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朋友是老年生活快樂的關鍵,其影響力更勝家人。友誼對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的正、負向影響,在家庭成員中僅有配偶或子女有類似影響。研究結果也呈現,當長者喪偶時,有知己陪伴在身邊是恢復快樂的關鍵,成效超越家庭成員的陪伴。2 }& o# r1 t0 |1 k) y3 O& F: @
* ~( ?2 _5 d1 Y$ z4 Z# N# G" b5.39.217.77:8898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朋友的重要性其實從青少年階段即開始,從研究中得知,友誼的影響力隨年齡增長而強化。因為年齡相仿的朋友擁有相近的經驗、時代背景或關注的議題,在飲食、流行、運動、養生、對子女的教養、旅行等討論較契合,自然產生愉快交流。
- C) u( B3 m5 `5 C
2 e, |' c/ @% {* ~5 ^葉主任表示,朋友與家人的差異在於:我們可以選擇經營或遠離哪些朋友;相對地,家人間常須承擔責任,沒有得選擇。這種選擇包含一種「個人控制力」,對健康促進很重要。
0 |' v) ~) y' G5 \4 u4 ?' B! {
6 l6 y. z# T, s' }. b公仔箱論壇葉雅馨建議,從年輕時廣結善緣,降低對朋友的要求並將之分類,例如:有些朋友適合一起運動;有些能相聚聊政治;有些則擁有廣大人脈,需要時可以給予協助。人際相處過程,相互協助與支持,關係能更持久。相處起來有負擔或感受不愉快的朋友,情誼自然會隨時間淡去;多與能深談、相處自在的朋友互動,釋出關心,相約定期聚會。
1 t2 E9 z n. @2 U公仔箱論壇
- N3 W( a! b6 Y5 `) v( Htvb now,tvbnow,bttvb從中年及早規劃老年生活,包含財務規劃、身體照顧、接納自己、改變心態,尋找興趣或信仰,到老年階段才能不臥床,走出戶外,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與模式。五、六十歲的長者可以透過同學會或社群媒體等管道,尋找年輕時期相識的朋友,重新建立好的關係。預約十年、二十年後的朋友,對身心健康的確有必要。
2 J* L. p, r3 {, y2 btvb now,tvbnow,bttvb( ]$ L1 T/ K+ Q0 M* n5 J2 B
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