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第十六幅
學名:Apolemichthys Xanthopunctatus
中文名:火花,金雪,金點阿波魚,金點仙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 吉柏特島到列島群島。 記錄來自克平馬拉奇島環礁 (加羅林群島東部) ,諾魯,廣東 (鳳凰島) , Howland ,麵包師傅與扇形 (列島群島) 環礁了。身體黃褐色的有很多的明亮檸檬的黃斑; 頭部黃色, 吻部帶紫色的, 前額具有一個黑色的斑點大約等於眼直徑; 背鰭、尾鰭與臀鰭黑色的有淡藍色邊緣。在峽道與外礁斜坡與峭壁深度 10-65 公尺中見到了。 吃海綿與被囊類。 單獨,成對或形成小群魚群雜食性,體長最大30公分。

第十七幅
學名:Apolemichys Griffisi
中文名:格士,霸王神仙,格裏菲斯阿波魚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 印度-馬來區域向東至列島群島。發現於外礁斜坡與陡峭的海峭壁了。 獨居性或成對或形成小群魚群; 罕見到稀有的.吃海綿與被囊類。 雜食牲,體長最大34公分。

第十八幅
學名:Holacanthus bermudensis
中文名:藍仙,百慕大刺蝶魚
地域:分佈於西大西洋: 百慕達群島, 巴哈馬與外海的美國佛羅裏達南部到墨西哥灣。 也到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背鰭與臀鰭與尾鰭的軟棘的部位有寬的黃色邊緣。 在前額上的深色的斑點缺乏鐵青色環。 稚魚藍色,帶, 最後具有突出的條紋直線.胸鰭基部地是藍色的, 清澈的末梢部地, 具有一個分開兩者顏色的寬的黃色條紋; 腹鰭是淡黃色的。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稚魚在峽道與在近海岩礁上.主要吃海綿。體長最大45公分,水質要求高。

第十九幅
學名:Holacanthus townsendi
中文名:湯臣
地域:分佈於加勒比海珊瑚區,雜食性,體長最大45公分。

第二十幅
學名:Holacanthus ciliaris
中文名:太后,女王神仙,額斑刺蝶魚
地域:分佈於西大西洋: 美國的佛羅裏達與墨西哥灣到巴西。 中東大西洋: 聖保羅岩礁,尾部與胸鰭完全黃色。 在前額上的黑色的斑點有鐵青色斑點而且包圍狹窄的, 鐵青色環。 在胸鰭基底的大藍色的斑點.成魚在邊緣上發育矮棘。 大的成魚的顏色用橘黃色的邊緣到鱗片是帶紫色的藍色; 頭部眼睛上方深藍色, 下面黃綠色的; 嘴,下巴,咽喉,胸與腹部帶紫色的藍色,棲息於珊瑚礁了。 通常單獨地或成對出現。 優美地在海扇,海鞭子與珊瑚之間移動。26件標本的胃內含物指出此魚種幾乎只在被附加少量的藻類,被囊類,水息蟲與苔蘚蟲類的海綿上吃。 幼魚剔啄體外寄生動物從其它的魚身上。雜食性,體長最大40公分,水質要求高。

哇~你真的是個超級魚迷﹗
maye2328 發表於 2009-6-3 05:22 AM
多謝欣賞。
第二十一幅
碟魚科
學名:Chaetodon Tinkeri
中文名:丁卡氏碟,坦克蝶,黑丁,丁氏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 從前知道是夏威夷群島的特有種。 記錄自詹斯頓島 與馬紹爾群島了。在列島群島與馬貴斯群島中被 斜蝴蝶魚〔Chaetodon declivis〕 取代了。有別於 C. flavocoronatus 在後頸上藉著缺少寬的黃色條紋,時常發現於陡坡的鄰近區域,獨居性或者成對而且偶見於小群魚群。 吃多種浮遊生物與底棲的生物。雜食性,體長最大18公分,建議上限
水溫23度至26度。

第二十二幅
學名:Chaetodon declivis
中文名:金丁卡氏碟,簡稱金丁,斜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東印度洋: 聖誕島.中太平洋東部: 列島群島與馬貴斯群島,發現在岩質與砂質底部上了。雜食性,體長最大12公分。建議上限水溫同黑丁一樣23度至26度。

第二十三幅
學名:Chaetodon flavocoronatus
中文名:皇冠丁卡氏鰈(被譽為鰈中皇者)簡稱皇冠丁,皇冠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關島的特有種。已知只來自被在深度超過 30 公尺採集到的一些標本沿著 Orote 半島,關島的水流沖刷海峭壁。雜食性,體長最大15公分,建議上限23度至26度。

第第二十四幅
學名:Chaetodon mitratus
中文名:深水碟,西非蝶王,僧帽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 已知只來自蘇門答臘模裏西斯,留尼旺島,馬達加斯加, Amirante ,聖誕島與可可-基靈群島環礁南方了。 可能廣泛地熱帶印度洋的島嶼周圍分佈了。這隻深棲性的蝴蝶知道的不多,但是最近的觀察指出它能形成多達 5個個體的小群魚群而且在碎石區域中或在黑珊瑚與海扇的成長之中居住於陡峭的外圍礁石海峭壁。雜食牲,體長最大13之公分,上限水溫23度至26度。

第二十五幅
學名:Chaetodon burgessi
中文名:皇帝蝶,波斯蝶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菲律賓與東北方的婆羅洲到弗洛勒斯海與波納佩島。 最近記錄自東加。身體是白色的有橫過身體 , 從第一背鰭棘的起點到臀鰭的柔軟部位的第一個的寬的斜黑色的斑紋, 第二個從正好前面的垂直地越過眼從前額延伸關於胸鰭的水平的腹部後方終點在 , 與第三個連續的背鰭。出現於海峭壁柳珊瑚與黑珊瑚是豐富的哪裡。 通常在深度超過 40 公尺, 但是在一些局部地區中非常水淺的. 成對出現.它在水族館生存良好並且被輸出從菲律賓。雜食牲,體長最大13公分,上限水溫23度至26度。

第二十六幅
學名:Chaetodon daedalma
中文名:黑蝶,繡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西北太平洋: 琉球,博寧島與伊豆島與日本南部的主要島的周圍。棲息於清澈而外部的水域; 通常深地超過 10 公尺處。 成魚超過 10個個體形成魚群而且在一個寬的區域上移動。 偶然地由日本水族館畜養於繁殖場了但是被很少地輸出。雜食牲,體長最大20公分。上限水溫23度至26度。

第二十七幅
學名:Chaetodon paucifasciatus
中文名:紅海紅尾蝶,紅尾箭,稀帶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 紅海與亞丁灣。發現在珊瑚與碎石區域上了, 成對或形成小群魚群。 吃珊瑚蟲,柳珊瑚,藻類,多毛類的蠕蟲與小型甲殼動物。 卵生的 ,一夫一妻的.這個吸引人的魚在水族館環境方面生存良好因此高度地被玩家珍視.雜食牲,體長最大15公分,上限水溫23度至27度。

第二十八幅
學名:Chaetodon mertensii
中文名:橙尾蝶,默氏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 琉球群島到菲律賓而且延伸至羅得豪島,拉帕島與 Tuamoto 島。 在印度洋被 馬達加斯加蝴蝶魚〔Chaetodon madagascariensis〕 取代了, 在東南亞的 紅尾蝴蝶魚〔Chaetodon xanthurus〕 , 與在紅海的 稀帶蝴蝶魚〔Chaetodon paucifasciatus〕。體色是側邊上白色的有 4-5 鋸齒形的黑色條紋。 軀幹的後面的部分,毗連的背鰭與臀鰭與尾鰭的後面的部分是黃色的。 一條垂直的黑色橫帶越過眼跑 (不間斷的) 。棲息於深的潟湖與臨海礁石。 各別地或成對出現。 吃藻類與小型底棲的無脊椎動物. 卵生的.可以和 C. xanthurus 雜交。雜食牲,體長最大15公分,較常見的品種。

第二十九幅
學名:Chaetodon semilarvatus
中文名:紅海黃金蝶,金蝶,黃色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 紅海與亞丁灣。一種常見的種 發現於區域了在哪裡有豐富的珊瑚成長。 時常出現成對或小群魚群。 偶然地觀察一個靜止的位置中盤旋長時間 Acropora 碟珊瑚的岩架下。雜食性,體長最大23公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