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有一種療法稱為發泡療法,適合用於調整體質、減少過敏反應。中醫師翁瑞文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如果人體虛寒就容易引起過敏症狀,像這種情況可在陽氣最旺盛之日,亦即天氣最熱的時候進行發泡療法,這種療法結合針灸、經絡、中藥等優點,直接使用中藥貼敷於穴道,經由中藥產生熱性刺激,有助疏通經脈、行氣活血、調節臟腑,進而達到防病的效果。tvb now,tvbnow,bttvb" U: a# T6 P" G5 q8 q8 a
$ y! w; `1 E. W a, P$ ztvb now,tvbnow,bttvb發泡療法主要使用一些對於皮膚具有刺激性的中藥,可以促使局部皮膚灼熱、充血、起泡,甚至引起發瘡,使用前必須把這些中藥切碎搗爛成膏狀,再把膏狀藥膏貼敷於適當穴道,屬於一種外治法。通常貼膚效果會與貼敷次數成正比,如果按照古代作法,一年裡只能使用藥膏貼敷三次。
& i' l" o, L2 Itvb now,tvbnow,bttvb3 q) q% l& J: j7 l
像這種藥物經由皮膚滲入穴道經絡,進而到達病處的方式,適合用來調理體質,但是這種療法具有優缺點,優點是可以減少胃腸道干擾、延長藥效、�ާ@²便、沒有明顯副作用,特別適用於長期服藥過多的老人家,以及不愛吃藥的小朋友。tvb now,tvbnow,bttvb3 O& Z# p) m& H! r( d1 o
公仔箱論壇9 w/ p4 Q7 T; ]5 K
缺點是皮膚容易造成灼傷、水泡等傷害,有些患者感到太熱而受不了,有些患者比較受不了疼痛,而且還可能留下疤痕,所以現代人不太能接受這種療法。此外,第一次治療產生水泡,第二次治療就不能再用藥敷在患處。
0 z. W3 f8 K- L5 \/ i
' V# z5 S0 _8 b& v3 T( a% ?# x孕婦、發燒、咽喉發炎、罹患皮膚病、兩歲以下幼兒、皮膚容易過敏、貼敷處附近有傷口、短時間貼敷就會大量起泡、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等族群,這些族群都不適合使用發泡療法。 5 J; p; C+ S. i; K7 M' Q
: N. q9 U5 J/ K/ m0 D( L+ Q0 j/ Z公仔箱論壇! v- A* P0 t1 l% n/ w% s
公仔箱論壇3 r' b4 a2 }. H' k9 ~+ I% B
( |. D" v; h( d. u9 }4 f( B$ ^資料來源:
/ \/ [6 k7 v0 r) v: i' Ktvb now,tvbnow,bttvb) E7 A7 }. L- s9 h& ~
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