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工商局長”無論是大鬧報社,還是封鎖消息,都是為了個人利益,可以說是赤裸裸地站到了臺前,直接與媒體“對抗”。5.39.217.77:88987 V, G w0 L! N" c
從遼寧西豐“進京抓捕記者”到浙江遂昌“通緝記者”,一係列事件呈現出地方政府、官員與媒體之間的復雜生態。近日沈陽沈河區工商局局長楊曉松,給我們提供了又一個極端的個案。
; q+ {' p1 b. m- {tvb now,tvbnow,bttvb 記者報道了楊曉松家人開的面包店所售粽子有問題,這位局長大鬧報社、毆打記者;事後,他又動用多方力量封鎖消息,讓報社不要針對此事發稿,也不要接受別的媒體採訪。在種種“防火防盜防記者”的新聞舊聞中,官員還只是隱藏在地方利益、部門利益之後,只能讓人猜測其中的“政績動機”“利益交換”。這位“最牛工商局長”無論是大鬧報社,還是封鎖消息,都是為了個人利益,可以說是赤裸裸地站到了臺前,直接與媒體“對抗”。
+ m/ _- _0 j6 O* ~5 e# R 如果說“粽子引發的鬧劇”只是一個公民和一家媒體在一篇報道上有爭議,還多少帶有個人行為的性質,那麼,動用多方力量封鎖自己大鬧報社的消息,就遠遠超出了私人行為的范疇。
( k2 Q X+ I4 T9 D& Ftvb now,tvbnow,bttvb 不難想象,所謂“多方力量”,要麼是報社的管理部門,要麼是報社的金主。動用這些力量的方式,無外乎打招呼、寫條子甚至塞票子。要動用這多方力量,楊曉松肯定需要調集自己局長身份帶來的資源——或是權力,或是人脈,或是影響力。其目的,是要解決自己的麻煩:鬧大了會損害自身形象,影響仕途升遷,網友關于面包店投資資金來源問題的質問,正是明證。 9 J3 G, d' \ g/ w& f
從這些角度看,楊曉松動用多方力量封鎖消息,已經不再是面包店和報社之間私人利益的糾葛,而是公權力的使用者利用手中權力壓制輿論和批評,是濫用權力。 tvb now,tvbnow,bttvb2 g$ H* e* Y% U9 T; p( E
退一步說,即便是為了家人或私人的利益而大鬧報社,也無法回避自己領導幹部的身份。一方面,大鬧報社、毆打記者已涉嫌違法。現代社會,無論是誰,都應該在合法、理性的前提下解決問題,遑論代表著黨和政府形象、手中握有公權力的國家幹部了。另一方面,領導幹部的個人身份和職業身份,往往難以清晰區分,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他們更不能隨心所欲。更何況,在大鬧報社時,他還開去了兩臺公車(不帶工商標志),如果所帶之人,也是工商局的工作人員的話,那就更是假公濟私、以公為私了。
1 z) |7 j1 N; V6 P- J4 }公仔箱論壇 面對媒體,局長能如此有恃無恐地站出來,正是因為手中的權力。在找人論理時,可以帶上公車、亮出身份震懾對手;在事情鬧大後,可以上下其手、左右逢源封堵消息。這些或許才是此事的關鍵所在,正是權力在平時就被驕縱、被濫用、被當做實現個人利益和私人目的的手段,才上演了這樣一出鬧劇。各種“最牛官員”的層出不窮,各種“雷人官腔”的脫口而出,也無不源于此,折射出的官員私利的擴張、權力的驕橫,如果不加以遏制,確實是危險的“執政之敵”。(張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