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9日( s2 p% u4 M3 I. A1 X0 J
2 p6 I! b9 k& a+ X& ~: K深藍tvb now,tvbnow,bttvb, I1 ^" i4 p# E4 z, C, P
日本第一,這是1979年的世界性話題,日本的科學實力直追歐美,2001年日本提出「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目標在50年內再取30個諾貝爾獎,當時大家很擔心中國,沒有自信的人說︰衰退了的日本還要比中國強。不過,現在形勢改變了,大家可知日本的問題在哪?公仔箱論壇) L" x- e4 k3 a6 N( J$ l
# r6 E E- i* C% E8 o! w& j7 i 5.39.217.77:8898' a1 ]9 a7 D; t) u' w: a( P
日本新型火箭H3差一點成功升空。AP圖片tvb now,tvbnow,bttvb3 h" F. [( j% S+ g8 J, i: w
5 T, A+ @8 B! Ptvb now,tvbnow,bttvb截止2022年,日本已獲28位諾貝獎得主。自從湯川秀樹1949年為日本首奪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日本在諾貝爾自然科學三獎(物理、化學、醫學)整整50年才奪得5個獎,算起來是10年一獎。不過,日本從2000年白川英樹奪得諾貝爾化學獎為開端,迎來了熱潮,創下連續19年不間斷年奪一諾獎紀錄。
0 k% I1 G5 T% J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k' O: C8 Z7 b7 y1 Z- p
日本2019年當上了「諾貝爾獎量產國」,《日經新聞》稱︰「(2001年之後)日本人獲諾貝爾獎之數,雖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但是超過了英法德等國,位居世界第二,顯示出日本的深厚實力。」就在「日本科學就是如此強大」的一片聲中,中國的身影慢慢從世界升起。最早發現這個現象是日本的閣員。
; s" r3 W$ P* g- a1 J" o l+ H5.39.217.77:8898
; Z# J( ]+ |& F公仔箱論壇2018年中日邦交45周年紀念會,原文部大臣有馬朗人在致辭中指出:「現在中國的自然科學論文數僅次於美國,在世界上排第二位,而日本的地位卻在不斷下降。日本曾在1998年一躍成為第二位,那時日本人都非常高興,而現在已經被中國超過。」1 [% t0 {6 i! t
9 q' e. b; A) Z# V7 ktvb now,tvbnow,bttvb日本2020年諾貝爾獎榜上掛零,與2019年吉野彰為日本奪取化學獎、保持每年奪一諾獎之盛況大不同,日本媒體討論諾貝爾獎的興趣開始減低,事關日本人清楚明白,科學技術研發水平沒有什麼神奇秘密,大致上與經濟增長成正比,二戰後日本於60年代創造了經濟奇蹟,時隔40年便成就了科技成果的豐收期。: N+ ~4 l: t; D+ P8 a* |; a- m& P
& l, `' r# F' X2 U6 d( n公仔箱論壇《日經新聞》最新題為〈日本「諾貝爾獎人才」減少〉的報導稱︰「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發佈科學論文數量排名顯示,日本在1995至1997年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2,但是近年來下滑至第5位。一方面,中國則從第11位上升至第2位。以中美為中心,眾多國家為促進技術創新,正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在此背景下,面臨財政困難和人口減少問題的日本政府的研發投資增長放緩。」5 A) M) N; K) Z5 M* L) g. z6 ]
9 b; C* q3 h' i' a8 Y公仔箱論壇關鍵在哪?《日經》引述日本學界人士分析︰「日本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化,日本政府撥給大學的運營經費每年減少1%,並且增加大學的裁量,以促進競爭,但研究能力下降。」據了解,諾貝爾科學獎的成果多為研究者在25至45歲時期取得。目前在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對於20至39歲的年輕研究者大多採用任期聘用制。「為了追求短期的成果,難以挑戰大膽的想法,或不能踏踏實實地進行基礎研究。與此同時,取得博士學位的學生也在2003年達到峰值後轉為下滑,日本的科學實力衰退正在顯現。」
1 O, j5 s/ o" N. D6 s A公仔箱論壇
$ L+ P; ]$ ~7 q& ^- O$ X& ^/ M6 }tvb now,tvbnow,bttvb傅高義那本Japan As Number One,洋洋灑灑的說出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成功要訣,例如日本的「國家治理」一流,政府官員受過嚴格訓練,由資深的官員組成健全且制度合理的系統;又說日本採用終身僱用制度,注重團體精神,同時鼓勵個人;還有日本教育優良,大部分家庭注重教育,除了在學校接受一般教育外,放學還得補習。…5.39.217.77:88981 n$ i& A+ _ [, |0 p+ U, M
tvb now,tvbnow,bttvb# n. A x5 {- K; ?% I
沒有說日本不好,也不會因為中國近年急起直追感到飄飄然,不過,教訓有兩點︰別國成功模式可參考而不必羨慕乃至要全盤抄襲;再者,經濟才是硬道理,其餘免談,談多了便變成「神話」。
2 h5 G- y# o1 N! v G
! e2 ~' [' y0 |8 w$ S3 I深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