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世道人生:異鄉人(李怡) - 李怡


, U' A' ]7 C. t2 `tvb now,tvbnow,bttvb
/ e, ?6 \8 @" b電影《自由行》的結尾,一個流亡香港的大陸導演——主人公楊樞,被台灣記者追問:你曾說香港是你的家,那麼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5.39.217.77:8898. O, `+ R3 l" D3 Q( C, F' _
/ f( o- J9 U) E4 o/ b! R; z
我預期她會說是香港人,但她的回答卻是「異鄉人」。
3 ?+ Q4 s; V5 o
1 A2 x; h' I' k2 J+ \0 z( o5.39.217.77:8898沉思良久。從電影前面的鋪排,和楊樞的個性表現來看,她都像香港人;來港五年,她在大陸生活的媽媽說她「越來越像香港人」。甚麼是香港人?就是沒有被體制規範了自己的行為模式的一種人。然而,為甚麼她最後說自己是異鄉人呢?tvb now,tvbnow,bttvb. P$ z* A3 G( B, E/ F# E1 a! b
; \4 P+ }8 B( {# _. u2 a; ~
《自由行》是流亡香港多年的導演應亮的劇情長片。應亮因在大陸拍了取材楊佳殺警案的電影,而回不了中國。傘運後,他拍了《九月二十八日•晴》這部短片,側寫傘運卻融貫香港社會人情,顯出這是香港人拍的香港電影。在《自由行》他把自身經歷化身為女性導演,藉這位女導演參加台灣一個電影節之行,帶着丈夫、兒子,與跟團去台灣旅遊的母親團聚。電影演出的背景是台灣,但從人物的言談表現中,媽媽背後的中國,導演小家庭背後的香港,以及會面地台灣,都油然顯出是三個全然不同的地區,有三種不同的文化和文明。' x# w3 K! l( B9 b- v

9 c4 V; h# X/ s$ T' }/ Y. d5.39.217.77:889897前,我遇到的外來人士,無論是大陸來的、台灣來的、新加坡來的,甚至歐美國家來的,幾乎都對香港的法治、自由、效率、方便、文明以致社會風氣,深深喜愛,許多人說,香港是他們到過的最好的城市,大部份人很快認同自己的香港人身份,包括為中國、台灣或其他國家工作的官方半官方人士。
+ }3 W# Z# }- w" V$ J
$ l( H% o* [$ n0 R  ttvb now,tvbnow,bttvb在80年代中英簽署《聯合聲明》、政治前景已成定局之後,香港掀起恐慌性的移民潮。我那時在電子媒體說,如果97後我當記者仍然可以如實報道新聞,當教師仍然可以按我所知教導學生,做生意仍然可以按市場需求和自己的意志去應對,而不需要考慮政治正確,或被政治裹挾,那麼我願意做中國人;但如果做中國人就意味不能按個人的認識、個人意志去說話和行事的話,那麼我寧可不做中國人而至少做一個人了。& q6 S6 j, Z, j* C" w7 v; c
$ u, S& U. U. k9 ~5 e( Y# Y
和許多香港人一樣,我看不到香港可以不變的前景,於是決定到另一個地方做一個人。97後,觀察到香港儘管不斷變味,但在司法制度不變的基石下,還有言論空間,於是我又回來了。我念念不忘傑佛遜總統的話: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覺。我想,既然香港的自由塑造了我,那麼我也應該盡我畢生之力,付出代價,去不斷提出我的警覺。tvb now,tvbnow,bttvb8 B$ }: ~6 [7 o( h( M

; H7 _. h+ z& t& f/ P  [4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香港一直在變,在向下沉淪,變得在這裏生活了70年的我,都常常感到陌生了。陌生的感覺,就是異鄉人的感覺。應亮讓他化身的影片女主人公,先說香港是她的家,而最後說她是異鄉人,那種變化就代表香港的變化,對於幾十年都自認是香港人的我來說,這種異鄉人的感覺特別真實,也特別傷情。5.39.217.77:8898* {+ u: I, u* @$ o

! s% r! S8 p! d/ t/ U7 M這是一部由原非香港人,在非香港之地,演繹出具香港感的淡淡哀愁的電影。
' V8 H" u' t4 P8 @! y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1 V2 c! E: W) l
李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