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餐準備煮什麼湯呢?中醫養生保健講究天人合一、順應時序,中醫師提醒,春天是百病孳長的季節,民眾養生首重養肝顧肝,建議每天燉煮排骨湯或蔬菜湯時,加入柴胡、防風、當歸等中藥材共煮,不但能增添湯品美味,也能讓湯變得更養生,每喝一口,抗病力就越多一點。0 H3 f e4 @ {) F: p7 o( U/ m& @
' `7 H7 q( u# b$ G! D/ U公仔箱論壇因時制宜!春天養生3重點公仔箱論壇! e! q! [' U" Y
tvb now,tvbnow,bttvb# C4 X! T: |+ i0 J4 i
陳玫妃中醫師表示,中醫養生注重「因時制宜」,在五行屬性中,春天屬木,保健有「疏肝理氣」、「祛風」和「養肝血」等3大重點。
; x9 ~! @! C& }& h9 E, `4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2 M* j- @' k1 F* f/ m【春季養生3重點】
) F3 _- Y h! c- K; u; e9 m, x- s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 k8 `7 {
1.疏肝理氣:中醫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和壓力反應與肝臟有很大的關係,壞心情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而且一旦「肝氣犯胃」,腸胃功能也會跟著受到影響,容易消化不良和食慾不振。要改善或預防這類「春病」,宜疏肝理氣,常用中藥材例如柴胡和鬱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0 j& V5 ]6 U% ~
; T- }/ @5 W6 ?8 U8 C5 `$ i5.39.217.77:88982.祛風:春天氣溫變化大,往往前幾天還出大太陽,隔天就變得濕濕冷冷,如果身體抵抗力差,無法適應天氣的變化,容易有頭痛、肩頸僵硬、感覺快要感冒的樣子,身體更虛弱的人甚至會感染流感或誘發過敏。此時可適度使用荊芥、防風、川芎等中藥材祛風止痛,以保健身體。
5 U& P5 K. |! X( G% S# J公仔箱論壇# O# y: l1 O! S) P% k
3.養肝血:肝氣鬱結會讓肝臟的造血功能變差,肝血不足,易有頭髮粗糙、皮膚變白、內分泌功能異常等症狀;另肝氣鬱結也會化熱,肝熱的表現症狀為口乾、口苦、睡眠品質差。改善之道除了疏肝理氣,還要養肝血,可用當歸、何首烏、紅棗、枸杞、生地等中藥材。
2 S$ |% e: E! Q( u& ^
5 F+ C2 Z8 K- |# m6 [, m- H" L& t/ Wtvb now,tvbnow,bttvb中藥入湯!春季首選柴胡、防風和當歸
) H# X3 q" e; }# c: k
% P1 P- [9 }3 G5 n0 Ltvb now,tvbnow,bttvb台灣人愛喝湯養生,陳玫妃中醫師表示,最簡單的食療方式,就是在煮湯時隨手丟進幾片合適的中藥材,例如可疏肝理氣的柴胡、能祛風止痛的防風、滋養肝血的當歸,等待幾分鐘,不需像藥膳鍋一樣久燉,就能喝到健康又養生的好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3 `5 _% G# X6 r8 s, q$ y
& e) e- R1 v) r, E6 r9 w# P公仔箱論壇另外,也可以預先準備好藥包,視不同的湯品放入適當的藥包,讓中藥材特有的香氣幫湯品味道加分,加強養生保健的效果。tvb now,tvbnow,bttvb- ~8 ]" S* n, C& Q; [7 j
3 Q5 w, d; y* V9 q( i* v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推薦1/煮排骨或雞湯時,可搭配柴胡1錢、防風1.5錢、當歸2錢、紅棗5顆。; R& v }, M$ X6 V0 N+ R) @! U
2 H3 G- u3 h) B4 L7 `+ h5.39.217.77:8898推薦2/煮蔬菜湯或蘿蔔湯時,可加入荊芥1錢、防風2錢、何首烏1.5錢、枸杞2錢,另因蔬菜性質多偏冷,需再多加生薑3片平衡。
9 p1 d/ k" I9 Q'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2 Q: A" u q* A! ~* d- c% p$ O
除了中藥入湯之外,陳玫妃中醫師表示,春天多吃菠菜、海帶、紫菜、櫻桃、蘋果等食材,或在煮魚湯時多放些蔥薑絲,也有不錯的補血、養肝效果。另外,辛辣、油炸、燒烤類的食物容易上火,影響肝臟運行功能,應避免食用。
5 B2 B: x7 T3 K6 Ctvb now,tvbnow,bttvb
! N8 }/ |* N) A P8 ]tvb now,tvbnow,bttvb(轉載於華人健康網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