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東西南北:歷史的沉澱 (安裕) - 安裕

; {! K+ w% J# ~$ c(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f+ \0 _/ d* O
4月9日,佔中案審結,九子被法官裁定罪成。同日下午,是「求情程序」的開始。九個人裏最年長的朱耀明牧師讀出他的陳詞,全文7,150字,從「在我心中,在法庭的被告欄,是一生牧職最崇高的講壇」說起,童年目睹土地改革運動人民犧牲,說來到香港的第一天就做學徒,後來進入神學院,1974年到柴灣浸信會;然後是迤邐至今45年的親炙香港的生命歷程。這當中,有香港故事,民主故事;有最後一里故事,雨傘運動故事。在最後陳詞總結,朱牧師說,「我們沒有後悔,我們沒有埋怨,我們沒有憤怒,我們沒有遺憾。我們沒有放棄」。這一段,肅穆而不沉重,莊嚴而具勇氣,永誌不忘。公仔箱論壇. \6 U3 G& Q3 u! P- d) g

0 C2 v9 H' b+ ^tvb now,tvbnow,bttvb
3 |% Q0 r' }5 X& G'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死蔭幽谷成就靈性高峯3 h; ~& n0 P/ o  N4 ?8 J; \6 a
79天的佔中運動必然鐫刻在香港的歷史當中,姑勿論立場與觀點如何,都會承認這79天的日日夜夜永遠改變了香港。事隔50多個月,朱耀明牧師的庭上陳辭,重新讓人檢視的不僅是這79天的種種,而是從廣袤的層面審視他親歷的土地改革運動以迄至今;牧者庭上講的是他75年的社會體驗,觸動人心是對中國與香港往何處去的拷問。連續兩天的「求情程序」,人們看到九子對佔中運動沉澱後的升華,這一過程百轉千迴,各人對自身在運動裏的再檢視。4月9日這一天,成為朱牧師所言的牧職最崇高講壇,「死蔭的幽谷成就了靈性的高峯」。於不少人而言,這是佔中運動結束以來最撼動人心的其中一篇講話。
1 g0 t; P# h" ~; a/ K. H6 Qtvb now,tvbnow,bttvb
4 V1 v- J+ w: p, C6 j/ d%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各人的陳詞,從不同年齡層道出佔中運動的政治和社會背景。四年多之後,當人們從他們的講話裏回到2014年初秋的香港,這場運動不單是反抗與壓迫這些元素,歷史框架是一國兩制與《中英聯合聲明》普選承諾變成遙不可及,此刻不要說看到一點苗頭,連半點曙光也沒有。遙望這個曾經生機勃勃的海港城巿,今是心內抑壓的黑雲壓城城欲摧。便在此時,朱耀明牧師的陳詞,令人對79天佔領運動的思考推向另一個維度,這就是他說的「這運動原是一場公民覺醒運動,期望每個人都能出來貢獻自己,表示決心,更希望能喚醒官僚的良知。幸福和美好的和平生活,是我們夢寐以求的」。香港的社會美學,就在這短短的64個字之中。
5 k+ `5 |. {5 i) r3 b
  W+ B: W: S- B) @四年多以後,此刻想到的是曾經讀過的幾本書,都是吉特林(Todd Gitlin)所著。於年輪來說,《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全世界都在看》最早,1980年出版。之後是1987年的《The Sixties: Years of Hope, Days of Rage/60年代:希望的年頭,憤怒的日子》。佔領華爾街運動之後,他於2012年寫成《Occupy Nation: The Roots, the Spirit, and the Promise of Occupy Wall Street/佔領國家:根源,精神,和佔領華爾街的承諾》,三書的跨度從總結60年代的反戰運動,到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吉特林60年代在哈佛大學念數學時已是社運活躍分子,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得社會學博士後留校教書16年,之後輾轉分別在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 q! W5 _7 d0 X2 z8 {

: ^) _- G, I1 p公仔箱論壇作為學運老將,吉特林對社會運動自有他的觸覺。他的書呈現在長逾30年的運動與反思、再運動與再反思的多重層面。美國停滯與推進的反覆,保守思潮與自由主義的扞格,時代的脈搏在這三部書堪稱清晰無遺。對於反戰年代,吉特林在《全世界都在看》說得直截了當,「你認為的生活,你理解的生活,是一種政治上的生活」,「於運動來說,核心在於影響人們認識現實的方式和主導模式,必須改變人們詮釋世界的方式」。七年之後,他在列根年代再度審視美國,沉澱得出「公民權利不限於正式政治參與,而是社會肯定的尊嚴」,「不論其後的事是失望抑或幻滅,民權運動已然再度出發,走向長路漫漫的族裔平等」。
! X9 Z. f' R0 B) L! W' k5.39.217.77:8898# {- N% f2 p. L9 ], l
沉澱是更大力量的泉源! e% ~8 M& i$ Q0 C; J6 p6 e
2012年時的吉特林69歲,他對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觀察更有意思。起初,他認為美國年輕一代囿於殘酷現實難以抽身,「他們有工作在身,有時不只一份;被債務所阻,難以挺身而出」、「政治上的反叛變成不那麼有型」。吉特林甚至用了一句話勾勒他在某一時段的態度,「為甚麼美國人都那麼惰性?」讀到這一段時,感到這個當年的學運人,必有後續認知未說出來。果不其然,他說其後來到佔領華爾街現場,經過訪問和觀察參與者,承認「對這種新事印象深刻」。新事是甚麼,是參加者創造社會現象而不是一種風尚。以吉特林的說法,風尚是單一形態,佔領華爾街則是所有運動的集大成。他說,這令到他笑了,也深受感動。5.39.217.77:8898( Z' r0 p& z6 p2 o

# r$ T/ V7 \7 K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面對保守勢力,吉特林是全心擁抱新形態的社會運動,不再擔負舊日包袱。朱耀明牧師法庭陳詞「如果我仍有氣力,必繼續在教會敲鐘,在世上敲鐘,在人心敲鐘」,則是牽動人心的巨大訴求力量。年齡累積不一定是負擔,也可以是智慧的積累;歷史絕非有進無出的黑洞,相反,沉澱過後,是更大力量的泉源。tvb now,tvbnow,bttvb, F2 S- h! E) t" T, W+ P
5.39.217.77:88980 k* e; b9 a2 O- ?+ B
安裕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