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全国的保龄球馆,现在在北京已经很难觅其踪迹。位于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附近的保龄宾馆球馆,也于年初关张,这意味着在北京市崇文区已无保龄球可打。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9 j) H" v! O' {6 y! R0 c/ R
实际上,从1997年保龄球走红到现在,球馆倒闭的速度就像当初走红的速度一样,绝对令人震惊——来自中国保龄球协会的消息,目前全国保龄球球道保有量不足十年前的十分之一,而这个比例还是很乐观的估计。
9 z2 C( e- M6 L+ S9 Mtvb now,tvbnow,bttvb
* L$ D+ F" x3 B: m8 `5 Z 全国保龄球道不足1000条 tvb now,tvbnow,bttvb* u6 o8 B; N' j& d* H/ @- i* r: v1 ^
公仔箱論壇/ [& `) u' {2 x! c$ `0 }% W; }8 t
北京目前营业性保龄球场馆已不到10家,其中位于望京的丽都保龄球中心和工体附近的“工体100”保龄球中心是目前经营较好的两家,分别有球道20条和100条,价格在每小时80元至150元之间。相对于一般保龄球每局10元,甚至三五元的价格,这两个球馆的收费在目前的业界绝对属于凤毛麟角。中国保龄球协会秘书长崔伟红告诉记者,丽都和“工体100”能达到这样的收费价格,和这两个球馆特定的消费人群有关。丽都位于望京的韩国人集聚区,消费者多为韩国人,而“工体100”位于使馆区,其主要消费受众为外国人。这些人收入相对较高,有一定的保龄球水平,基本上能保持一个规律的打球频度。但其他的球馆就没有这个先天条件了。 & E3 J) Y, ^* q7 q+ i& v
记者采访崔伟红时,恰巧其接到国际保龄球协会打来的电话,内容是国际保协会员国拥有1000条球道以上,需要向其交纳3600美金的额外会费。但崔伟红明确地告诉国际保协,“中国目前球道的保有量已不足1000条”。
* M3 r3 M A2 Y# G5 a6 c; V8 G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几年前非常红火的南京保龄球馆,曾经拥有600条球道,但目前想找一家球馆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南京只是一个缩影,崔伟红说,除了广东和黑龙江因为天气原因适宜室内运动,保龄球尚有市场外,其他城市保龄球的萎缩非常严重,“全国球道不到1000条,不是危言耸听”。
' _. k) f& T: g0 ^ }- j. o$ b公仔箱論壇! E" a) t7 n' p. X, E
“与其说陨落,不如说是理性回归”
5 R7 {( B2 M. i* X# E&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R( X2 n5 L1 s: l; f
是什么造成保龄球的大起大落?业内人士几乎异口同声,“非理性投资是根源”。
+ \) d1 G6 ? x/ Ktvb now,tvbnow,bttvb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舶来品”的保龄球刚兴起时被定义为贵族运动:每局30元至60元的价格,以每局15分钟计算,一小时消费在200元左右。加上配套服务,确实是工薪阶层难以承受的。但当时中国新兴的有钱阶层和白领,已经具备规模,并热衷于这一运动,打保龄球一度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当时价格确实不便宜,但是很多人愿意来玩,有钱人是不在乎这个的。还有一部分人是赶时髦,过来尝尝鲜。”一位有着近10年保龄球球龄的孙先生回忆说,1998年他来打球时,球馆里等待的客人经常排成长队。“有的人为了早点打上球,还要和球馆的服务员搞好关系,给他们一些小礼物或者多给一些小费。”
4 \8 J3 [! E1 U2 qtvb now,tvbnow,bttvb 在保龄球消费热中,球馆虽然投入很大,但一般两年多就能收回投资。红极一时的金坛保龄球中心创下了日收入14万元的纪录。这就给资本的疯狂涌入提供了动力。一时间,保龄球馆遍地开花,“贵族运动”不自觉地陷入了自身定位和市场之间的矛盾。为了维持生存,相互间价格战不可避免。于是,保龄球几乎一夜之间完成了从贵族到平民化的转型——每局从几十元直降到10元钱,甚至几元钱。
2 F9 i5 C: x" z# O公仔箱論壇 “市场到达顶峰时,商家的不正当竞争是令保龄球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北京市保龄球协会竞赛部负责人扈洋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中心保龄球主管王佳鑫告诉记者,一条球道投入一般需要30万元左右,而设备维护、水电、房租等成本折算下来,每条道每局的成本在5元以上。当时每局低于10元的价格,考虑客源不足的情况下,基本上无利润可言。何况当时保龄球被视为娱乐业还被加收20%的营业附加税,“没有利润,球馆只能倒闭”。 9 D; c. p9 U1 X8 F* [: w4 R
作为中保协的项目主管,王佳鑫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保龄球的变化:“与其说是陨落,不如说是理性回归。中国保龄球当时的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却涌入了这么多的资本,退出是必然的。”王佳鑫告诉记者,最近保龄球虽然还在萎缩,但已经出现了转机,下滑速度已经变缓。这在中保协看来已经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在河南,有一个球馆老板专门收购别人拆除的设备,但并不急于安装,他要等到市场回暖时大干一场。这说明保龄球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