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聯合北京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的“圓夢計劃‧北大100”22日在廣州開班,來自廣東各地企業的100名新生代產業工人在主辦方的全額資助下,攻讀北京大學網絡遠程教育本科學位。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表示,廣東將不斷整合資源,復制推廣“北大100”模式,爭取每年形成百個“100”——每年萬名農民工接受各類培訓教育。公仔箱論壇8 r( } i E0 _# u2 X7 }% m
! a y+ a- O @; X/ t, H這一消息剛一公布,就有人譏刺這是作秀了。不過在我看來,這很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石破天驚之舉,是一場真正的教育改革,必將對中國的高等教育,乃至未來社會的發展,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7 D/ A- M9 U c! E" t( I0 ctvb now,tvbnow,bttvb
& F( R. M: i& h3 l k1 n- c中國三十年多來的教育改革,一開始就是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號下展開,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完全無害的口號,其實體現的卻是一種精英教育理念——教育不是為了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而僅僅是為了培養和發現人才。上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市場化邏輯在教育領域裏的展開,教育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投資行為,優質的教育逐漸被來自富裕家庭的子弟所壟斷,也是一個不爭的社會現實。5 o7 t* k& u+ {/ l% v4 l
d! J% K6 @0 U' W+ A/ [tvb now,tvbnow,bttvb但是精英教育存在著巨大社會隱患。首先它把大部分的學生培養成了失敗者,因為能夠最終成為“人才”的終究是少數;其次,也最讓人擔憂的,是精英教育不能彌合社會的斷裂,反而加劇了社會的斷裂,出身草根家庭的年輕一代失去晉身社會中上層的希望,形成了“草根——精英”嚴重對立,“仇富”、“仇官”情緒也開始蔓延。這些都不能不影響到中國社會的和諧。
1 l* L B1 g% p( l' D5.39.217.77:8898$ P% `1 X" D: v( [; O
其實,中國一向有重視平民教育的傳統,孔子就曾經提出過“有教無類”的思想,民國時期也有一些優秀學者致力于推廣平民教育。新中國成立後,由于新政權的人民性,更是為了把教育普及到工農大眾當中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全體人民的教育水平迅速提高,文盲率迅速下降。2 H! L- Q# J7 z/ u0 r; A
tvb now,tvbnow,bttvb- P/ D0 A+ I) c1 c7 u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圓夢計劃‧北大100”可以說是對中國源遠流長的平民教育傳統的一次回歸。其最大的意義在于,可以讓農民工以比較低廉的成本享受中國最優質的教育,農民工學員不僅可以免于被高考門檻所阻攔,也可以免于天價學費之不能承受之重——如果這也叫作秀的話,那我真的希望各地都能按照廣東的模式作一作秀。6 |. v: B2 n& H- x& e4 E
3 O7 G9 W4 V! F4 V% K現在,“圓夢計劃‧北大100”在廣東即將全面推開,每年百個“100”的規模,將確保每年有上萬名農民工獲得深造的機會,而北大也將為農民工設計貼近工作生活、係統實用的課程。這種招生的規模與貼近性,說明“圓夢計劃‧北大100”不是一場“秀”,而是創造了培養農民工的新模式,這種模式將成為中國農民工向上發展的重要橋梁,成為中國教育發展史的一個新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