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血藥能減少心房顫動所引起的中風風險,惟發生緊急事故如交通意外等,薄血藥的藥效可令病人持續出血,增加進行急救和手術的難度,或會影響患者的生存機會。幸而醫學界成功研發出針對個別新一代薄血藥的「逆轉針」,供醫護人員於緊急情況下使用,令薄血功效於短時間內逆轉,讓病人可以接受所需的急救措施。tvb now,tvbnow,bttvb3 s8 N; v& S* f! w7 z8 `9 A; Z
公仔箱論壇* T2 ?/ H' o5 p, T4 ^: ^6 g
簡稱「房顫」的心房顫動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心律疾病,醫學界推算本港約有5萬名不同程度的房顫患者。公仔箱論壇7 R) B5 t% K$ q+ |
5.39.217.77:88985 T- A- M3 C5 J( L& [
由於房顫會令血液容易凝成血塊,一旦流到腦部便可以引起缺血性中風,因此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高5至7倍。而臨床研究更顯示,由房顫引起的中風通常涉及較大的血管,因此病情普遍較為嚴重,死亡率可高達兩成,殘障率更達六成。
) Q# F$ k; b4 ?- j# v1 P# n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E2 h: m# o) U* X: J+ c! h2 o
難止血礙救治
* ?5 B8 J! \1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V+ r3 S3 b4 o1 r
正因為房顫可引起中風及帶來嚴重後遺症,若醫生評估認為房顫患者有較高的中風機會,便會為患者制訂一系列預防中風的方案,當中藥物治療是重要的一環。
! ?( Z" {& U9 D9 z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j0 Z; m, i4 _6 Q& J
過去醫學界一直沿用傳統藥物「華法林」。華法林有助減低房顫病人六成的中風風險,但用藥限制較多,包括需要嚴格戒口,避免食物及中藥等相沖影響藥效,患者亦須經常抽血以了解體內的藥物水平,讓醫生按情況調校藥物劑量。不過,由於使用限制較多,病人的依從性相對較差,甚至因為用藥限制而拒絕使用。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0 t h! t! k/ K
- N1 b% l6 H" D' d4 x) u- H& |3 K5.39.217.77:8898數年前有新一代的薄血藥面世,病人用藥時毋須戒口,藥效也相對較為穩定,故不需要經常抽血或調校藥量,為病人和醫生免卻不少麻煩,亦令病人更願意遵從指示用藥對抗中風威脅。而新一代薄血藥已被國際指引列為預防房顫相關中風的首選治療。tvb now,tvbnow,bttvb5 U8 `8 ?& B" R* N
' }( G3 l% K( ^5 M" T7 O房顫會令患者的心房收縮不規則,導致血液容易滯留在心房及形成血塊,而薄血藥就能夠幫助減少血塊形成,令血塊流到腦部血管導致中風的風險大為減低。然而,正服用薄血藥的病人,在一些突發情況下,例如遇上嚴重交通意外,需要立即停止薄血藥藥效,以作緊急手術。
5 G& D) N' W. u& _/ t9 D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P F+ x A( K1 b( U( T
當然,意外並不常見,在日常大部分情況下,病人出現輕微出血現象,醫生亦可透過安排停藥一段時間等方法,逐漸降低病人體內的薄血藥水平。不過,意外就是難以預測,若遇到個別危急狀況,病人出現難以止血的問題,對醫生而言便十分棘手,也會影響或延緩救治。
4 n& h% }/ m4 A; F$ C9 k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I4 e2 O& x; U
恢復凝血功能
' d6 {, B! W" o- W" v8 |& v+ a$ d
2 }9 B+ K1 s+ U3 ~8 `tvb now,tvbnow,bttvb慶幸的是在醫學界積極研究下,已為針對個別新一代薄血藥研發出「逆轉針」,並且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讓醫護人員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解除薄血藥效,恢復病人的凝血功能,應付緊急情況。
- n) y9 D9 }$ t7 H- C$ c7 q8 |; x公仔箱論壇
]" Y3 w E, D公仔箱論壇醫學界相信「逆轉針」的出現,將可為使用新一代薄血藥的病人提供進一步的安全保障,讓他們更能安心用藥,亦讓醫護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更有效作出即時安排。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3 G: u& A8 ]' R: L
+ a a/ O9 I& B! @1 z) `
事實上,房顫患者要有效預防中風,不單講求藥物療效,醫生更要關注他們的理想生活質素,努力在兩者中取得平衡,因此在選擇藥物時,亦要仔細了解及平衡患者的實際病況及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