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的陳姓女嬰出現發燒情況,媽媽以為是天氣太熱沒有很在意,二天後女嬰的嘴巴周圍、手腳都出現許多潰瘍與水泡,嚇壞媽媽了,八歲的姊姊也在二天後出現發燒喉嚨痛與手腳水泡的狀況,家長緊急帶兩姐妹前往童綜合醫院小兒科看診,經高佳慧醫師檢查後確診姊妹皆罹患典型的腸病毒手足口症,醫師呼籲,最近流行的腸病毒手足口症多有嚴重皮膚大面積水泡情形,臨床照顧上提醒家屬不必恐慌,多半會自行痊癒不會留疤,應避免讓孩子抓破水泡,以免水泡內的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或傷口感染細菌造成蜂窩組織炎的併發症。
! E) F3 s) D. w5.39.217.77:8898
9 e: t4 s7 f4 o4 T9 n- k兒童醫學部小兒感染科高佳慧醫師表示,最近因為天氣炎熱,氣溫不斷飆新高,腸病毒疫情隨之增溫,最近二週以來門診常見的腸病毒患者多是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與以往泡疹性咽峽炎為主不同,症狀是手腳有明顯的水泡,幾乎10個求診病患中就有一人確診罹患腸病毒,兒童病房也有1/4左右的患者是因為腸病毒症狀嚴重而住院治療。/ k9 X4 M/ l8 u; T+ v( x) Z* J3 I
' K3 N! ]; T0 M* P! M" z/ E+ }7 Q
高佳慧醫師指出,多數腸病毒感染無明顯症狀,有些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臨床表現症狀常見為手足口病及皰疹性咽峽炎。小於五歲幼兒較會出現反覆高燒,咽喉水泡潰瘍無法進食的症狀,甚至少數病人會出現腸病毒重症,包括嗜睡、嘔吐、心跳快、肌跳躍反射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4 L2 l8 y# L. I6 T) c)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D; f* i: n, C- W+ s3 o
腸病毒手口足症一般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感染所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以及屁股周圍,小病患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造成脫水須住院治療,病程約5-7天。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3-5天。 + Z- B* a% z% L4 B+ O8 N" ~
& ]; y* ^, | J2 ^公仔箱論壇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