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毛細血管瘤

毛細血管瘤(Capillary Haemangioma)是一種較常見的小兒眼部良性腫瘤,因為其獨特的顏色及形狀與鮮紅色的草莓相近,故又被稱為草莓胎痣(Strawberry Naevus)。毛細血管瘤可出現在小兒身上任何地方,約一成會生長在眼瞼或眼眶位置。由於眼部附近的毛細血管瘤可以引致屈光不正,甚至造成弱視,所以病人需要轉介至眼科醫生診治。
5 W' L# J- m2 l. {7 J/ K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88988 y9 n  }8 U; ~8 X- s7 _8 r
毛細血管瘤其實是由許多異常生長的小血管組成。其成因至今依然不明,近年有文獻指出血管瘤的細胞和胎盤細胞表面蛋白相類似,因此醫學界猜測組成血管瘤的細胞可能源自母體內胎盤組織,但是至今仍未有結論。tvb now,tvbnow,bttvb2 F6 p% g* S  s9 M  T5 h
+ u( ^6 F8 \) n! }9 k
毛細血管瘤可出現在眼瞼表皮、皮下或眼眶內,亦可同時影響上述位置。位於表皮的血管瘤,呈典型鮮紅色的草莓狀。於皮下或眼眶較淺位置的血管瘤則較不明顯,呈灰藍色;家長可能留意到當病人哭叫時,血管瘤會變得較凸出和明顯。位於眼眶深處的血管瘤,如體積比較大,可能令眼球凸出。6 L, N5 [* g4 p; B

/ a/ V4 Z+ g" O4 k( G眼瞼下垂阻視野
9 c* ?! r7 y9 ?3 r, d) t5 d1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1 ]& U7 `; A% f/ ?6 ztvb now,tvbnow,bttvb一般毛細血管瘤在病人6個月大前已經出現,其後3至6個月會變大。大部分血管瘤體積會在病人一歲至一歲半的時候穩定下來,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年慢慢縮小及變淡。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約三成毛細血管瘤會在病人3歲時完全消失,7歲時完全消失的達七成以上。儘管一些血管瘤在剛開始時很礙眼,大部分於縮小後會變得不明顯,甚至不留一絲痕跡。
7 |0 j- t$ o- O6 ], W公仔箱論壇
. \/ y+ Q- r. i" f! M0 F5.39.217.77:8898
8 Z$ Q2 [* w: h5 z. }; C) G1 _" X6 ~/ f, ?6 B! w3 X% Q+ T/ W
除了影響外觀,毛細血管瘤長大時也有可能影響兒童的視力。兒童正常視力發展有賴雙眼的清晰影像,所以任何影響視力的問題都有可能引致弱視,尤其毛細血管瘤長大的時間正值兒童視力發展關鍵時刻。首先,血管瘤可能壓在眼球上,導致散光並影響屈光,繼而影響視力,嚴重可造成屈光性弱視。此外,毛細血管瘤亦可因其重量引致眼瞼下垂,遮蓋瞳孔,直接阻礙視覺中軸及視野,造成遮蓋性弱視。* P& H" H, s0 H

% i. v' n6 s4 d2 Z1 F6 f&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較罕見的併發症有可能出現在眼眶深處的毛細血管瘤。眼眶血管瘤長大時可擠壓眼球或眼球肌肉,引致斜視。眼眶最深處的血管瘤更有可能壓迫視神經,導致視神經萎縮,影響視力。
5 {) n" c. r  i, r# k/ I公仔箱論壇4 C/ {6 y! A$ |
當病人被轉介至眼科醫生診治時,眼科醫生會為病人作全面眼科檢查,包括視力、屈光、眼球運動、斜視遮蓋測試等。眼瞼表皮毛細血管瘤一般呈典型鮮紅色的草莓狀,眼科醫生一般都能從臨床表徵作出準確診斷。至於在表皮下或眼眶內的血管瘤,醫生則會安排磁力共振影像檢查,排除其他血管瘤或非血管瘤的罕見腫瘤,同時評估毛細血管瘤的大小及所影響的眼眶組織。% M6 W" t. ]( H' D& `
公仔箱論壇6 q1 B# |& K$ _1 o8 r0 n
多數會自行縮小5.39.217.77:88981 ]: B8 {0 l* w; j1 L0 s1 c( l. l, N
5.39.217.77:8898, N5 w4 N$ T8 j2 e& y
由於大部分毛細血管瘤會自行縮小,因此臨床定期觀察而不作針對性治療是其中一種合理的處理方法。眼科醫生會定期為病人檢查屈光和視力,如有屈光不正如散光等,則會處方合適眼鏡改善視力及防止弱視。若病人有弱視跡象,醫生亦會按情況處方遮蓋治療,藉遮蓋較好眼睛迫使病人多使用受影響的眼睛,從而改善弱視。
0 `8 @3 K, G, z# S* |公仔箱論壇
# x) o2 G/ ?- F至於針對毛細血管瘤的治療,要視乎血管瘤的大小、位置及嚴重性而定。較傳統的針對性治療有口服或局部注射的類固醇,可有效加速血管瘤的自動縮小。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包括生長遲緩、體重增加、血壓上升、血糖上升、骨質密度下降、腎上腺功能受抑等。局部注射類固醇則較集中,較少引起上述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但亦可引致皮下脂肪萎縮、表皮色素不均、青光眼和白內障等不良反應。更有罕見報告指出局部注射類固醇可經血管進入眼動脈,併發中央視網膜血管栓塞,引致失明。% g# U9 Z9 ]8 g  Y4 j, {5 l1 h% c

1 u, V. H/ ?+ [5.39.217.77:8898近10年醫學界發現口服「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藥」普萘洛爾(Propranolol)能有效加速毛細血管瘤縮小。由於普萘洛爾的功效顯著,副作用亦相對較口服或局部注射類固醇少,因此已經漸漸取締類固醇成為毛細血管瘤的標準治療。但普萘洛爾亦有一定副作用,包括血糖下降、低血壓、心跳減慢、支氣管收窄等,所以一般須由兒科醫生處方及監察服用後的反應。最近有報告指出,塗抹普萘洛爾藥膏亦能加速位於表皮的血管瘤縮小。
3 B  w- y# Y7 w: i  H) i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r' ]5 b5 w  h" h/ L* g6 H/ k2 I&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除了藥物治療,激光亦被應用於毛細血管瘤的治療。特定波長的脈衝激光 (Pulsed Dye Laser)可以用作減退表皮血管瘤的顏色,改善病人外觀。
" b" @; e3 ^; x5 `& N# X" f' G1 J% ^, d- S- e
總括而言,小兒毛細血管瘤雖會影響外觀,引起屈光不正或弱視等問題,但大多都會自行縮小,而且大部分病人經過適切的評估和治療後,都能完全康復。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