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處境一向很困難。六十年來差不多每二十年就得脫胎換骨一次,才讓自己在逆境中繼續前進。 第一次發生在七○年代初期。當時全方位支撐台灣二十多年的美國為了「聯中制蘇(聯)」而驟然「棄台」。為挽狂瀾於既倒,蔣經國總統決定動用大量財力人力,把台灣經濟在最短時間衝上一層樓。這個成功的轉型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也讓台灣屹立不搖至今。5.39.217.77:88988 C3 ]& _+ n0 j! J' I
第二次脫胎換骨是九○年代初期的民主化。前面二十年的快速經濟成長不可避免地帶動了社會多元化、思想自由化、及政治民主化的浪潮。新任總統的李登輝先生順勢推動民主改革。這也讓台灣在兩岸和平競爭的態勢上,相對於經濟「改革開放」剛起步的中國大陸,持續保有領先差距。tvb now,tvbnow,bttvb# W8 ^ R) ?* `5 \9 ^% d# q) |
二十年後的今天,台灣民主明顯罹患了嚴重的民粹重症。首先,民粹讓我們集體向內看,渾然不知長達十二年(2000-2012)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不僅遠遠不如中國大陸,也落後於包括印度、越南、印尼、星、菲、馬、泰、韓等所有鄰近國家。
6 ~/ T. r0 ]0 \1 h5 Z3 u* ?民粹還給部分民眾與政治菁英帶來「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錯覺,以為民主的台灣可以任意衝撞國際社會的紅線,而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公仔箱論壇9 ^0 [4 S- o& A2 F! E0 `" U$ @$ v$ z f
民粹更讓我們忘了反省自己的民主其實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譬如:9 `$ q' o, H) D4 S/ s/ j) Q+ b
為什麼台灣人人一張嘴,可以隨興發表高見,卻缺乏有效機制把這些不同意見整合成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公仔箱論壇/ e, }; q" j; l9 C+ i9 \8 q
為什麼直接民選後的三位總統越來越受制於一時或一事的民調,而不是前瞻而宏觀地帶領國家的整體發展?
6 R% [+ w. e0 e& _- g0 I0 t2 E為什麼總統聲望探底的同時,其他公權力(如在野黨、立法院、媒體)的聲望也都低得難看,甚至不如總統?為什麼在野黨不能提出解決方案,而只會讓問題更複雜難解?為什麼立法院鬥爭多而立法少?為什麼媒體只煽情而不傳播有用的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 l- l2 g8 k1 Z y4 w- l* x& r
為什麼其他民主國家的政黨可以在競爭中合作,而我們藍綠卻相視如寇讎?5 m* v# W0 D6 a7 |+ {
這許多為什麼讓台灣長期陷在「自由有餘、治理不足」的困境裏,政府機器一直在空轉,社會人才一直在流失,國家競爭力一直在衰退。
' X3 x' V. H% }' |: {tvb now,tvbnow,bttvb今天的台灣必須再次脫胎換骨,才能跳出當前民主治理的困境。不容諱言,今天馬總統的權力不如當年蔣李兩位總統那樣集中,所以脫胎換骨的難度會更高。但事不是不可為,也非試試不可,因為再空轉三年,台灣民粹恐怕只會更惡化,台灣民主很可能會由從前的模範生變成國際及大陸民眾心目中的負面教材。到那個時候任何人、任何黨執政,政績會更好嗎?贏了政權的人會不會反而輸了國家? 5.39.217.77:88985 T, g2 y9 x3 Y8 u
因此當前要務不應該只為經濟而拚經濟,反而應該要理順台灣內外的政治關係來救經濟。這個大工程需要許多人同心協力才可能有成。在台灣內部,朝野和解應該是頭等大事。有了它,再加上立院本身的變革,立法院或許更能為民謀利。行政部門可以全面主動檢討不合時宜的法令,不要等到下一個吳寶春才被動修改。媒體可以自我克制民粹傾向,擴大國人理性視野。這些改革只要啟動一項,就可能出現國內政治的良性循環。面對外在環境,朝野可以更積極探索任何具創意的安排,讓兩岸關係更安定,而我國際參與也更充分。- w! c* M$ y; F p7 X# B# q
能夠這樣,民間信心上升自然會帶動投資與消費,經濟自然會好轉。脫胎換骨後的台灣也自然更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 G- g& F- ], W+ A8 G1 e(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台北論壇董事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V6 o9 k6 @- i R
$ P( q- n9 S3 t1 _8 k2 q' k
* n: @; K6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