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碟盤卡鉗有分為單活塞、雙活塞、四活塞和六活塞卡鉗呢?
為何前碟盤卡鉗來令片跟後碟盤卡鉗來令片是不一樣的?不能共用嗎?
原廠碟盤改加大碟,那原廠卡鉗和來令片、油管也一定要換嗎?改加大劃線碟要換哪種來令片才不會傷到碟盤?
如果以15吋、16吋、17吋三種尺寸的鋁圈來說,最多可塞入多少mm的煞車碟盤?
卡鉗活塞愈多,出力面積愈大、愈平均。單活塞卡鉗的作動原理是活塞推出,另一側浮動端會受活塞的反作用力拉回,
動作方向與活塞前進方向相反,因此會成為夾住碟盤的煞車狀態。
換言之,活塞側固定,僅靠活塞移動與主導整另一側受力,因此就算碟盤稍稍變形,影響還不是很大,所以比較不容易產生異音!
你也可以觀察到,往往活塞側的來令片與碟盤面磨耗較快。
在煞車作動時,卡鉗是會移動的,因此稱為浮動式卡鉗,因為它必須使用反作用力讓無活塞側靠向碟盤出力。
但若是對向雙活塞,兩側都是固定端,僅靠兩側活塞移動夾住碟盤,它的煞車力量分配比起單側活塞要平均,
單就來令片咬合與盤面磨耗來看,兩側都相當平均,由於煞車力量是直接給活塞,因此卡鉗自始至終都是固定不會動,動的只有活塞。
再來就是對向四活塞卡鉗,它每側有兩個活塞,單側一前一後的活塞可藉由活塞直徑大小與活塞重量來決定活塞移動速度,
因此可做出兩活塞不同速度作動,四活塞本身就能將煞車力道更平均的傳達給來令片,再透過活塞配重,使其力道輸出更柔和、更能由淺而深!
由於它的卡鉗固定在Hub,因此盤面若是兩面的磨合速度不一,例如外面磨的少,內面磨的多,這時整個盤子的中心位置就改變了,
其中心已經不是對在卡鉗的中心,因此很容易發生異音,這些異音多半是高頻,或是原地踩煞車會聽到卡鉗拉扯碟盤的聲音。
六活塞同理可證,除了力量更平均分配在來令片上外,每側三顆活塞,也可更有效的利用配重做出單側煞車力道先後次序,增進煞車效果與減少異音的產生。
多活塞卡鉗需要在來令片背後設立許多石磨、鐵弗龍、金屬彈片等抑制高頻震動產生的異音,單活塞卡鉗則不用這麼麻煩。
以一般前置引擎車來說,車頭重、車尾輕、前輪傳動、煞車時慣性導致重心在車頭,都是前輪煞車應該要強於後煞車的原因,
因此前煞車往往規格都會比後煞車大上一兩碼,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仔細看四輪驅動或是後輪驅動的車,前後煞車的差異就不會那麼大了。
講求煞車效果好的來令片,一定會對碟盤產生更高的攻擊性,因為它的金屬含量會更高,而金屬含量高可以增進摩擦力與耐熱性,
這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事,如果不想傷盤子,那就用原廠吧!但你的煞車效果當然就差了很多!至於油管用品質好的金屬管確實比較好,
油也可用五號防止高溫沸騰。
如果光只是探討多大尺寸的碟盤面積,其實是一點意義也沒有!反倒是能搭配的卡鉗大小、型式才是需要注重的事。
如果是用很大的卡鉗塞在很小的框裡,那麼碟盤也大不到哪去,而碟盤尺寸攸關道煞車力矩的大小,越大需要的力矩也越長,是有利於煞車;
不過卻是費力、費時,這都是簡單的物理法則變化,但是真正的煞車摩擦面積與煞車推動活塞力道、熱衰竭,才是最攸關核心的關鍵。
舉例來說,換加大碟只是在改變力矩,來令片大小跟原來一樣、卡鉗跟以前一樣,則代表摩擦力與推力並無改變。
相反的加長力矩後還要負擔本身碟盤變重所產生的慣性,其實效果都很有限,所以市售加大碟通常會附上性能較好的來令片,來強化整體效果。
不信你換回原廠來令片配合加大碟使用看看,效果是遠比不上卡鉗連同碟盤整體提昇的!
煞車應該與輪重、車重作最完美的搭配,因為煞車加大帶來的輪上負荷,或稱簧下負荷會吃掉相當多的馬力,非常不利於起步或是再加速。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賽車界中速度最快的F1,其輪胎只有13吋,你覺得它能塞下多大直徑的碟盤和卡鉗呢?
它使用碳纖維碟盤、多活塞卡鉗、車重控制、輪胎抓地力、空氣力學,來得到它想要的煞車效果!我的結論是煞車不能一昧的大,過大皆無意義!
配置剛好,不會熱衰竭這才是重點,也是競技場上所追求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