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吳慧禎報導】近40歲張姓男子是電腦工程師,生活日夜顛倒經常熬夜,近日胸部出現小紅丘疹,本不以為意,直到皮膚密集地出現紅疹及水泡,甚至出現如電擊般的間歇性刺痛,以及如火燒傷的灼熱感,痛到真的忍不住了才急忙就醫檢查,原來是罹患「帶狀疱疹」,整整痛了好幾個月!
- J- x+ t2 Z5 P7 ^1 t公仔箱論壇' N* J* _% x8 e9 ]; ^% [0 _
過去,帶狀疱疹被認為好發於較年長的族群,如今發作年齡早有年輕化的趨勢,立達診所院長吳鴻誠醫師指出,罹患帶狀疱疹的年輕世代正在增加中,可能跟青年人往往作息不正常、熬夜工作或生活壓力大有關。
" C/ Z. u9 `0 {5 v5 _-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x% Q9 d9 t# N: h& P2 j
為什麼會發生帶狀疱疹?帶狀疱疹跟水痘有關? : Y' p$ r( `/ }; i
x' W# E, F% ?4 y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感染所引起,也就是俗稱的「皮蛇」,它的名字恰如其份地形容帶狀疱疹在身上的分布。初次感染病毒多為兒童時期,病毒藉由飛沫傳染,在咽喉部黏膜繁殖入侵,之後進入血液循環到皮膚且大量複製,並在表皮表現,也就是我們說的「水痘(Chickenpox,或稱Varicella)」。水痘痊癒後,殘留的病毒潛伏於神經節中多年,成年後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伺機活化。
' e- v5 J7 \/ n1 L5.39.217.77:8898
$ Q% `' W$ p2 Q' l& y5 [/ ?4 P" N臨床統計,得過水痘病毒的人,一生約有1/3的機率會再罹患帶狀疱疹。吳鴻誠醫師指出,帶狀疱疹病毒潛伏於顱神經(Cranial nerve)或脊髓神經背根神經節(Dorsal-root Ganglion),當體內有極高的免疫抗體循環監督時,帶狀疱疹病毒會一直潛伏不敢作亂;然而,當疲勞、睡眠不足、生病等,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帶狀疱疹就容易登門入侵。總而言之,千萬不要以為只有長輩才會發作,事實上當免疫力低下時,就很容易引發疱疹! ) C) ~. C9 o& a4 }
2 f, t' Y8 y' F& |$ D. {% S) ]$ jtvb now,tvbnow,bttvb別小看帶狀疱疹,拖延就診危及生命 公仔箱論壇' S* P/ A& S. m! b+ S" I1 e8 L
) y7 [9 `7 [+ h$ M! P
帶狀疱疹通常以胸部、臉部、腰部、頸部較常見,也可能遍佈全身。初期會覺得身體輕微刺痛、癢癢或灼熱感,約4~5天之後皮膚出現水泡,伴隨而來的就是椎心刺骨的劇痛。
t6 } a$ x- v1 btvb now,tvbnow,bttvb
+ k& i! D* p2 C5 x$ B- I5 ytvb now,tvbnow,bttvb通常,帶狀疱疹患者在投藥後兩周漸漸結痂,皮膚水泡與皮膚潰瘍都能慢慢癒合;但也有患者形成「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持續其神經病變疼痛長達數個月或數年之久,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質。 tvb now,tvbnow,bttvb3 A9 R q5 J6 g2 }2 {; R8 a
: u4 t7 a" Z* @0 L
吳鴻誠醫師呼籲,一旦察覺自己疑似皮蛇症狀,應儘早就醫切勿拖延;一但錯失及早介入治療的黃金時間,讓病毒大舉進攻,入侵三叉神經或薦神經叢,可能導致患者潰瘍性角膜炎、失明、耳聾,或泌尿生殖方面等疾病;病毒一旦跑到中樞神經,還可能引發腦膜炎,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6 k5 m7 j8 \8 C% L7 _* R公仔箱論壇
+ ]- s* r* u4 Y8 i* v' wtvb now,tvbnow,bttvb別痛到撐不住!減緩皮蛇的五個小幫手
# j- i) V1 q/ d2 y, z+ x n6 [; htvb now,tvbnow,bttvb. t4 s6 m& T. A4 J4 G
預防帶狀疱疹最好的方法,就是維繫良好的生活型態,均衡飲食、定期運動、保持紓壓和充足睡眠是不二法門。立達診所院長吳鴻誠醫師說,一旦被確診帶狀疱疹,只要把握以下5個要點,對減輕帶狀疱疹症狀及縮短病程都是有幫助的:
Z7 |$ b/ B( {& t;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 b* t% J8 Z4 [5.39.217.77:8898- 出現發高燒、咳嗽、頭痛等症狀立即就醫。發現疑似症狀時應盡速就醫,勿聽信偏方,應交由醫護人員處置。
- 紅疹、水泡發生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越早服用越有效,可大幅縮短未來神經痛的時間。
- 穿著寬鬆衣物,避免壓迫患處磨破水泡導致潰爛感染,留下疤痕。
- 輕微疼痛處冰敷,若無法忍痛,可請醫師開止痛藥,醫師在評估肝腎功能後,依照疼痛的程度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提供適合的止痛藥。
- 均衡飲食、多休息、減少壓力。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規律時間作息、避免熬夜,藉由提升免疫力來對抗病毒。
* N4 a3 ]! A7 y% R y* E
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建議優先預防
8 K1 D3 l8 G* W" F. ]% ~
o2 y: L! Q% [5 y& B5.39.217.77:8898
& ^5 B }0 [$ S*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i. K0 r6 P: i P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88988 M# u7 q c+ }4 f6 v, J# G* q/ u
臨床數據顯示,帶狀疱疹好發於年長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其發生率與嚴重程度隨著年齡而升高;吳醫師說,患有惡性腫瘤的病人,也比較容易發生帶狀疱疹。每年全台感染帶狀疱疹就醫的病患多達24萬人左右,67%的病患年齡在50歲以上。 5.39.217.77:88989 H: U9 R+ i) l4 h
tvb now,tvbnow,bttvb( V7 r$ x& A- k2 v( M5 n- X
臨床研究顯示,最有效降低帶狀疱疹的發生就是施打疫苗。帶狀疱疹疫苗(Zoster Vaccine)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其病毒株和水痘疫苗相同,只是成人施打劑量較高,約等於14劑的水痘疫苗,藉此降低病毒活性。
% W: @0 s( H0 y, P' P2 Y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g2 R8 v% m4 j- ? ]
疱疹疫苗目前在台灣屬於自費疫苗,衛福部建議,50歲以上成年人未曾接種過帶狀疱疹疫苗者,無論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的人,皆可考慮接種1劑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提升保護力。 5.39.217.77:8898! H6 Q" V# o5 ]' H9 c# a
6 U) ^! m7 r( n7 g- @
5 i2 F, m+ M' o0 I. J5.39.217.77:8898慢性病患者,更要增加保護力
" N* N& v1 d( c5 V
0 X' n* U& L, B5 N+ Z y- A8 c3 f9 w1 Qtvb now,tvbnow,bttvb疱疹疫苗的成效好嗎?吳鴻誠醫師指出,各國臨床經驗顯示,施打疫苗後約有70%的保護效果,其餘30%即使發病,長水泡及神經疼痛等症狀也會比較輕微,不易產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等併發症。此外,疫苗注射的副作用不多,少數人可能出現頭痛、輕度,發燒等,不適情況大概維持1至2天後會自行緩解。 公仔箱論壇: ~/ J4 s- w# R
9 V0 O1 h! d0 O9 ]( }8 K) H3 C「畢竟對容易生病的人而言,有疫苗能遠離疾病威脅,仍是有好處的。」吳鴻誠醫師進一步建議,年長、平時免疫力低下者,尤其長期壓力、過度疲勞、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與醫師討論自身身體狀況許可後即可施打疱疹疫苗。他也提醒,疱疹疫苗可以跟流感疫苗同時注射,但建議施打不同部位,若是肺炎鏈球菌疫苗則建議與帶狀疱疹疫苗注射相隔一個月,以免效果減弱。.
+ q1 r4 d8 b% Ztvb now,tvbnow,bttvb2 k% l) B( H5 z% u8 v6 A% ^
1 `6 e0 x1 H# _$ A, g" g哪些族群不適合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公仔箱論壇% k# k/ V5 K7 w9 _' U; o5 k+ m
tvb now,tvbnow,bttvb# @/ h. @: Y0 b; x7 w1 d' e: R
吳鴻誠醫師指出,根據臨床經驗,以下幾種情況的人不建議注射疱疹疫苗: 0 y, d% r1 n1 S' ?8 d
1 q# _: R, a0 t; a5 k) W+ I6 w: ~% V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n3 ~; b. @. y% a
- 先前接種疫苗任一成分,曾發生過敏反應的人:依據仿單成分,對新黴素(Neomycin)發生過敏;對蔗糖、磷酸鹽、麩胺酸鹽、以及明膠等發生過敏(作為安定劑)者,都不適合施打。
- 免疫不全的病人: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其他侵犯骨髓/淋巴系統疾病、HIV/AIDS所引起的免疫抑制、細胞性免疫功能不全等,都不適合施打。
- 活動性結核病的病人:這類疾病屬於結核體內再活化,病人免疫能力不佳。
- 懷孕婦女:女性接種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
- 剛接種其他活性減毒疫苗的人:施打活性減毒疫苗(例如MMR、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的人,應注意需間隔至少28天以上才能再施打疱疹疫苗。
% M r) w" W3 r% ?) R$ y* H& Ctvb now,tvbnow,bttvb醫師強調,無論個人是否符合帶狀疱疹疫苗注射的適應症或禁忌,都應該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施打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