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才:再全球化5.39.217.77:8898# ^. O6 B; d- C& k3 s
公仔箱論壇; \# k' F/ B) x2 U/ D
" n- @, B) Q. @8 i! |4 Q
去年十二月,筆者在《信報財經月刊》發表了一篇名為〈全球經濟復興之路〉的文章。指出了若要全球經濟真正復蘇,我們必須下大決心、立大宏願以「除三害」:「去美國化」、「去金融化」和「去碳化」。在此先讓我們看看「去美國化」的含義。
9 {6 K8 E* T! B1 \8 P2 J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u8 u( z# x/ y' i7 t* p
撇開殖民地年代被嚴重扭曲的全球經濟秩序不計,自二次大戰結束近七十年來,全球經濟乃遵循着一種「羅馬帝國邏輯」發展。在這種邏輯的「國際分工論」之下,各國經濟發展有多成功,端視乎它們能對「帝國」——即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富裕國家——輸出多少原料、製品和勞務而定。由於我們已完全習慣這種「出口主導」 (export-led)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就像住在深海的魚,卻不知道自己住在深海。
. b) F7 H5 b: X) g5 e5.39.217.77:8898# u" b! C7 k+ n, l6 O
戰後頭數十年,這種發展模式只是面對現實,可說無可厚非。但踏進二十一世紀並經歷金融海嘯之後,如果我們還不醒覺到這種模式的不可持續性,並且竭力改弦更張,則我們便是愚不可及。
2 }, o7 w5 f& b- }/ ]5 S6 D5 Z* A/ `
「去美國化」其實並不單單針對美國。它的真實含義是:全球經濟起跌絕不應取決於一個人口不到全球百分之五的國家(美國)的昌盛與否,甚至不應取決於人口不到全球百分之二十的一群國家(歐盟與日本)的繁榮。特別是這些國家已是債務如山並靠賒借度日。5.39.217.77:8898, n2 F8 W3 ` D6 B" z& a# l8 d
5.39.217.77:8898 p1 H4 w+ _/ Y) F, W* P! }! }5 `
先 有多哈一輪(Doharound)的世貿談判停滯不前,後有金融海嘯的衝擊,基於「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的全球化綱領(即「市場主導」與「新殖民主義」的相結合)已是分崩離析。筆者倡議的不是「反全球化」而是「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這個倡議包括兩部分:一、擺脫由「北方」富裕國家主導的羅馬帝國式「全球經濟一體分」,進而大大加強第三世界國家的「南——南合作」(最好是通過非美元的貨幣進行);二、在能源和食物這些關鍵環節,各國不應過分依賴貿易,而應該盡量努力達到「本土自足」(local self-sufficiency)的地步。tvb now,tvbnow,bttvb3 `! ~! a$ v2 |( L
/ H; @7 n" Y+ |+ o9 d, S在強大主流意識當前,上述兩項建議無疑離經叛道。然而,面對着金融債務和環境債務的雙重危機, 長期住在深海的一項迷思必須被打破,那便是貿易固然可以大大促進國與國之間的繁榮,但它本身不能製造財富。在國際關係日趨緊張而生態形勢更為危急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努力讓國際貿易回復到「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情況。「本土自足」是抗災的最佳保證。5.39.217.77:88982 s8 f4 f& p W5 Z; m" ~( p& E
tvb now,tvbnow,bttvb. d! Q: W, |" ?( m$ ^) n
能源自足的途徑是發展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和地熱);糧食自足的途徑是高科技「城市垂直農耕」。借用戴卓爾夫人的名句:「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 p) q2 T1 I- F$ W c2 F5.39.217.77:8898
0 J `+ c* s* [7 c5 r公仔箱論壇
- a& ]* C1 _( J9 K. Utvb now,tvbnow,bttvb& F5 @' ^7 P! i7 T* g5 r) s. G. u9 k
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十六tvb now,tvbnow,bttvb: L6 h% P8 {9 x+ P+ M5 s
& |+ m0 e7 D/ P |" ?- K.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o$ I+ F, d0 j+ Y4 h8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