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發表於 2009-1-25 09:53 AM
| 只看該作者
奧巴馬甫上台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凍結白宮人員薪酬,頒令禁止政府人員收受說客禮物及限制說客干政。西方政治學者對行政首長上台後的表現十分重視,有所謂「一百天」之說,意指首長到任的頭三個月,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在社會上的認受程度。奧巴馬在入主白宮展開全面工作的第一天,馬上作出這兩個決定,大有新人事新作風的氣魄。tvb now,tvbnow,bttvb' |2 e/ k* x$ S! J
利益說客橫行干政
8 y+ B2 H+ X; q# Y9 @5.39.217.77:8898華府滿目污煙瘴氣8 |' u5 x2 r* o' A3 V3 L8 F
新總統就任後大刀闊斧對固有利益集團開刀,說實話並不容易——連微軟也得在金融海嘯下裁員5000人,白宮人員凍薪應該視作大勢所趨,不能避免;不過,決心禁止說客干政卻絕對不是小動作,人們看到的是奧巴馬的反腐倡廉決心,更是和布殊8年的驕奢橫逸劃清界線的決心之舉。上世紀30年代,小羅斯福總統推行新政(New Deal),公共工程出台,創造大量工作職位,把美國從大蕭條的深淵救回來;如今奧巴馬簽令禁止說客干政,在追求一個更加廉潔的社會而言,足為另一令百姓支持的新政。tvb now,tvbnow,bttvb+ ~# @; p* `0 b
華盛頓政治最具特色之處是明買明賣,政治說客可以自由遊走國會山莊及白宮的權力走廊,雖然有法例規限游說組織必須登記,表面上足以有效防止金權交易,可是畢竟並非所有人在金錢權力面前都能夠挺直腰板,因此多年來一直無法完全堵塞違法行為。tvb now,tvbnow,bttvb% |9 f, _6 H. q R6 N6 g0 w8 d
美國游說組織牽涉的關係千絲萬縷,涉及的金錢更是多得驚人,1998年至2006年間,用在金融、保險及地產的游說支出達25億美元,涉及健康衛生議題的游說也有22億美元。金融海嘯發生之後,有評論指這和美國有關部門監察疏忽有關,但在游說政治猖獗的華府,人們很容易懷疑,到底是不是因為巨大的游說利益而出現「利之所在」的情?除了內政可以游說,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可供游說,《華盛頓郵報》2007年報道說,1994年,時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得以訪問美國的幕後功臣是美國卡西迪公關公司,據報道,當時台灣政府3年間付了450萬美元。至於以色列的游說更是非同小可,美國長年支持以色列,除了地緣戰略因素令美國一再偏袒,說客起的作用不可小覷。5.39.217.77:88989 x! U9 y% m0 M3 z
美國對於部長級或更高層的官員道德人格頗有要求,傳媒也對這批官員監察甚力,可是,在這一階層之下的官員卻不一定會受到嚴密監察,但他們往往是手操大權的官僚。布殊年代,逾百說客獲委任加入政府,不少更是負責他們曾代表的業界,例如,布殊委任的白宮環境品質委員會主任庫尼,此前曾是石油業說客組織的律師,其後被揭發多次修改政府報告,在溫室氣體排放上立場有可議之處。這些案例,突顯美國政治在利益集團侵蝕下的劣質,奧巴馬在上任後立即下令禁止政客干政,反映出來的是說客介入美國政治,已經到達一個不得不出手制止的情狀。tvb now,tvbnow,bttvb6 M. R6 |8 ~8 f3 _& d Z) s
錢權交易成風土病
9 P$ \" G4 h" r: F! I" h5 ?+ e1 `公仔箱論壇一人之力能否改變?公仔箱論壇8 r; |8 H7 Z6 Z3 i2 b9 W
錢權交易在華盛頓已成為政治風土病的一種,奧巴馬也許是有心一除積習已久的道德脫序行為,但問題是,以他一人之力能否在4年之內一掃而清。就在奧巴馬意欲提高施政透明度的同一時間,白宮記者室傳出質問之聲,原來奧巴馬的第二度宣誓,只給4家印刷傳媒採訪,電子傳媒則摒諸門外;捐了數百萬美元給奧巴馬就職日慶祝舞會的美國廣播公司(ABC),就在當日獨家訪問了奧巴馬,白宮人員因此受到批評,指這是欠缺透明度及共和黨式的錢權交易翻版。
; l/ E( f4 H4 l: e姑勿論奧巴馬是否得悉這兩宗事件,但是事情說明了要在早已被金權政治玷污的華盛頓推行廉政新風,看來並非易事。奧巴馬出身寒微,幼時四處飄泊,後來靠一己努力茁然成長,終於成為美國開國以來首位黑人總統,個人的堅毅不拔性格肯定是成功要素,問題是,奧巴馬可以到百貨店隨便買一件成衣穿上參加酒會,但他的下屬能嗎?中國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奧巴馬憑個人努力做到「修身齊家」,然而再進一步的「治國平天下」則不能單靠一個人的努力。人們對奧巴馬抱有樂觀其成的態度,但美國政治能否由此「修身」一改頑劣舊風,卻不得不令人有所懷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