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區的農戶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已經自發以農業合作社的形式進行規模種植,並以共同品牌銷售農產品。如此有利于降低監管成本,有利于保證農產品安全。6 \& P8 `; }4 E2 k, M5 w
據新華社報道,一根豆角被“喂”了11種農藥,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種農藥,剛噴過農藥的蔬菜第二天就被採摘下來,運往市場銷售。在這個從田園到餐桌的途中,這些本來不應該出現在餐桌上的蔬菜,最後還是一路綠燈地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1 h: H1 n$ Q: w2 F, K
有關部門的回應倒是“實在”:既“管不住”又“管不全”。“管不住”是由于我國的蔬菜生產缺乏規模化經營,大都是以一家一戶種植為主,由此導致在源頭上監控蔬菜安全的難度極大;“管不全”是指批次抽檢實際上是依據工業化生產的模式而設立,與一家一戶的種植方式不符。在這種模式下,單個批次的安全與否,並不能夠代表真正的安全程度。' A2 W( U5 f) l) F; G7 q7 ~- n. b2 v
盡管這些說法並非全無道理,但也不能成為監管不力的借口。新聞中一個批發市場的負責人直言,“我們沒有農殘檢測設備,縣裏面1年能過來檢測1至2次就不錯了。”監管部門因為“管不全”就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顯然是明顯的失職瀆職,沒有嚴厲的問責,有關部門就沒有“管”的動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5 o3 S U# }) ^
當然,“管不住”、“管不全”的說法,的確也指出了在缺乏規模化經營的前提下,農產品安全保障面臨的困境———農戶的道德自律成為最主要的約束機制。而市場上如果存在著不自律的種植戶,那麼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用農藥者有更高的產量和收入,那麼所有的農戶都會使用農藥。
1 @: \5 G5 Z; ?: {( K5.39.217.77:8898 那麼,在農戶分散經營的現階段如何達到農產品安全?
, Z9 `0 ~6 X+ v/ |, A# i( Y 在我看來,除了強調政府部門的監管之外,還應注重種植戶的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可以設想,如果特定區域的農產品都冠以某種品牌,那些在實際上並無法律關係的農業種植戶以品牌的方式聯係了起來,一旦某個農戶的產品被查出質量問題,就會傷害整個地區的農產品聲譽,如此,農業種植戶就會更加自律,並會相互監督。
( G6 }. D. o7 |7 z 當然,這種“品牌聯盟”不能強制推行,有關部門可以從中引導,讓農戶認識到這種有利于消費者甄別產品信息的制度,在本質上也有利于生產者提高收入,從而讓生產者主動結成“品牌聯盟”。事實上,不少地區的農戶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已經自發以農業合作社的形式進行規模種植,並以共同品牌銷售農產品。5.39.217.77:8898& W2 q& j3 e- H
當一個監管者面對5萬個生產者時往往難以監管到位,但面對50個生產者時卻會有辦法。同樣的道理,同一品牌的供應商可以對不同組別的種植戶的產品進行批次歸類,這樣一來,原本只適合規模生產的批次檢測,也可以在小規模種植的農產品上適用。而對監管機構而言,這樣的檢測成本就會更加低廉,不能再拿“管不住”和“管不全”做借口。(傅蔚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