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使各國出口大幅萎縮;有些國家想盡辦法期盼出口趕快恢復成長,許多人則主張,要以擴大內需代替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近日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盧比尼教授則大膽斷言:亞洲國家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已不可行,必須提升內需,否則不足以求經濟。這種主張雖有些依據,但並不正確;傳統的出口擴張模式固然遭遇困難,擴大內需卻不足以支撐長期經濟成長。: C5 O& T8 c5 ]: n/ C7 N& P& e1 X
5.39.217.77:88980 I' b+ }9 M$ a6 J- G: D6 s
出口擴張難以再帶動經濟成長的原因之一,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和進口成長率很可能減少。以往東亞各國是以不斷擴大生產、出口美國為主要發展模式。這種做法使各國對美國出現鉅額出超,而美國則以發行更多貨幣和金融資產來支付其入超。但金融海嘯之後,美國不敢再花那麼多錢,不能再亂發行太多貨幣和金融資產,因此美國的入超、各國的出超和出口成長率,都將長期性地降到較低水準。傳統以出口擴張帶動經濟成長的策略,也將困難許多。5.39.217.77:8898, B6 }8 S0 A+ A' ^6 d7 N9 r) e
tvb now,tvbnow,bttvb% w0 Y+ f- w; o. F- {/ Y+ c
然而目前全球想藉出口來得到經濟成長的人口,卻百倍於半世紀前的四小龍。因此出口的競爭更激烈,利潤降低而成為微利時代,工資也將更不容易持續上漲。全球努力增產,也使原油和水等資源逐漸不足。在金融海嘯之前,資源不足的問題已甚為嚴重,目前即使稍得緩和,一旦全球經濟再快速成長,資源限制又將拉高資源價格並抑制生產成長。出口產品價格和其原料成本間的差距將縮小,而使加工出口產業更難獲利。
* s3 S; q) a) P' `6 k& V公仔箱論壇
" f, Z4 _% h* j8 p- `6 E在利潤和市場成長都萎縮的情況下,低工資的國家必將更努力藉成本優勢搶奪其他國家的市場;有些經濟較不自由的國家,也會藉產業和貿易政策,努力以國產品替代進口品。而由於我國恰好所得較高而又大量出口中上游產品到開發中國家,因此未來即使全球景氣復甦,我們既有的很多出口也會被外國替代掉。三月因為工作天數高於二月,出口值也高於二月;當時官員就高興地斷言二月已是出口谷底。因此日前四月出口統計出爐而低於三月,很多人大為震驚。我們若只知苦等全球復甦,上述分析即暗示,屆時我們將更震驚地發現,我國出口的復甦又不如外國。5.39.217.77:8898$ L: C( }* i8 X8 V+ n% v
2 ?+ k% R: y! \9 i" y9 X出口擴張有困難,很多人自然想到擴大內需。但百年來沒有一個開發中國家是靠內需發展成功的。一般人特別是東方人的心理,一定要所得先增加才能增加支出。出口擴張政策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先增加生產和所得,用的是外國已存在的需求。若要靠擴大內需來帶動經濟成長,除非是政府一直給人民更多錢、一直增加所得,否則內需不易持續增加而成為長期成長的動力。
; k: {3 V- q8 x9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g% L" k* x1 W0 E9 z- d
而內需即使增加,國內生產也不易恰好配合;在目前全球化的環境下,很多內需將會用在進口品,或以進口原料加工而成者,因而內需帶動成長的力量只剩一小部分。更嚴重的是,進口的增加需要更多外匯,因此除非出口也增加,否則貿易入超將大到無法承受。換言之,即使要多依靠大內需,出口的成長也仍然不可或缺。
2 ?# Y7 k4 \. j6 ^; {- H,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2 O( _ Y1 O @ E! L5.39.217.77:8898所以我們仍須努力發展未來的出口產業。然而這一年來政府這方面卻乏善可陳。政府產業政策的思維仍以降低成本和貿易障礙為主。但學者和前任政府早已指出;發展知識經濟,生產其他國家不會生產的產品,我們自然不怕外國的競爭、替代以及貿易障礙,也才能有持續的出口成長。希望政府能掌握這個重點,不要只期待擴大內需,更不要只等待外國景氣復甦自動使我國出口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