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籍中的李淳風和袁天罡
* s K& ~) o- _) y! B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 _ e; l& d1 c' E
tvb now,tvbnow,bttvb$ m; d# L; T9 Q7 L s
李淳風、袁天罡都是唐朝名人,《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有他們的傳記。
/ f5 U9 D0 A' q! j' c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5 Y+ u% h: q: |1 {# r( ]+ d, |( b
※ 曠世奇才李淳風 ' l$ C' X \9 K% M0 o0 f
5 [# x. {9 y8 E! k: U; w
李淳風(602-670)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陰陽易學家,屈指可數的天文學家,還是唐朝著名的數學家、文史學家。 公仔箱論壇# S4 o1 Z* j7 @8 V0 d9 B3 \
李淳風的父親李播,是隋朝的高唐尉,頗有文采,注《老子》,撰《方志圖》,文集十卷傳世,后來棄官做了道士,自號黃冠子。李淳風深受父親影響,自幼博覽群書,精于陰陽、天文、歷算之學。
# u! e* D/ W8 g7 y- b4 \" T! dtvb now,tvbnow,bttvb
3 B, ^, p9 k8 h0 i! Q* Htvb now,tvbnow,bttvb1. 研制出「三重環」渾天儀
% a) Z4 m! o0 R$ R4 I- r( U3 x4 y
5 M- \/ w( a( O5 i' ytvb now,tvbnow,bttvb 下圖的「三重環」渾天儀,就是李淳風發明的。
4 {, O* b/ p9 J, q2 U8 s6 M z公仔箱論壇
4 O" m8 M' P" g; C
' E4 L; w$ G3 ltvb now,tvbnow,bttvb
9 a. ^0 G8 m0 _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古渾天儀,這種「三重環」結構是李淳風發明的。
' n. y; ~: x/ x- x' G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w+ c! E N5 w; \. ^; c0 z
) R/ b9 Z( h- p1 u$ Z公仔箱論壇 《舊唐書》、《新唐書》都記載了李淳風研制渾天儀。 公仔箱論壇6 a' l, K9 x4 l/ N
, \+ P5 g+ X0 v( O1 y- K* q公仔箱論壇 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李淳風在古代渾天儀的「兩重環」之間,加進了稱為「三辰儀」的中間重環,成為「三重環」結構。該渾天儀結構更加精妙,三重環可以相對旋轉,星體運行變化盡在其中。
% ]5 k* A3 S" K |
6 E0 @' N E9 F公仔箱論壇 后世的渾天儀都是模仿上述結構,如上圖,只是零件略變而已。
3 n+ @! D% g$ ttvb now,tvbnow,bttvb
, r# j1 R" S2 M/ M5 [7 X) K: g+ | 李淳風的「三重環」渾天儀和他新著《法象志》七卷,得到了太宗的大加贊賞,李淳風因此升為「凝暉閣承務郎」。tvb now,tvbnow,bttvb3 |2 P$ [: r0 E- H'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j; h* P1 Q( ]
2. 我國歷史上首次精確地預測日食 5.39.217.77:8898! }" j) R' {$ @
公仔箱論壇( k. q% i& G G3 l
在有記載的史料中,李淳風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準確預測日食的科學家——精確得「不差毫發」!
/ D# ]% Q8 L4 }; |5 i- k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I" `# F# E; g+ f# [
據唐朝劉餗(音:速)著的《隋唐嘉話》[5]記載:李淳風校成新歷,稟報太宗說要發生日蝕(食)。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5 m5 g6 r$ W7 w
1 j+ C; v! J2 t7 }+ H5 w+ z2 k9 ?tvb now,tvbnow,bttvb 古代認為日食是不祥之兆,而且當時是沒人能預報日食的。太宗有些不高興,對李淳風說:如果沒有日蝕,愛卿你怎么辦?
) r5 y( U3 F/ e I% g( Atvb now,tvbnow,bttvb( Z* l. N% w! R1 n' i
淳風曰:「有如不蝕,則臣請死之。」
1 `( U! `1 e( W3 X- h公仔箱論壇
. D1 x0 r/ q/ d) S; v' t$ ` 到了說要日食的那天,太宗在庭院里等著,看著沒有日食的跡象,就對李淳風開玩笑說: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別。' r0 K$ C/ T$ n4 x
3 B5 r( i' B" _: X. f1 a公仔箱論壇 淳風對曰:「尚早一刻。」他指著日晷的指針影子說:「至此而蝕矣。」 % P" P5 u4 x/ M! S1 @% S( a
' B# e, T1 A. b0 h' c 果然,「如言而蝕,不差毫發」。
5 A3 b/ b2 M7 c# v9 D5 Q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3 k5 Z/ G6 t! B" k%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