方式,其中更是包含了充電站的相關資訊等,相當具有實用性。
內建的衛星導航系統也在圖資細膩度與多樣化機能方面有著不錯的實際使用表現。
空調系統方面則是由常見的三顆旋鈕操作方式來進行配置,即便沒有恆溫空調系統的配置,但簡單明瞭的控制介面已能滿足大部分人的用車需求。
排檔座的部分移除了原有的排檔桿,而是採用了與超跑車種相同的按鍵式切換介面,分別配置了前進檔(D)、空檔(N)以及倒車檔(R),下方的REGEN LEVEL大型旋鈕則是用來控制動能回收系統的充電效率,採用了右強左弱的旋鈕操作方式,當將充電效率調至最強時能夠感受到類似檔煞的明顯頓挫現象,不過如此將會明顯地影響乘坐舒適性,在一般情況下建議調整至1/3充電效率的位置,讓車輛維持輕快的行進動態同時並能夠為電池進行充電。
最適合加大REGEN LEVEL回充效率的時機除了電量不足之外,最方便的部分便是在下坡路段使用使其具備更為明顯的速度抑制效果與提高回充效率,同時也能減少長時間使用煞車的負擔。
在W’car EV身上也配置了倒車顯影系統,讓駕駛能夠清楚掌握車輛後方的路況。
除了前座的置杯與收納機能規劃之外,後座也有延伸收納機能的設計,手套箱內的遙控器則主要是用來操作車載系統上的影音播放機能。
後座的空間規劃上也是以外觀變更為主要設計方向,乘坐空間方面因為車體尺碼並未進行更動,因此與汽油版本的車型相同,雖說稱不上特別寬敞,但仍有一定的伸展空間(圖為身高168公分之成人示意)。
而在行李廂方面則因為配置了鋰電池模組而幾乎犧牲了大部分的行李乘載空間,僅能在隔板上方放置小型較為輕量的物品。W’car EV在電池方面配置了一個16Kwh容量的電池模組,搭配220V的充電設施能夠在1-2小時內將電量充飽並提供最遠可達130公里(定速60km/h)的續航里程。
雖說行李廂空間幾乎已被佔滿,但若要應急也可透過具備6/4分離機能的後座椅背來提升乘載空間。
引擎室內的配置也改由電動馬達來取代,這具電動馬達具備著最大馬力75kw/100hp以及最大扭力175Nm(約等同17.86kg-m/5500rpm),由靜止加速到時速百公里的數據為11.5秒,不過憑藉著電動馬達啟動之後就能擁有全扭力輸出的特性,0-60km/h則是僅需4.8秒即能完成,充滿輕快感的前段加速性對於都會地區用車需求更具實用性,最高時速方面則是限制在143Km/h,續航里程方面則為130公里(定速60km/h)或160公里(定速40km/h)。
而也因為高功率電動馬達系統在散熱性方面的需求更大,因此還特別設計了兩個大口徑的風扇來進行強制進氣散熱的效果。
文前的部分小編曾經提到取車時工作人員還會另外拿一台iPad放車上,這台iPad除了具備一般平板電腦的功能性之外,同時也是搭載了3G機能的版本,並且透過預裝好的APP就能夠查詢所有的充電站設施,而在車載系統上因為也具有網路連接功能,因此也可透過車載系統來查詢充電站的即時使用情況。
目前充電站的設置方面主要是以觀光景點作為主要的服務據點,目前已經建置完畢的充電站據點有三峽文化停車場、鶯歌陶瓷博物館、板橋國小地下停車場以及八里十三行博物館等四個位置,在裕隆集團的服務據點也有充電的服務,未來則是將持續在各個主要景點與公設停車場建置充電點,預計完成之後在台北地區將有100個充電據點可供使用。
這次的行程小編將之設定在鶯歌陶瓷博物館,主要是從板橋車站出發的話,除了一般的市區道路之外還能夠上高速高路來體驗一下W’car EV在高速域時的巡航與動力表現,而根據原廠表示目前以在台北都會地區使用W’car EV的平均續航里程約落在60公里左右,而板橋車站到鶯歌陶瓷博物館的里程約為21公里,就續航力來說已是足夠,並且在擁有足夠電力的情況下也不用戰戰競競地隨時關心電量的消耗程度,畢竟電動車不是花個5分鐘加滿油就又能跑個數百公里,目前仍是以短程移動用途為主要應用範圍。
出發前工作人員曾叮嚀因為電動車的扭力只要一啟動就是在最大輸出狀態,因此起步時須避免大腳油門以免加速過快,為此tobe還將油門踏板的反饋力道加重來因應,不過實際駕駛起來雖會感到油門踏板較緊一些,但若是使用全力衝刺力道起步,大扭力的輸出特性除了帶來明顯的貼背感之外,輪胎的嘶吼聲更是聲嘶力竭地抗議著,飽滿的加速力道在時速達到60km/h之後則會開始減緩,時速攀升的速度也會隨之趨緩,不過整體來說若要將速度提升至110km/h並不難,就算是當天乘載了3名成人也不會感到吃力,若真要論起來整體的動力系統表現事實上是比汽油版本車型更為優異。
而因為採用了電動馬達的設計,因此不像一般汽油車型有著或多或少的運轉噪音,在加速時僅會聽見類似捷運的加速聲響,而且也沒有引擎運轉所可能產生的振動,就乘坐舒適性來說有著相當明顯的加分效果。另外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因為目前的設計尚未整合AUTOHOLD等自動駐車鎖定功能,也沒有變速箱的設計可以利用蠕行來防止車輛於上坡時出現下滑的動作,因此在遇到上坡起步時建議還是使用手煞車來搭配。
來到了陶瓷博物館的停車場之後就能夠在入口處發現配置充電設施的圖示,而充電座則是位於專屬的停車區域內,每一個充電座都能夠同時為兩部車充電,目前配置在鶯歌陶瓷博物館內的充電座規格為220V 50Ah,能夠在2個小時內將W’car EV的電池充滿,若是使用220V 80Ah的充電設施則能夠在1小時左右將電充飽,不過據悉目前因為各地的電力條件不一,因此不一定能夠建置220V 80Ah的充電設施,殊為可惜之處...
從板橋車站經高速公路來到鶯歌陶瓷博物館之後,原本充滿的10格電量已經掉了2格,於是我們決定先來進行充電並實地操作充電站設施。每台電動車都隨附了充電線材在行李廂內,線材兩端並未區分使用端,兩端都是一樣的插頭,只要確定插穩牢靠就行,不過線材的重量其實並不算輕,若是女性朋友使用可能會略顯吃力。
當連接好線材之後先按一下對應左側充電孔的按鍵再感應悠遊卡之後即會開始進行充電,這時充電插座也會進行鎖定以避免出現鬆脫的現象,同時也具有防盜的考量。
當開始充電之後會顯示紅色燈號,轉換為綠色則是代表電量已充飽,這時再感應一次悠遊卡付費之後則會解除充電座鎖定功能。
由於充電的過程中插座會自動上鎖,所以我們可以先去喝杯咖啡或是進行觀光遊覽行程,另外記得要將iPad帶在身上,除了避險之外,利用內建的程式還可以即時得知目前的充電狀況,若是使用220V 80Ah的充電設施可在1小時左右將電充滿,而若是220V 50Ah的設備則需約2個小時才能將電充飽,不過相信光是2個小時也無法盡覽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全貌,所以就充電時間來說小編認為倒是無須太過擔心。
而之所以運行初期還是主要採用租賃服務的因素除了充電規格尚未底定之外,車輛本身的建構成本也是將來必須努力降低的方向,據悉目前這輛W’car EV的打造成本就要85萬元左右,若是要進行實際販售也會有實質上的阻礙存在,因此短程租賃方式亦不失為折衷的辦法。
充電完成後也會顯示所充的電量以及計費金額,不過由於悠遊卡不需自己儲值,而且也不用加油,因此就租賃成本來說確實比一般汽油車種要來得更具經濟性(據原廠指出W’car EV每行駛100公里的電力成本約為29元)。
雖然說W’car EV的扭力表現相當不錯,但一般情況下還是不建議進行太過劇烈的操駕,畢竟這還是一輛都會用途取向的電動車,整體的懸載偏向舒適化的設定,較為明顯的彎中側傾仍無可避免,不過加上電力模組之後因車重增加已可感受到物理慣性上的些微變化,不過因為整體的動力反應更為優異飽滿,所以其實車重對於加速性的影響也較輕微,反倒是行駛於高速公路時多了一分穩定感。
目前格上租車在台北地區已經開設了板橋車站以及南港展覽館兩個門市,因此還可以透過網路預約甲租乙還服務,讓車輛使用上更具彈性,未來將還會在木柵動物園以及淡水捷運站設置電動車租賃門市,讓電動車的便利性更為多元化。
而在充電座的設置部分,現在台北地區已經佈建了10個另外分佈於公有停車場的充電站,到2012年底預計將完成100個充電站的佈建計畫,屆時將能夠擁有更趨完整便利的充電服務,預計也才能有效帶動電動車推廣的行程,大家若想實際體驗看看未來科技的改變,不妨下次改租電動車來試試看,就代步與短程旅遊來說,若能有完善的電動車網路覆蓋相信將會是一個便利且經濟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