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推荐』街头篮球全解

一.街头篮球
70年代,美国纽约黑人聚集的街区,那里的孩子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到处惹是生非肆意挥霍着无来由的热情。某一天,不晓得哪个聪明的美国人喊了一声“让他们去街头打篮球吧”。从此,那些过分好动的孩子有了去处,他们逞强好斗,把篮球当道具,玩着简单而难懂的篮球游戏。
  街头篮球出了个篮球痞子艾弗森。他居然还成了NBA的大红人。他的叔叔曾说,要不是街头篮球,今天艾弗森说不定已经在监狱里。
  从什么时候开始,街头篮球已经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玩球的男孩们大都不爱说话,问多了,队伍里有人会偶尔咕哝一句“流行就像制服一样愚蠢”。他们不承认自己在赶流行,他们更不承认自己仅仅在打篮球。据说,东方男篮的某些队员不服气,悄悄找他们单挑,结果被小个子街球手以假乱真似舞非舞的“胡乱打发”晃得丢了方向。他们说:“街头篮球不*运球赢,依*身体的节奏感晃得对手头晕!”
  上周,我们分别在虹桥商城百盛门口、在上海体育馆旁边的篮球场,找到那群好动而又沉默的家伙。据说,他们是本市“最专业的街头篮球联盟成员”。他们都有自己的“雅名”,不喜欢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真名。但他们却细致地告诉你,玩街头篮球,从“感觉”到“服饰的尺寸”的秘密是什么,差一点,你都是外行。他们的中文绰号叫“忽客”(源自HIP-HOOP)。
  AND1一个纯粹的街头篮球品牌
  1993年,芝加哥,一个运动商品展示会上。三个20几岁的美国大学生,在各类展台间打转。他们的名字是SethBerger、TomAustin和JayGilbert。他们一点也不快乐,因为他们从展会上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已经没有够酷的东西了。于是,这三个大学生决定,自己来为“真正在打篮球的人”(他们称之为ThePlayer)创造一个品牌。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在餐巾纸上写下最早的几句trashtalk(后来发展成“闲言闲语T-shirts系列”)———“AND1”就是这样开始的。
  “AND1”品牌源于一句篮球术语,意思是投球进攻得分、对方犯规、加罚一球。产品包括篮球鞋、篮球服、热身服、T-shirts及其他配件,个性化的设计与咄咄逼人的语言是它的特色。“AND1”的标志是一个没有五官的ThePlayer,“他”象征无种族的篮球意象,酷劲地传达一种个人尊严。
  哪里可以找到正宗的街头篮球?
  “AND1”的mixtape是经典的街球视频,目前有volum1-5,notic的视频也非常经典。
  互联网上流传了许多街球视频,球手可以在网上获得很多街球的资讯,目前“街球联盟”是国内比较著名的街球网站(www.street-ball.cnwww.chinastreetball.com),网站内搜集了很多街球视频,还为国内街球手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忽客”要素
  伙伴:谁说街头篮球只讲求单打独斗?
  忽客们也要讲友谊。有了伙伴,忽客们的竞争也有了方向。
  场地:街头篮球是贫民窟出来的运动,一个用铁丝网圈出来的球场,一个没有网的旧篮筐,加上一只球,这就是最本质的街头篮球。万体馆球场、虹体球场是上海忽客们的乐园。
  音乐:街头篮球少不了Hip-Hop音乐的助兴。节奏感强烈的Hip-Hop音乐会让神经亢奋。循着音乐的节奏运球,体会快慢的变化,感觉就像是在跳舞,棒极了!
  镜子:奇怪吗?镜子可是忽客们练球的助手。在家里,对着镜子练球,自己就是自己的对手。单挑,从自己开始!
  勇敢:街头篮球场上没有懦夫,这里就像是一个江湖,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武林高手,所以想有立足之地就要有勇敢的心去承担,你可以击败我,但不能战胜我!

  衣服:T-Shirt外套无袖背心,腰身够大———大到甚至能放下一个篮球还有富余,衣服没有最大,只有更大。要发自内心地讨厌穿衣服的老规矩。内行品牌:AND1当然是首选。其次,REEBOK、ADIDAS和NIKE也是忽客们不错的选择。要与众不同?简单,在衣服上烫上自己特有的LOGO!一张最有个性的照片或你崇拜的偶像、自己死党的照片当然也行。
  裤子:牛仔七分裤或是运动裤都不重要。特点是要够“肥大”,作为忽客的裤子,越不合身越合理。宽大的牛仔裤里还可以藏着更宽大的运动短裤,一层层脱下来,不露声色。
  球鞋:AND1的太极系列曾受到忽客们的追捧。现在NIKE、CONVERSE开始卷土重来。球鞋要高帮、带气垫。千万不要穿旧鞋子———那样会使你看起来不精神。
  头饰:戴顶大头帽,或者裹块头巾,就OK了。固定头发,除了用头带、发箍,还有更in的办法,把头巾折成带子绑在头上,再配大头帽。要想再炫一点,挂上一根粗粗的金项链或者银项链,就能让你的脖子很抢眼。要是项链够长,再套个很大的吊坠,回头率就百分百啦!
  头发:红头发已经不再稀奇,光头更是随处可见。不怕麻烦的话,留个艾弗森似的玉米排头,谁说小辫子仅仅是黑人的专利?
1

評分次數

  • sylk

二.真正的纽约街球

真正的纽约街头篮球


  纽约街头篮球人才济济,牛鬼蛇神应有尽有,比体能,可能比 NBA 球员更能一飞冲天,比创意,可能比 NBA 球员更让人大开眼界。

   先来到纽约的涂鸭墙,就是一番震撼,纽约随处可见的涂鸭,在此成了艺术,创作之华丽、灿烂、鲜明,没有亲眼见到,很难体会这种慑人的感觉,涂鸭墙内还有篮球架,整体搭配起来就像是过去所想像的纽约街头篮球场。

  以纽约曼哈顿南北两大斗牛圣地,一是下城 (Downtown) 的「西四街 (West 4 Street) 」,一是上城 (Uptown) 的「洛克公园 (Rucker Park),目前正如火如荼展开街头篮球锦标赛,前者有Nike 赞助,后者则由 Reebok 撑腰,两大知名运动厂商争相街头篮球赛互别苗头的场景,很难想像吧!

  『西四街』与『洛克公园』倒底哪个才是街头篮球场的至尊圣殿?

  「洛克公园」才是街头篮球场中的街头篮球场,「西四街」是因地利之便,吸引众多人潮驻足围观,才会打出较响亮的名号,「洛克公园」除了交通不便与治安问题外,比场地,「洛克公园」气派许多,「西四街」场地根本不标准,才只有正规场地的三分之二,比竞争程度,「洛克公园」才是名符其实的「适者生存」街头篮球表徵。

  光形容「洛克公园」的派头,就令人惊奇,全尺寸球场,两座标准篮架,还是玻璃纤维篮板,reg 形容到时候的比赛场面,球场内四周皆会有活动座椅,比赛采买票进场,电视台会挑选精采比赛进行转播,周边还会有警力维持稚序,除了赞助的 Reebok会招待 NBA 球星到场观战或小试身手 (过去曾陆续邀请七六人Allen Iverson 、暴龙 Vince Carter、Garnett 与活塞 Joe Smith 等人 )外,唱片公司也会邀请知名艺人到场献艺,集篮球与演艺等娱乐于大成,无怪乎会称为「娱乐者篮球经典赛」。

  洛克公园可以说是街头篮球赛「职业化」的典范,他们自称自己的比赛为「娱乐者篮球经典赛 (Entertainers Basketball Classic,简称 EBC),以娱乐性来标榜自己的风格,球场的设施也不在话下,比赛场地为标准规格,还有玻璃纤维强化篮板与弹性篮框,场地每到每年赛季皆会重新油漆、粉刷,四周皆有活动看台,比赛时要买票进场,周边还有警力维持秩序,和职业球赛已经没有两样。

  街头篮球赛能搞成「职业化」的水准,从场地、场务、卡司、包装、行销与宣传,无一不向「职业化」看齐,无怪乎 Greg 走路有风,讲话很大声,还很不屑的说,现在其他街头篮球赛,甚至NBA都抄袭他们的创意。

  秀出你最行拿手的绝招,勇于表现你的风格,这就是哈林区街头篮球的生存「铁则」!
三.篮球历史

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J.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的,起初,他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使球从篮筐里落下来竟花了22个春秋
  最早的篮筐,因为是用来装蜜桃的竹制篮筐,篮筐下部有底,每次将球投进去后都要搬 梯子爬上去把球取下来才能重新开球继续比赛。反反复复搬梯子爬上爬下取球,成了当时进 行篮球游戏的一大累赘,于是,不少人有过改进篮筐的想法。不久以后,奈史密斯在与同事 们的合议下,经过多次改进,终于创制出世界上第一副以金属材料做成的、底部没有封闭但 其口径比球小的球篮。使用这种球篮比赛,每投中一球,比搬梯子取球方便多了,因为它只 需用竹竿将球捅出篮筐。但是,即便如此,此时还没有人想到要投进球后使球自动从篮筐里 落下来。   1893年,开始出现在篮留下面用网袋代替筐身和筐底的球篮,但进球后仍要用专门拴在网上的绳子将球抖落下来。这比用竹竿捅球似乎又进了一大步。 用竹竿捅球和用绳子抖落球的篮筐,同时并存了较长一段时间。其间,运动员们还试想过别的一些改进办法,所以无底篮筐也开始在这段时期中出现过。直至1913年,金属篮圈下面挂无底线网的篮筐才开始普遍采用。   谁会想到,从最动的搬梯子取球,到去掉网底使投中的球自动落下来,就这么个今天看来很不起眼的创举,我们的先辈竟花费了22个春秋的心力。 现代比赛用的篮筐更规范。按规定,它应包括篮圈和篮网两部分。篮圈内径45厘米,应牢固安装在规定的篮板上,篮圈离地面3.O5米,板面与篮圈内沿最近点为15厘米。篮网要用白色缆绳结成,长40至45厘米,悬挂在篮留下面。另外,还有一种在圈颈部位装有弹簧的“抗压”篮筐。不过,在世界大赛中使用这种篮筐,必须经过国际篮联技术委局会审查、批准。   篮板原来的名字叫“遮板”。随着篮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演进和完善,篮板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见下图)。   起初,在篮球还叫“筐球”的时候,篮筐后边并没有篮板、后来因为比赛时投不进的球 常常“飞”到围观的观众中引起哄闹,于是就有人设法用一块不大规则的铁丝网遮在篮筐后 面。这便是篮板前称“遮板”的由来。年纪稍长的人都知道,直到50年代,虽然篮板的功能 早已发生变化,但人们还是习惯地经常把抢篮板球称为抢“遮板球”。   1894年,球场上开始出现把篮筐固定在木板上,用木板代替铁丝网,这种篮板虽然形状各异。五花八门,但因为它有时能将投不进的球反弹入筐,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所以一出现便很受队员们的欢迎。在此基础上,1895年还是由青年会国际学校率先推出一种统一规格为4英尺X6英尺的成形篮板便被广泛采用。直至1932年成立国际篮联以后,篮板才逐步被明确规定为:厚度为3厘米,形状直呈1.05米高、l.80米宽的长方形,板面必须平整,并漆成白色,同时还规定,篮面下沿离地面 2.90米.被固定在板面上一会底盘圈水平面距地面3.05米,应漆成澄色。从1954年起,规则还规定.沿篮板四周的最边沿应画有5厘米宽的黑线(透明篮板面白色),上板面的中央处还要画一横宽O.59米、竖高0.45米的长方形、黑(白)框,线宽也是5厘米,框的底线上沿与篮圈水平面齐平。以上这些规格一直用到今天基本未变。不过在此期间,由于球员投篮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和“巨人”的涌现,为增加投篮难度,有人曾建议把长方形篮板改为面积较小的椭圆形。并升高篮圈高度。后来,椭圆形篮板与长方形篮板虽然并存过一段时期,但一直未被重要比赛所采用,最终被淘汰。   透明的玻璃篮板是1910年前后出现的,但因造价高,工艺复杂,迄今除大型比赛和少数国家外,有利于促进群众活动且用得较多的还是木制篮板。当然,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经过改进的合成玻璃篮板的普及率也正在日益增长。近些年,一种用0.15米厚度橡胶或 塑料等软体物包过的合成玻璃篮板已经面世,这可保护球员在空中受到碰撞时少受或不受伤害。
四.美国沃克篮球公园

虽然街头篮球运动起源于何时何地无法追究,但历史记载洛克先生1946年就创办了街头联赛,在换了好几个比赛地点后,洛克1965年把它迁到了一直保留至今的洛克公园。但不幸的是,那一年38岁的洛克因为癌症死去。 

  80年代,nba薪水激增,职业球队为了怕受伤禁止他们的球员参加街头篮球,街头联赛一度萎靡不振。1983年,前说唱乐歌手马瑞斯创办了现在的ebc全新联赛,他开始邀请职业和业余的篮球运动员加入,他邀请说唱乐歌手现场助阵。“我只是想把双方(职业和街头)的人联系到一块儿。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想的是把这里变成巨大的商机之地。” 

  谁敢说洛克先生不喜欢现在的联赛呢?因为他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些认为我们已经不再说洛克先生哲学的一部分人是对的,但是谁能够否认这个事实,我现在的这个联赛让洛克先生的传奇色彩一直再生!”马瑞斯骄傲地宣布。 

  尽管有些人并不同意这个方向,在他们眼里,如果长此以往,洛克公园的街头篮球才华会减弱,这里的传统会被破坏,比起篮球比赛更像一件篮球商品。 

  洛克公园历史上最伟大选手之一的霍蒙德先生大力反对这个联赛朝商业化的方向行走,“它不应该是洛克应有的样子。现在有很多游客被吸引到这里,但是商业会杀了篮球。”然后,霍蒙德补充说,“这里其实只需要篮球和球网,不需要其它任何东西,不需要现在的跳舞助兴和所谓的创纪录。如果洛克先生还能够来这里的话,他会告诉他们还不如去加入harlem的全球马戏团得了。” 

  总裁马瑞斯不同意也不喜欢这种论调,他坚持认为洛克公园现在的篮球水平是历史最高的。“我们是一个非常、非常有竞争力的联赛,在纽约城的其它任何一个地方或者其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拥有我们这里的人才。我也并不会因为把这里的街头篮球转变成美国最大的商业工具之一而准备道歉。” 

  洛克先生当初创办街头篮球联赛的想法是不想看到那些穷孩子在街上瞎混最后被送进监狱,他想让穷孩子们有一个自娱自乐的地方。这里现在每周有一次完全有特色的街头比赛,但ebc已经成为主流,是吸引游客的主打项目。 

  和一些缅怀传统的人不同,有不少的人认为洛克街头篮球发展至今,无论它的创造力、艺术性和即兴发挥等特色都被完整地保留和继承。他们说,街头篮球永远不是一块“世外桃源”之地,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干扰。从来都有很多赌注下在街头比赛上,所以从来不缺乏私下的“黑箱操作”,贿赂球员打假球的事情不是没有。 

  执教一支叫做rbk球队的教练简-蒙斯特,小时候就住在附近的房子里,他经常从窗户看这边的比赛。他觉得商业化非常好,他的球队就是锐步运动鞋公司赞助的。“这里的摄像机根本没有改变一切,相反它告诉世界:最好的街头篮球运动员能够对抗世界上最好的职业篮球运动员。”

洛克篮球公园诞生记
这是一个周一的夜晚,纽约洛克公园灯火通明。

  RBK队的“骨头收集者”用他惊人的速度多次甩开防守者,震撼了观战的球迷。当他在空中把皮球快速旋转时,观众沸腾了。他用胯下双腿之间的交*运球把防守者骗得东倒西歪。观众已经被这个小伙子征服!球迷们完全沉醉于街头篮球的巨大魅力之中……



  创建人霍尔考比-洛克自己恐怕都没有想到,这个地方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成为很多街头小子追求自由梦想的天堂。




  洛克公园的街头篮球一个晚上能吸引2000名球迷到此观战。洛克联赛显然成为全美街头篮球的一个样板,费城也有一个著名的贝克联赛,但显然没有洛克出名。洛克有着最高的名声,有着最好的球员,纽约伟大的街头篮球运动员都在这里打过球,这里是麦加,超过格林威治村的WestFourth“街笼”和康尼岛花园等著名街头篮球场地。




  洛克改造的这个公园数十年前还只是一块垃圾之地,风一刮垃圾遍野,但现在洛克公园成为世界街头篮球的传奇性赛地。1965年,洛克先生———纽约公园市政处的一位工人,把他的街头篮球联赛搬到Harelem第155号大街的公园露天场地,现在这所公园理所当然地被称为霍尔考比-洛克公园。




  到了70年代,洛克公园成为街头篮球的麦加圣地,有太多才华洋溢的顶级职业球员,其中包括张伯伦、康尼-霍金斯、贾巴尔,都来到这里和纽约街头最伟大的运动员过招。并不是夸张,如果你赶得巧生逢其时,你能看上一场J博士欧文和乔-霍蒙德的“街头斗牛”。霍蒙德可是纽约街头的大人物,有“摧毁者”之美誉,他从来没有在高中或者大学篮球里打过一分钟的比赛。




  而现在,哦,NBA的赛季早已结束,而公园里的球迷越来越多,公园里变得异常热闹。他们集结在这里是要看这里的季后赛。这里的联赛从7月中旬持续到8月中旬,一般从晚间早的时候开始,来这里看球是免费的。球迷们坐在比球场高6到7英寸的露天座位上,或者爬到栅栏、树上获得更好的观看视野,也有附近的居民从窗户里探出头来观望。需要介绍的是,每一名在这里打球的球员都会被比赛的主持人赠予一个绰号。




  当年,洛克在这里只放了两个篮筐,只有几名邻居是选手,当然还有一名吹哨子的裁判。但是现在,这里充斥了太多的名人、电视台工作人员和成堆的游客。洛克当初的粉笔记分板还悬挂在那里,但是来自各个公司的宣传旗也在高高地飘扬,还有DJ在暂停的时候专门播放hip-hop的音乐。比赛之前的数个小时,准入线就已经画好,提醒球迷们他们将在这里举行比赛。附近就有一家联盟商店,里面有很多专门的商品可供球迷们选购。现在的联赛被称作“娱乐者篮球经典”(EntertainersBas-ketballClassic,简称EBC),他们有专门的网页,拥有自己的成套标志,从衣服到很多场经典比赛的录像制品,等等。西恩-科伯斯赞助了一支球队,说唱乐歌手福特-乔和贾-鲁尔也分别赞助了一支球队,这些鼎鼎大名的娱乐圈人士的介入使现在洛克公园的篮球联赛被称做EBC--娱乐者篮球经典!联赛的总裁格雷格-马瑞斯正在和NBA以及锐步运动鞋公司洽谈合作的事宜。马瑞斯没有说现在的这个联赛具有多少价值,他说它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这个联赛是无价的。”马瑞斯说,“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打算告诉你这是一桩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生意。只不过,我们肯定要朝着这个方向走。”
五.街球名人堂

街球名人---“黑寡妇”Alimoe 泰隆-伊万斯




“我不想去NBA。”Alimoe的口头禅似乎暗示他“能”去而不“想”去。少年时的死对头阿尔斯通已经征战NBA数载,AO,“最高机密”,GE一干人等仍在为着一件夏季训练营的球衣你死我活。可Alimoe?“呐...我无所谓,哈林区的孩子拿我当偶像,AND1巡回赛开到哪里我都大出风头。打打球,赚点钱,露露脸,NBA也不就那么回事嘛?”不知道Alimoe十分的洒脱里有没有半分的怀才不遇......


Alimoe,有点像KG?
不管多大牌,NBA的球星在洛克公园的球场上是镇不住Alimoe的---从埃迪-科里到拜伦-戴维斯。洛克从十年前起就成了Alimoe的“私人球场”。下场时,2米01的他是控球后卫,小前锋,中锋,教练,裁判,DeeJay......封盖7尺长人的投篮,带球快攻,连续过人,直插内线,大力灌篮,Alimoe无所不能,他是哈林区霸主,纽约唯一能打5个位置的街球手,垃圾话之王。

身为哈林区街球首座,Alimoe和皇后区至尊“Skip to my lou”阿尔斯通的斗牛乃是纽约一大盛事。两人从13-14岁起就威震纽约街头,同样以魔幻般的控球技巧闻名。阿尔斯通的传球略占上风,而Alimoe的得分能力稍胜一筹(魔术vs大鸟???)。两人高中时一次在皇后-哈林全明星赛上的传奇演出至今广为传颂。阿尔斯通过人随心所欲,不时穿插他美妙的小跳步,拿下25分30次助攻。Alimoe则大开大阖,几次接自己的打板反弹灌篮,右手,左手,双手,直看得球迷如痴如醉,最后射下全场最高50分。两人后来结为好友,在AND1巡回赛中再次联手。

说起Alimoe在AND1,许多人以为他是2002年招募的新人。其实早在1999年的Mix Tape Vol.1中,Alimoe就有精彩演出,只是当时AND1缺少宣传而已。2002年AND1巡回队对纽约明星队一战,Alimoe大放异彩,随即马上被AND1签下,离开哈林区窄小的公寓,坐上更加窄小的AND1巴士,周游全美。短短一年后,Alimoe成为Mix Tape Vol.6中的头号球星。


“大麻烦”,你在往哪儿看?

和许多AND1球星不同,Alimoe的球不但花哨好看,而且实战能力超强。在竞争激烈的EBC联赛中,Alimoe永远是球队的核心,最后一投的执行者,也永远盯防对方的头号得分手。他在街头的身价也自然不低,从高中开始出场费就足够他养家糊口。这大概是他一直没有把职业联赛当回事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学校和联盟里的教练太死板了,那样我的球根本打不出来。”Alimoe回忆起在加州州立大学的两年时说。

球风自由挥洒的Alimoe目下正在计划出国打联赛,有消息说瑞典的一家俱乐部和CBA正在和他联络。纽约街球在中国?球迷大饱眼福的机会来了
精品贴 配上图甚至video就更棒了!
纽约街头篮球名人-“骨头收集者”




街球名人---“骨头收集者”拉里-威廉姆斯

世事无绝对,但篮球界有三件事情是八九不离十的---1.迈克尔-乔丹是NBA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员;2.“大鲨鱼”奥尼尔是90年代末最强悍的中锋;3.“骨头收集者”拉里-威廉姆斯是世界上最好的控球手。


“骨头收集者”入侵洛克
“骨头”身高1米8,德州出生,加州长大,2001年背上球鞋到纽约闯荡,打入洛克公园顶级赛事---EBC锦标赛。处子出镜的“骨头”马上用眼花缭乱的运球和匪夷所思的过人动作征服了纽约的观众---不小心拿了个MVP。这种第一次在洛克露面就成超级明星的事情6,7年来都没有发生过。被他吃掉的NBA后卫名单如下:贾马尔-廷斯利,拉里-休斯,拜伦-戴维斯,斯蒂芬-马布里......(不是球队主力的这里就不列了啊!说你那,那个留着爆炸头的火箭队的小子。)。2002年的EBC出了张集锦DVD,只有两个球员在上头有个人专栏:科比,和“骨头”。

洛克球场边的孩子们的话最能解释“骨头”窜红的原因:“他让对手看起来像白痴一样!”(马布里,不是我在骂你...)

要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您觉得孩子们的话不算数,听听快艇队后卫昆廷-理查森怎么说的:“他(骨头)是街上最厉害的家伙。”

EBC锦标赛的重大场次上都有DJ现场激情解说。比赛精彩之时,DJ常常会拖着麦克风冲到场内大吼大叫。如今每逢“骨头”出场,众DJ更是竭尽所能,阿谀奉承,随着他运球的节奏喊“Bone...Bone.Bone.Bone...Bone...”。那年“骨头”大战廷斯利,轮到廷斯利进攻,DJ便唱“Mel..Mel.Mel..Mel Mel.”,“骨头”进攻便是“Bone...Bone....Bone.Bone.”。一时间“Bone”“Mel”四溅,煞是好听。 (Bone是英文骨头的意思。廷斯利在纽约街头的绰号叫“Mel mel the abuser”简称“Mel”) 好听是好听,廷斯利的心情可不咋地:“在印第安纳混得不如意,回到街上还要给人耍?”怎么耍的?看看下面几张图。



“骨头”篮球教材---怎样对付脑门光滑的NBA后卫?
(什么?理查森在新秀赛上玩过?那是对呆头布泽尔,这是廷斯利!大哥。)

要是以为“骨头”和别的小子一样只玩花的不管事,那你可错了。“我相信得分得越快越好,”“骨头”说,"很多人在没人防守的时候玩那些花俏的动作,只想引人注意。我不一样,我是个刺客,篮筐才是我的目标。”---当然,顺便扭断你的脚踝。


不过“骨头”自己也还算谦虚,被人捧到天上了,还在FOX电视台甩出5万美刀要和艾弗森或者科比在街头单挑。那两小子也不知嫌钱少还是心里虚,屁也不放一个。(估计是嫌钱少,5万美金给科比的钻戒交税都不够)。放心,“骨头”打算今年上NBA训练营试试,要是打上了联赛,谁都逃不掉。

“骨头”的格言:“我的生命就是摧毁别人。你有名气,那更好,我要的就是你的名气。我就像一个超级剑客,干掉一个敌人,就吸取他的能量。”

当然当然,人无完人。公平起见,不得不说一些安慰NBA后卫们的话,廷斯利那天也有几个漂亮的过人......至于“骨头”去NBA---他个子太矮,速度和弹跳都不是太好,不爱传球,要上室内场地抢马布里之流的饭碗,还须努力啊。


[ 本帖最後由 坏男人 於 2008-4-12 11:45 AM 編輯 ]
街球名人---“纽约街球之父”霍坎比-洛克





霍坎比-洛克没有打过一场职业篮球。“可如果不是因为他,不用说纽约的街球,就连NBA也不会有今天。”街头巨星Pee Wee科克兰德说。


1926年3月2日,霍坎比-洛克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穷苦黑人家庭,从小由祖母带大。他曾经是东哈林区本杰明-弗兰克林高中校队的明星后卫,但中途退学,参军奔赴二战的前线。1946年战争结束,洛克复员,回到了依旧穷苦的哈林区。


霍坎比-洛克
年轻的洛克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复员不到一年,他就拿到了高中毕业证,接着开始在纽约城市大学上夜校。短短三年里,洛克完成了四年的本科课程,被授予学士学位。毕业之后,他找到了一份市政府文化指导员的工作,在哈林区139初中教授英文,同时兼职134号街和第8大街交界处的一座公共体育中心的篮球教练。在那里,洛克组织起一个分不同年龄段的篮球联赛。他的目标是用篮球比赛吸引孩子和青年人,让他们远离街头暴力和各种犯罪。大多数的球员和洛克一样来自穷苦的家庭,洛克通过篮球教给这些孩子许多做人的道理,鼓励他们努力上进,摆脱穷困的生活。

查尔斯-特纳是当年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几十年前的一场比赛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那天我们在场上嘻嘻哈哈,尽做些花里胡哨的动作,半场下来落后了30分。”特纳回忆道,“我们只是孩子,比赛就和做游戏一样。”中场休息,霍坎比-洛克走到球队跟前,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队员:“每礼拜,每一天,我教你们怎么训练,怎么比赛。可你们都在场上干些什么?”洛克盯着他的年轻球员们,失望的泪水从眼眶中涌出。

“我们全都吓呆了。”特纳回忆道,“我们都是在街上混的坏孩子,可是谁也没有见过一个成年男人哭的样子。”洛克没有再说一句话。“他不用说什么,”特纳说,“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忘记比赛的尊严,自己的尊严。”

特纳的球队回到场上,奋力争抢每一个篮板,防守不敢有丝毫松懈,最后反而大胜对手30分。

查尔斯-特纳至今仍然住在哈林区,他和当年那批队友对洛克一直怀有无比的尊敬。“厄尔-迈尼考尔特,我真想揍他一顿。”特纳的老队友,60出头的莫利斯对伟大的“山羊”毫无敬意,“洛克先生可不是什么扫大街的胖老头。他是市政府的指导员!他把上千个孩子送进大学,把更多的孩子从监狱的大门口拽了回来。”

几年前,HBO电视台拍摄了一部街球传奇人物“山羊”厄尔-迈尼考尔特的传记影片,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影片里,霍坎比-洛克被塑造成了一个大腹便便却充满智慧的清洁工。

“厄尔是那电影的顾问。”特纳也很不满意,“我们都喜欢厄尔这家伙,可是他让人把洛克先生拍成那样,这可不行!”也许特纳的愤怒有他的必要,随着时间的流逝,洛克先生的形象在公众眼里越来越模糊,已经有不少报纸杂志糊里糊涂的把他描写成一个地位低下的胖老头。

“给洛克先生打球,你得学会用‘yes sir’或‘no sir’来回答他的问题。”特纳回忆道,“要上场?都得先让洛克先生看看你的履历表才行。”

1946年夏天,洛克在138街和第5大街交界处举办了一个室外篮球锦标赛。开始一共有4支球队,1个裁判---洛克自己。同时洛克也开始组织自己的球队和纽约其他地区的青少年球队比赛。令人遗憾的是,市政府并没有给予洛克任何他需要的支持。手头拮据的洛克常常还要自己掏钱买哨子,有时候甚至向街上的孩子借球比赛。

后来洛克遇到一个叫约翰-亨特的“街头大亨”。虽说亨特的钱财大都来自赌博,可他确实给了霍坎比-洛克很大援助。当孩子们没有钱买运动鞋或者球衣时,亨特很舍得放血。他还出钱帮助球员们租车去客场比赛,每次出发之前,都特意关照把油箱加满为止。


70年代洛克公园的一场比赛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在洛克的照料下享受篮球的快乐。“不管怎样,洛克先生都会带我们去比赛。”莫利斯回忆道,“我们和布隆克斯区的黑孩子比赛,和城里的爱尔兰孩子,还有意大利孩子比赛。其实不管是谁,只要想打球,我们就去。”

1947年12月,霍坎比-洛克和女友玛丽-格林结婚。两年后,联赛搬到了128街和第7大街交界的圣尼古拉斯-豪斯球场。洛克的办公室也搬到了那里,一张绿板凳,一盏钢架台灯,洛克每天在那里工作十多个小时。成千上百黑皮肤的,来自贫苦家庭的年轻人来到他的办公室,有的是为了篮球比赛,更多的人只是为了听到一些洛克先生对他们生活的劝导。洛克的一句口头禅是“一人教一人”,后来这成为哈林区一间青年团体的名号。

40,50年代,黑人球员还受着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洛克用自己的劝导和一封封推荐信,帮助许多许多年轻球员走上篮球的正轨,远离街头的罪恶。纽约的篮球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强悍,激烈和极强的球员自尊,和印第安纳崇尚精准投篮,加利福尼亚讲求技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洛克的帮助下,一大批黑人球员进入了大学,其中不乏后来凯尔特人八连冠队伍中的托马斯-桑德斯,北依利诺伊大学球星拉尔夫-巴寇特和“山羊”等人。同时,纽约地区的一批大学,比如长岛大学,圣约翰学院等,得益于众多的优秀黑人球员输入,开始在大学联赛称霸。

1949-1950的大学赛季,纽约城市大学夺得NCAA和NIT双冠王,队中MVP埃德-华纳一举成为全国的篮球偶像,凯尔特人队对他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就在华纳前途一片大好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赌球丑闻一下子毁掉了他的美梦,他不仅没能参加NBA选秀,反而被投进监狱六个月之久。出狱后的华纳在街区里成了耻辱的代名词,就连当年索要他签名的孩子们也不愿意和他打球。就当华纳感到绝望之时,洛克找到了他。

“霍坎比对我说,”年过70的华纳回忆道,“埃德,我也觉得你做了件很不好的事。可是人都会犯错,我想我能再给你个机会。你回来,告诉孩子们,你犯了错,告诉他们不要和你一样,告诉他们你正在努力地改正自己。你看,我正在组织一个联赛,你来帮忙吧?”

华纳听从了洛克的劝导,参加了他的联赛,接着在东部篮球联盟找到了工作,后成为纽约小学体育联盟的辅导员。“我并不是个罪大恶极的人,从来没有人教我怎么做人。”华纳回忆说,“要是我早点遇到霍坎比,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1953年,洛克的篮球联赛有了高中级和大学级两个部分。到了1954年,洛克的梦想终于实现---他的“职业级”联赛建成了。夏天,NBA和其他联盟的好手陆续前来,新泽西,费城和华盛顿等地的队伍也专程到纽约一试身手。可市政府仍然拒绝对他提供帮助,连为球迷搭建一些场边的座椅也不肯。不管怎忙,洛克的联赛越来越出名,NBA球探,大学教练......各式各样的人物都向洛克的球场涌来。

洛克的联赛成了纽约球迷的狂欢节,连卖糖果的小贩都知道洛克的球场是最好做生意的地方。每当比赛日,人们便把赛场围个水泄不通,站在外面的人若不是爬到树枝上,就只能凭着前面观众的喊声揣摩比赛的情形。

比赛越来越红火,但霍坎比-洛克的信条一直没有改变---他要通过篮球帮助街区里穷苦的人们。洛克的联赛从来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球迷的乐园和球员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洛克的工作态度始终如一。“洛克先生不认为每天来到球场,花上十几个小时照料比赛,然后回家就够了。”洛克的追随者斯坦利-希尔说,“如果我们有人需要他的帮助,他一定会到,他教我们道理,用他所有的能力帮助我们。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有人被街头的罪恶吞掉。”

1965年,市政府终于同意把他的联赛搬到155街和第8大街的交界处,也就是现在的洛克公园所在地。这个球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篮球运动员表演的舞台,伟大的张伯伦也是其中之一。在没有比赛的日子,商人,政治家......形形色色的人仍旧云集公园,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洛克球场更好的交际场所。仍然,公园里见不到一幅广告牌匾。

球赛蒸蒸日上的同时,长年的辛苦工作和吸烟的恶习吞噬着洛克的健康。1965年3月,年仅38岁的霍坎比-洛克死于肺癌,留下妻子玛丽和三个孩子。


现在的洛克公园
“霍坎比-洛克是一个勇士,他一生致力于把尊严和快乐带给贫苦的哈林区。”阿姆斯特丹报这样悼念洛克的去世。

1969年7月13日,洛克联赛的举办地被纽约市长约翰-林赛正式命名为洛克公园。1970年7月26日,洛克公园连同周边地区被一起命名为霍坎比-洛克广场
街球名人---“弹簧腿”杰克-杰克逊




勒布朗-詹姆斯,文斯-卡特,迈克尔-乔丹,朱利叶斯-欧文 ...... 追溯伟大的扣将,不得不提到“弹簧腿”杰克-杰克逊这个名字。当50年代扣篮这门艺术仍被室内球场的白领观众嗤之以鼻的时候,纽约街头的球迷却已习惯在沥青场地上享受杰克逊的灌篮大餐。

身高1米88的杰克逊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长大,后就读于弗吉尼亚联合大学。大学第一年,他得到了美国中部大学运动联合会颁发的“年度新人”奖,1962年NBA选秀被费城76人队挑中。但杰克逊没有选择加入NBA,而成为了著名的哈林篮球巡演团的一员。1963年,杰克逊被征入伍,三年后回到巡演团,直到1980年退休。他整个篮球生涯中的最高荣誉只是哈林篮球巡演团“名人”称号,和2003年2月9日巡演团为他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举行的一场纪念比赛。

杰克-杰克逊在哈林篮球巡演团身背23号
然而真正的传奇人物是不需要奖杯来证明的。在五六十年代的布鲁克林区,孩子们总是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将信将疑:“就算那个英国佬说得有道理,杰克肯定是个例外!”许多当时的职业球员把杰克逊的弹跳力形容为“不可思议”,“非人类”,“恶梦一般”...... 杰克逊在弗吉尼亚联合大学的队友斯普拉金斯至今还清楚地记得40多年前的一场比赛:“那是我们学校对约翰.C.史密斯大学,在麦迪逊花园广场 ...... 我抢到防守篮板,传给艾迪-西蒙斯,艾迪传给了已经跑到中线的杰克。杰克带球突破,这时史密斯大学的一个球员已经回到了后场,在罚球线内一步的地方站住了位置。”

“所有人都以为杰克要跳投,”斯普拉金斯回忆道,“可这个混球还在往前猛跑。”

杰克逊全速冲向罚球线,腾空而起。那个史密斯大学的球员望着就要撞上自己的杰克,闭上了眼睛。他真不该这么做,错过了也许是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记灌篮。

“杰克跳过了那个家伙的头顶,那家伙大概有1米80多。”斯普拉金斯说,“杰克连他的一丝头发也没有碰着,飞向篮圈,把球狠狠砸进了筐里......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大家都吓坏了。”

那个被杰克飞过的球员叫克里-尼尔,后来也成为哈林巡演团的一员。当然,他的名气远远比不上杰克的下一个对手---威尔特-张伯伦。1962年的夏天,杰克用20秒钟时间,把自己的名字永远的刻在了纽约的街头传说之上。

在那年的洛克职业联赛上,张伯伦的“大威尔特小天堂”队撞上了杰克逊领衔的布鲁克林全明星队。“大威尔特小天堂”也是张伯伦买下的一间哈林区夜总会的名字,这支球队包括曾在尼克斯队效力的卡尔-拉姆西,第一波士顿王朝的功臣托马斯-桑德斯......实力足以匹敌当时任何时代的任何一支NBA球队。布鲁克林全明星队的阵容中则有1961年NBA状元秀沃特-巴勒米,“大鹏”康尼-霍金斯和斯普拉金斯等人。

比赛战至下半场,比分仍然接近。一次进攻中,张伯伦庞大的身躯站住了内线,一记漂亮的后转身,跃起挑篮。2米16的张伯伦伸起手来,球已经高过了篮筐。就在这时,杰克逊不知从何处猛地窜出,高高跳起空中,他的两眼甚至是俯视着篮球。“嘭”的一声闷响,杰克单手把张伯伦的投篮罩住,拍在篮板之上,最后牢牢抓在手中。


据纽约传说,张伯伦在街头只被盖过两次帽,一次被杰克,另一次?
大失颜面的张伯伦怒气满面,可他不知道---好戏还没有结束呢。杰克抓下篮板,传给霍金斯。“大鹏”运球快攻,张伯伦奋起回追。霍金斯分球给从后赶上的杰克,张伯伦转头扑向杰克,要报一箭之仇。

杰克运球从左前侧突破,又一次在罚球线内一步的地方起跳。这一次,他的对手不是什么克里-尼尔,而是全宇宙最强大的高中锋。杰克把球双手举过头顶,飞向篮筐。张伯伦后退一步,看准时机,高大强壮的身躯拔地而起,眼看要连人带球把杰克的扇出场外。杰克望着张伯伦的完美的防守站位,意识到他已经无处可躲,场边传来的球迷尖叫中也带上了绝望。

“我没有别的选择,”杰克回忆说,“只能继续前进。”

他的确没有退缩。就在张伯伦挥起巨掌的那一刻,杰克将球从头顶收回胸前,缩起手臂,继续向前滑行,飘过张伯伦的身躯,到了篮圈的另一侧。这时背对篮圈的杰克猛得展开身体,用尽全身力量反身灌篮!张伯伦呆了,疯狂的球迷冲入了场内,也许只是想碰一碰杰克的身体---看看他是幽灵还是人类......比赛因此中断了整整20分钟。

属于杰克20秒钟过去了,比赛重新开始,张伯伦像一只暴怒的受伤的巨兽,冲向布鲁克林队的篮筐,连续四次进攻都是大力灌篮。状元秀巴勒米被撞得躺在地上,像一只破烂不堪的布娃娃。“威尔特真的生气了,”参加那场比赛的吉布斯回忆说,“我只记得他的腋窝在篮圈上,我们的头顶上飞来飞去,皮球被一次一次的往我们的篮里砸。”

“康尼(霍金斯)跑过来和我说:‘噢,上帝呀,杰克,看看你都做了什么?’,你非得把威尔特弄火吗?”杰克回忆道。“他们赢了,大比分...可是,我想威尔特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街球的神话
纽约街头篮球传奇:“山羊”Earl Manigault

 1944-1998也许在国内认识他的并不多,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途径去接触这些在深入美国城市的街头篮球高手,他就是曾经在纽约街头风光一时的街头篮球传说之神“山羊”,他真名叫Earl Manigault,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街头篮球,那么也许你能在“THE GOAT”身上了解许多。



有一本这样的书叫《Swee'pea and other playground legends》,“Swee'pea” 是 Daniels 的绰号,此书是以 Daniels 为出发点,介绍纽约街头篮球传奇人物,才翻开此书的前言,就让我震摄住,而且非追根究底读完不可。



前言是这样写著:“某天新泽西篮网球馆内正有两位老球迷在闲聊著,当客队塞尔蒂克休息室走出已退休的明星控球后卫 Bob Cousy 时,其中一位老球迷扯开嗓门说:‘迎面而来的不是纽约 Andrew Jackson 高中史上第二伟大的篮球员 Cousy 吗?’已获选进入“名人堂”的 Cousy,既狐疑,又有点不悦的回头问:‘第二伟大?那谁才是最伟大?’这位老球皮不屑的说:‘你一定听过Lloyd Daniels的大名吧!’



如雷贯耳的前NBA球星 Cousy,竟然还不如 Daniels ?光前言就完全让我傻眼了,Daniels 到底是何方神圣?



纽约街头篮球到底还有那些牛鬼蛇神,连NBA球星都吃别?这本书让我对纽约街头篮球开始著迷,而且也立志有一天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到纽约,体会书中所描绘的街头篮球故事。



出身纽约的前篮网中锋 Jayson Willaims 曾说过一句话:“世上最被过分吹嘘的球员就是那些所谓的‘街头篮球传奇人物,因为他们只在街坊邻居打过球,又没有比赛攻守统计,谁知道他们真正身手与表现如何?他们是过度被神话的一群。”



Williams 的话,我只同意一半,没错,他们的表现有时的确会被过度渲染,但是在市井小民眼中,谁会在乎遥不及的NBA球星,他们只相信亲眼目睹到的街头篮球英雄,而且这些街头篮球英雄不乏将NBA球星打得落花流水的传奇故事,这些人才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他们每天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谈论话题。



而我也深深被这些传奇故事所吸引,每天NBA长,NBA短,也够无聊的,好比看惯千篇一律、正经八百的新闻,偶尔也要换换口味看些八卦新闻;看多了考究严谨的正史,偶尔改看一些流传在民间的野史与轶事,不也顶有趣的。



不过若要谈纽约街头篮球传奇英人物,不管任何时空,皆要从1960、70 年代名震纽约街头篮球的“山羊 (The Goat) ” Earl Manigault 谈起,



之后在我初步规画中才是谈80年代红极纽约街头篮球的 Daniels,最后再谈谈 90 年代纽约街头篮球最有代表性的公鹿 Rafer Alston。



NBA巨星“天钩” Kareem Abdul-Jabbar 曾称“山羊”是“未曾打过 NBA 的最伟大球员”,这句话对“山羊”是褒,也是惋惜,因为他的篮球天赋百年难得一见,不过由于误入纽约“黑街”歧途,至始至终无法进入 NBA,甚至连大学篮球都沾不上边,最后以悲剧结束他传奇的篮球生涯。



熟悉 Jabbar 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位孤傲的巨人,而且篮球生涯一路走来所向无敌,为何会对一位街头篮球员有如此溢美之词,因为Jabbar曾被“山羊”打败过,太清楚“山羊”的能耐。



想要打败的7呎2吋 Jabbar,这位“巨人杀手”应该至少和Jabbar 一般高,好比是 Wilt Chamberlain,不然就是比Jabbar 壮,例如 Moses Malone,“山羊”既没有 Jabbar 高,也没 Jabbar 壮,他只有 6 呎 2 吋!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的篮球天赋,弹性与爆发力过人,可以轻松摘下放置在篮板顶上的25分钱硬币;曾经跟人打赌60块美元,立定连续倒灌36次,这些都还是小 case,他的招牌灌篮“一球双灌”,迄今仍让街坊邻居津津乐道、回味无穷,他可以在空中先将球塞进篮框,另一手顺势承接,拉回来再灌一次。



如果不相信他在斗牛场的神技,那么1964年高中明星赛,山羊又露了一手罚球线双手灌篮,够呛了吧!



当时山羊逮住快攻机会运前直奔前场,退防的球员一位6呎6吋,另一位6呎8吋,山羊盘算著脚步,这两位长人也布下天罗地网严阵以待。山羊运球至罚球线后收球起跳,没有人知道山羊罚球线起跳想干么,两位长人同时间赶紧跃起封阻,只见山羊愈飞愈高,这两位长人却已开始落地,全场爆满球迷紧盯山羊,刹时间,山羊高举双手超越两名长人封阻,轰然将球灌进篮框,球迷先是鸦雀无声、面面相觑,呆了好一会才会意过来这是什么“死人骨头”奇技,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如此惊人的弹性、滞空能力与续航力,不要说60年代,就是21世纪也是惊天地、泣鬼神。



山羊比 Jabbar 长两岁,当时两人在公立高中联赛对决是全纽约最Hot的比赛,1962年山羊率领所属的 Benjamin Franklin 高中,击败 Jabbar 所领军的 Power Memorial 高中,拿下联赛冠军,Jabbar 虽年轻气盛不服输,却对山羊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曾说:“他是纽约有史以来这般身材的最佳球员。”两人一时瑜亮,也被纽约捧为未来篮坛两颗新星。



Jabbar 的确是未来之星,高中毕业以后进入NCAA大学篮球强权UCLA,之后平步青云进入NBA,成为NBA史上最伟大的中锋之一。



山羊的人生却面临一波波冲击,将这位明日之星彻底击毁,高四那年因涉嫌吸大麻被逐出校队,后来透过友人介绍转学至北卡州的 Laurinburg 预校,希望他能远离黑街生活,好好思考、规画未来篮球路。山羊勉强以倒数第二名毕业,进了北卡夏洛特一所传统黑人大学Johnson C. Smith,山羊课业依旧没长进,在校队又与教练摃上,因为他的球风太前卫,超乎当年代的老学究八股球风,不要说灌篮,就连指东杀西的“No look pass”或是背后运球都被教练视为邪魔歪道,山羊再也忍受不住篮球才华、创意遭压抑,打包重返纽约哈林老家,继续过著混迹街头的的生活。



生活艰苦,加上不成熟的心智,山羊只能在斗牛场寻求解脱,在斗牛场上,山羊可以灌倒 Jabbar、Chamberlain 与 Connie Hawkins 之流的巨人,可是一出了斗牛场,山羊一无是处,人生毫无目标,也缺乏主见,只能随浪逐流,消逝在街头暗处。



1969年,山羊因吸食海洛因被补,入狱16个月,在他服刑期间,作家 Pete Axthelm 于1970年出版了“The City Game”一书,描述纽约街头篮球,其中有一章深入探讨山羊的传奇故事,很讽刺地是,当时狱警还拿书给山羊签名。



当时ABA美国职篮联盟犹他星光 (Utah Stars) 的老板 Bill Daniels 看过这本书,曾邀请山羊参加测试,不过山羊的身体早己被毐品所侵噬殆尽,未能如愿登上职篮大舞台。



1977-79 年山羊又因预谋抢劫入狱,这次摔个大跟斗也让30几岁的山羊一无所有,出狱后终于大彻大悟,摆脱吸毐恶习,也跟黑街朋友断绝来往,在昔日扬名立万的斗牛场推广基层篮球运动,除了当起义务教练外,也举办“山羊篮球锦标赛”,希望青少年能以他为借镜,*篮球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而不是像他一样自毁前程。



山羊于1998年5月15日因心脏衰竭过逝,得年53岁,纽约公园管理处为了纪念山羊后来推广公益篮球不遗余力,还在同月将第 99 街与 Amsterdam 大道的街头篮球场更名为“山羊公园 (Goat Park) ”。



山羊的街头篮球传奇生涯虽已谱下句点,但是有关他的奇人异事仍不断在纽约街头巷尾流传,只要在斗牛场提起山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深深为他惋惜,在众人心目中他永远是“未曾打过NBA的最伟大球员”。







纽约街头篮球玩家“篮球之子”Seth Marshall
2002 NIKE HIP HOOP 纽约街头篮球玩家『篮球之子』Seth Marshall Seth Marshall来自纽约皇后区,曾在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德国、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各国打过职业篮球,对Marshall而言,只要有篮球可以打的地方,就会有他的出现。Marshall可谓是真正的篮球人! Seth Marshall认为NIKE主张的Freestyle的篮球风格是一种极具创意的打球方式,有些人会耍花招,用球玩些花样,或在身体后方控球,Freestyle就是这样的变化多端,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打球方式。虽然练习时常会遇到困难,但是Marshall凭着决心和毅力,不断向高人讨教绝招,然后试着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Marshall也表示,街头篮球最大的特点在于冒险因素,它可以容许个人发挥创意,因此比赛时就会显得较为轻松,他个人认为是比较理想的球赛类型。 Seth Marshall在运球时喜欢听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他试着将节奏与音乐结合,如果节奏很快,他的运球就会运得既低且快,若结奏缓慢,他运球的速度也会变缓,仿佛让球停留在空中一样,Marshall就是这样配合音乐节拍将球玩弄于掌心的篮球之子。
六.街头篮球在中国
 激情等待体验近年来街头篮球风靡世界,已成为一种时尚运动,它使人领略篮球运动和音乐舞蹈结合的最高境界,领略全新的运动时尚感受。街舞风雷是篮球和音乐及舞蹈的紧密结合体,是年轻人释放自我的生活方式。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在备战亚洲篮球锦标赛飞抵美国集训的第一天就亲身体会了美国街头篮球的魅力。
  虽然街头篮球在中国只是刚刚起步,但近几年来街头篮球得到了飞速发展。连续几届NIKE全国3对3街头篮球赛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街头篮球已成为都市时尚运动的代名词,更有很多人通过这项赛事体味到街舞风雷的魅力街舞风雷,没有僵硬的训导,音乐是最爱戴的教练;狂热膜拜Hip-Hop,耳筒随身听数码唱碟MP3与篮球从不离手,追寻自我的节奏和风格,随着RAP的节拍去“斗牛”。想挑擂?没有节奏者免谈!
  街球,鄙视刻板的篮球打扮,场内场外,从头到脚,自在演绎自我的风格,放大个性真情,张扬本性!
七.街头球魂street basketball

一个用铁丝网圈出来的球场,一颗球,一个旧篮筐,没有网,只有无止境的热情。老旧的皮球在地面跳跃,求胜的渴望向空中高飞,充斥着垃圾站和震耳欲聋的音乐,这就是篮球的本质!街头篮球。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竞争极度激烈,球技超乎想像——这就是美国的“街头篮球”(street ball)。无论是NBA还是NCAA都和街头篮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街头篮球,所有篮球赛都会失去那撼人心神的魅力。

  在美国,所有的城市一定都有街头篮球场,对球场内的这些人来说,篮球是一种生命,也是迈向美好人生的道路,努力打球就是为了进入NBA。但是同时,他们也面临许多危险,在南加州与西雅图长大的灰熊队后卫狄克森说:“我在贫民区长大,那里充满毒品与暴力。”许多NBA球员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篮球生涯,滚烫的柏油路上,一块金属篮板,进球后叮作响的铁链篮网,这就是他们艰苦修炼的开始。

  但有些明星球员并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格兰特·希兰小时候都在弹钢琴;布莱恩特则是在意大利长大;而邓肯却在维库群岛的海滩上嬉戏,这些球星都不是在贫民区长大,远离不良风尚的污染,个人的素质给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阿伦·艾弗森是在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长大,从贫穷与犯罪的环境里发展出的一身过人的绝技。这种环境对他的影响相当明显,对于这个在街头长大的孩子来说,要他遵守大卫·斯特恩一手构筑的NBA秩序根本就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另外一个从水泥丛林中脱颖而出的明星后卫马布里就要幸运的多。并非环境比较好,他也是在纽约最黑暗的角落长大。而在因为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他的哥哥们和朋友知道他将来一定不是泛泛之辈,所以努力保护他远离所有危险,现在马布里功成名就,同时也将他的成就回馈给这些恩人们。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现任步行者的教头,NBA50大球星之一的伊塞亚·托马斯。在芝加哥长大,很早就博得“金童”称号的托马斯看到太多的社会的阴暗面,但他有着极强的自我约束力,不为所动,努力为梦想奋斗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手套”佩顿在西海岸的奥克兰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他就是在那里学到了一堆垃圾话。有一天,当他看到从高级住宅区来了一个有天分的小兄弟,想要在街头球场增进篮球技巧,佩顿很快与他成为朋友,并担起照顾他的责任,让贾森·基德得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日益成熟。
  华盛顿的街头篮球是出了名的强硬,那里有许多传说,但大多数人都无法打入NBA。斯蒂夫·弗朗西斯是少数的例外,即使现在已经在NBA闯出一片天地,弗朗西斯还是无法忘怀街头篮球。他说:“每次我回到那里打球,就有人会对我展示他的独门绝技。因为我是球星,他们想在我面前表现出自己有多棒。”

  不光是在大都会,就算是小城镇也一样有机会诞生明星球员。在南卡罗莱纳州的莫丁镇,许多人都知道,春田公园总是有一个年轻男孩从放学一直打球到天黑,就算是星期天他也会在做完礼拜后马上到球场报到,这个男孩现在是森林狼队最重要的主角。
  加内特的高中老师回忆说:“凯文老是泡在公园的球场上,有时候警察会去把他赶回家,因为他就算打到公园关门了都还是不肯走。”加内特儿时的球友则有另一段故事:“在凯文15岁的时候,有一次好几个大学的球员来公园打球,大家都有点怕他们。我把他拉到旁边说‘把他们当作你痛宰过的手下败将好了。’果然,他没用几下就控制了比赛。从那一天开始,我就觉得他一定会进入NBA。”

  一个打街头篮球的人,一辈子都会和他最喜欢的球场相连。这些人大都是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打球,模仿他们的NBA偶像,练习各种高难度动作。

  就像宗教圣地一样,街头篮球也有很多著名球场,包括纽约的洛克赛事,费城的贝克球场,华盛顿的城市联盟等等,每年都有许多篮球奇才从这里产生。

  最为出名的街头篮球联盟在费城,由已经63岁的桑尼·希尔所建立,叫做桑尼·希尔联盟。过去40多年来,这里出现过多位NBA球星,包括“大0”罗宾逊,“大铲车”张伯伦,“J博士”欧文,以及科比·布莱恩特的父亲——“甜豆”乔·布莱恩特。

  而在纽约则是另一种状况,每年夏天,从这里出去的NBA球星们都会回来斗牛,和那些未能加入职业联盟的篮球奇才一较高下。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些人有一身绝技,却无法进入NBA。原因在于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危险,暴力,毒品,犯罪,各式各样的阻碍,不管你有多好的天分都有可能会被摧毁。
  “加拿大飞人”卡特就是洛克赛事的热爱者之一。每年夏天,他都会回到纽约参加比赛。“我很喜欢跟这些篮球天才比赛,他们也许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打NBA,可是天分、傲气与风格决不输于NBA球员。”卡特表示:“他们很喜欢看到NBA球员在场上,会到你面前表现自己。不管你是谁,不管要打40、48分钟或更久,他们会尽全力防守你。我觉得和这些人对抗是考验自己的最好方式,是让我成为好球员的原因之一。”

  卡特说:“这里有不少人都创造过传奇,我知道马布里与加内特也来打过。因为比赛从头到尾都很精彩,所以会有人从纽约、新泽西、康涅狄格等地跑来,甚至还有一些明星名人会来,他们都是专程来看比赛的。”

  70年代的NBA巨星“小个儿”奈特·阿奇巴尔德也是洛克赛事的传奇之一。早在他于1972~1973赛季以34分与11.4次助攻拿到双冠王之前,就已经在洛克赛事展现他快速的切入技巧,让许多自不量力的防守者把脚都给扭伤。
八.AND1街头篮球队专辑和巡回赛专辑历史简介

MIX TAPE 与 MIX TAPE Tour 这个系列的两个专辑实际上是种把所有普通街头篮球的赛事或AND 1街头篮球巡回的赛事,用一半专业一半不专业的拍摄手法,把所有这些片子剪接的零碎,再不规则的混合编辑到一起,再加上浓厚的美国黑人街头文化的制作设计与平面效果,HIPHOP为灵魂的音乐混音带作为背景,整体就像一张街头篮球音乐集锦带,所以称之为MIX TAPE。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的专辑在篮球界里有多大的影响。但事实就意外的发生了,这种篮球的风格、一切极具有浓厚美国街头文化的产物与感觉,很快地旋风式地直接蔓延刺激到每个篮球运动员的脑部,把篮球带到或带回了另一个氛围当中,令篮球运动更加有文化的色彩、更有灵魂。AND 1 MIX TAPE这个系列的专辑真是一块意外发现的珍宝。

这个系列的历史起源,最早是一位来之纽约卡多萨高中篮球队、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的篮球教练Ron Naclerio拍摄制作,在1998年制作成的,并送给了AND 1公司。这张录象带就像“家庭录影”的水平,是用低质量的摄象机,低质量的音频不专业的制作而成的。当时,里面放映的街头篮球的主角,就是AND 1街头篮球队正式签约的第一位球员,也是纽约卡多萨高中篮球队的球员-年轻时的Rafer Alston花名Skip to my lou,现在已是NBA里的篮球选手。所以,后来AND 1就决定将这些素材把它混合编辑起来,创造了MIX TAPE这个系列。并将这张带赠送给每一位在AND 1专卖店里买AND 1篮球鞋的顾客。

最初只是想为提升AND 1鞋的价格而作出的主意。没想到,这些专辑竟然成为了街头篮球的”《圣经》”。很多街头篮球选手都提高了水平与感觉。在1999年,更进一步的制作出AND 1 MIX TAPE volume.2和volume.3,就是第二与第三集,专辑里多了些新AND 1街头篮球队成员,拍摄剪接,效果质量也提高了很多。第三集更是把MIX TAPE带到了全世界。是因为第三集里有了个可以彻底改造街球的选手,也是现在在全世界非常受欢迎的AND 1街球队成员之一--HotSauce。但没有了Rafer Alston"Skip to my lou",只有他的旧片段。

MIX TAPE的第四集,曾经是AND 1首次把AND 1街头篮球队带到了四个美国的大城市:洛杉机,芝加哥,亚特兰大和华盛顿首都,城市接城市的去表演与比赛。这也是MIX TAPE Tour巡回赛历史的开始。但当时不同的是,很多人还没真正知道这两集的系列里已错失了一些东西......

2001年的夏天为全世界带来了全新的MIX TAPE Tour巡回赛。更加多的新成员与球员,更加多精彩比赛片段,更加多的城市与生活,还有那年夏天AND 1街球巡回赛的“主打”---复出。Rafer Alston“Skip to my lou"的复出,运用他师傅级的风格,带领AND 1街头篮球的军队出战,这就是当时之前的MIX TAPE所错失的!Skip就是一直扮演着一位能够把AND 1街头篮球队带动起来,令AND 1这个品牌名扬全世界,令AND 1街头篮球队的成员比NBA的篮球运动员更出名的重要角色。

当AND 1 MIX TAPE Volume 6第六集完成后,这更变成了一个大的篮球秀。包括了一切!更多的城市比赛、街头比赛,更多的新球员,更多极炫极精彩的镜头片段,更多极有姿势态度的球场内外的生活片段,等等。

最后,到了2003年的巡回赛MIX TAPE Tour 3。2003年的秋天,AND 1把巡回赛带到了欧洲,他们的花式、扣篮、得分,等等的他们所有的街头篮球震撼了整个欧洲,把AND 1街头篮球提升到一个无法想象的级别。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想象得到这一切的东西是1998年一位篮球教练Ron Naclerio拍下了Skip年轻时的街头混战送给了AND 1公司,之后才产生出现在的这一切......大家请不要忘记Ron Naclerio这个名字!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当年他把带子送到AND 1公司......不要想了,跟我一起大声祝福这三位重要人物吧:RAFER ALSTON,RON NACLERIO AND......AND 1!!!
九.纽约街头篮球玩家“特技高手”费南达

约街头篮球玩家“特技高手”费南达

他就是freestyle里面的那个小个子的白人

我很喜欢他,还有一小段他的视频





2001 NIKE HIP HOOP CLUB

纽约街头篮球玩家Luis Dasilva, Jr



Luis Dasilva, Jr是依苏利文二世命名的,小名叫费南达(Fernenda),但球场上大家都叫他"特技高手"(Trixz),因为每个人都认为Luis总有很多特技动作,所以叫他特技高手。
Luis有一个保护过度的母亲,童年时的他几乎都在自家后院中靠运球度过,如今他拥有一身绝技,全都得归功于他的母亲。

Luis自10岁便开始打篮球,至今已有8年的球龄,当时激发他打球念头的是因为特别喜爱NBA的芝加哥公牛队,他希望自己也有机会在篮球场上一展英姿。Luis喜欢打篮球,就像许多人想进NBA当职业篮球选手一样,但他更想在哈林篮球队打球,因为哈林篮球队用篮球做不同的特技,而这些篮球技巧,都是人们在球赛中没见过的,他们从球赛的不同角度创造特技,然后每天不断练习。

打篮球让Luis感到十分自在,一天几乎要练习18个钟头,常常让他忘了时间。除此之外,Luis喜欢在房里想一些不同的技巧,这就是他的兴趣。Luis最著名的绝招叫"go-to move",就是把对手引到他面前,然后想办法将球不断的转来换去,趁其不注意再越过他,而通常百分之99都会成功。这些动作的灵感来源都是Luis在玩斗牛时突发奇想创造出来的。“持续不懈,专心一致”是Luis动作流畅的关键。他觉得一般人第一次练习的时候总会有做不到的地方,此时就必须用耐心来控制情绪;如果可以冷静面对挫败,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除了篮球之外,Luis还喜欢Hip-Hop音乐,最欣赏DMX等乐团。他喜欢边打球边听音乐,将感觉融入球赛中,再加上一点小舞步,这让他感觉十分刺激、有趣。Luis也喜欢中国武术电影及音乐,虽然他觉得武术是很难去学习的,需要专心致力去练才行,但期望有一天他能将武术融入篮球当中。也因此,Luis迫不及待地要到台湾来见识中国武术。

NIKE所主张的Freestyle球风对Luis而言是:“我觉得每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质,对球赛的看法和方式也相异,所以在篮球赛中的表现便会不一样。”他建议大家打球时穿著长一点的短裤,宽大一点的上衣,头带及束腕,脚上套一双新球鞋,这样看起来就很有Freestyle的精神,也较能表现出个人的特质。

Luis侧写:

乍看Luis,会以为见到灰熊Jason Williams;初看Luis耍球,更会以为他就是Jason William,但是只要看Luis继续耍下去,不难发现,Luis比Jason Williams还要Jason Williams。顶着“特技高手(Trixz)”的封号,Luis耍起球来花招百出,招招千奇百怪,注册商标“绕球”更让人目瞪口呆,只见球可在身体各部环绕,在手臂折返,在背后、胯下流窜,看得每个人匪夷所思,令人近乎窒息。
十.街头篮球的发展

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样—种人,他们身怀绝技、狂野不羁,无时无刻都在挥洒汗水,仿佛生来就在追寻一个飞翔的梦想,就有一种跳跃的灵魂,他们就是街球手,一群将篮球溶于血脉的精灵。
街头篮球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项风靡全球尤其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运动,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你都会看见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模仿他们心中的偶像,穿着HIPHOP风格的运动衣裤和球星签名鞋,追逐着篮球,还有梦想。
然而街头篮球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并非都象这样阳光灿烂。作为街头篮球的发源地和使作俑者,50年代的美国黑人最初只是在自家的后院或贫民区的空地上,搭建一个简陋的篮球架和用不知何种材料制成篮球作为无所事事时消遣和发泄的一种爱好。到了70年代,由于生活的窘迫和对政府的不满加上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种被称之为HIPHOP的自由、创意的风格逐渐形成,并且迅速从黑人贫民区向全美散播开来。其主要元素包括:街舞、饶舌歌、涂鸦和DJ打碟。
  这个时期也是美国街球兴盛发达的时期,好比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开元元盛世。全美各地的街球高手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出头,其中就有纽约号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街球选手“山羊”Earl,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米88的身材却能轻松跳起摘走放置在篮板上沿的硬币、原地起跳双手倒扣36次,和带有魔幻色彩的一球双灌,以及在—对一的斗牛中放倒NBA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中锋“天勾”贾霸,后来他因吸食毒品锒铛入狱,最终导致英年早逝,他的传奇一生后来被拍成—部电影《篮板》,后人只能从点滴回忆里景仰这位不世出的天才。
我们并不只是要回忆这些天才们的传奇,街球文化已经探入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国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喜爱这项运动。近几年,三人篮球赛作为街球的一种比赛形式以不同的方式和规模接连举办。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每年都会举行很多批不同层次和规模的三对三街头篮球赛,这些比赛多以各大知名运动品牌或是各级官方政府冠名举办。NIKE、ADIDAS、REEBOK这些世界知名品牌还经常派出自己名下的NBA巨星前来助阵,比如科比,比如卡特,还有美国街球高手、MIKE MILLER、JAMISON都曾到中国来推广街球运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街球胜地分则是东单、8万人、东川名店运动城。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同样多的HIPHOP少年挥汗如雨。而去年红牛杯TBBA中国大学生三人篮球联赛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更是前所未有,它让三人篮球由概念深入到了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篮球迷钟爱于这项运动。
  全明星周末的意图和宗旨就是娱乐球迷,服务球迷,所以全明星周末的主角是明星,更是球迷,因此像三人篮球赛这样深受球迷喜欢的运动当然不会被忽视,从有全明星周末的概念开始,就有三对三的比赛。从举办两年的情况来看它也的确成为了球迷大会的一个重头大戏,第一届在北京就有几百支队伍参加,去年在广州的第二届更是火暴,有近千支队伍报名参加。这些队伍经过抽签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小组赛,再进行交叉赛,最后决出名次。进入决赛的队伍不仅可以免费观看全明星赛,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接受到两名CBA明星球员的亲自指导,并且可以选择和CBA的任何明星交流、拍照。
三对三篮球赛的意义并不是一个篮球联赛,它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它能让年轻人感觉到篮球是一种生命,值得用一生去追求。他们也许不会有那样传奇的球技,但是会有同样的热情。其实三人篮球作为一种文化,渗透给人的,不就是那种狂野不羁,视规则如草芥的气质吗。现实已然颇多羁绊、何不让理想多些天空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