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五十年後 - 2015-06-06 - 前車可鑑系列:中美形勢
, 描述: 【主持人】:葉國華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 葉國華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主持人】:葉國華
【檔案格式】:mp3
【檔案大小】: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下載連結】:
【內容】:
前車可鑑系列:中美形勢
現時中國的問題主要都是制度上的問題,然而中國政府對自身的制度充滿自信。無可否認,中國現有的制度是過去40年經濟奇蹟的主因。然而,中國存在的問題並非單靠學習美國就可以解決,而是要根據我國的歷史、文化、社會、人口等因素解決自身的發展問題。與過往40年不同,中國往後除了發展經濟外,還要在社會制度、文化制度比以往花更多工夫和精力。
除非中國出現重大社會或經濟危機,否則在全球政治影響力方面,中國仍是美國的主要競爭者。有別於美國對待蘇聯的態度,美國不會希望打垮中國。因為美國與中國在經濟上互相依靠,許多美國大企業如沃爾瑪、麥當勞等在中國有龐大的市場,而中國的外匯儲備亦主要為美金。因此,兩國就如跳探戈一樣,互相抑壓及反抑壓,時合時鬥,否則只會自我毀滅。
印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分析,過去60年,中國用了前一半時間創造絕對平均的社會、專制的制度,同時鞏固自身經濟基礎,此乃毛澤東時期的中國;鄧小平則提倡打破平均主義,以追求物質財富為動力,令中國近40年成為全球經濟第二大實體。對一些發展中的國家,中國的發展模式的確有吸引之處,但中國現在不敢向外推廣中國模式,不想讓人感到中國向世界輸出中國模式。近年印度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持續上升,是中國的潛在競爭者,但兩國的社會發展仍相差一段距離。比較中國與印度,後者採取民主制度,惟印度文盲問題嚴重,變相空有投票制度,欠缺選舉的真實作用。
根據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所2010年12月發表的報告,美國佔全球生產總值26.3%,中國則佔7.4%。估計到2015年中國的GDP可升至佔全球十多個百分點,但仍未能超越美國。美國雖有自身問題,但他們的實力亦不容忽視,如整體經濟實力龐大、創新潛力、人口活力、民眾對政府的向心力、地理基礎及民主吸引力,暫時沒有國家能夠超越它的地位,中國最少需要多50年才能挑戰它的地位。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