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運動加體重控制 越早治療遠離糖尿病副作用威脅
2 N% u8 R4 n; `. I g; ~. stvb now,tvbnow,bttvb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報告指出,2013年全世界有高達3億8千2百萬人,身受糖尿病之苦;預測到了2030年時,糖尿病友數將逼近6億人。國健署的資料也顯示,台灣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數已近150萬人。醫師提醒,糖尿病友若想避免胰島細胞衰竭、重度腎病、最後洗腎的命運三部曲,一定要儘早從飲食、運動著手,聽從醫矚,做好體重、血糖控制,配合腸泌素治療,以避免β細胞凋亡。tvb now,tvbnow,bttvb5 b. n) z+ I. R6 o! Y/ ?8 z
# N$ T% _: {& d& J" ]5.39.217.77:8898血糖長期失控 胰島細胞將萎縮死亡
. ~' Y1 X# i/ k& D8 Q' g: a第二型糖尿病的起因在於身體對胰島素抗性增加,導致血糖耐受性變差,當血糖長期失控後,脂質與蛋白質代謝就會異常,最後造成胰島細胞萎縮死亡。然而,胰島中的β細胞是人體中唯一能夠生成及分泌胰島素的組織,對血糖的穩定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F' W' \! r. [* |過去糖尿病藥物治療主要在於增加胰島素分泌、降低胰島素抗性與減少糖分吸收三大項,然而上述治療卻無法逆轉胰島β細胞的凋亡,只能延緩併發症發生時間,更不用說完全治癒第二型糖尿病。
$ Q5 z/ o o- {5.39.217.77:8898: v3 ^# W% ?) ]. K/ ?: q9 T
腸泌素問世 糖尿病治療出現轉機公仔箱論壇% t+ M5 E" G' t* X! P
所幸隨著腸泌素藥物的問世,糖尿病治療出現一絲轉機。由於腸泌素可調節胰島功能,因此醫師建議,在糖尿病初期,當胰臟尚未開始萎縮之前,便著手防止β細胞衰竭,再配合飲食血糖控制與適當的運動配合,不僅可提升糖友的生活品質,而且也可大幅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尤其是目前糖尿病病患中,超過九成都是第二型糖尿病,也就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並非天生無法分泌胰島素,只是因為身體對於胰島素敏感性變低,或是胰島素分泌量不足,才導致無法正常代謝血糖。公仔箱論壇, L" b( E8 w z" u% C
0 f, q! O [' \$ m. M& {7 s: r健康的人體內,當血中葡萄糖升高時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好讓血中多餘的葡萄糖轉化成肝醣進入到周邊組織中,維持血糖的穩定。若是身體組織對於胰島素產生抗性,或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的話,葡萄糖就會長時間累積在血液中,持續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導致高血糖及高胰島素的狀況。5.39.217.77:8898" z: n) g: r5 y3 z2 ]3 ~. S" x ]
, o3 J+ f0 @! y6 w2 v) Q+ b* H越早控制飲食成效越好 無法改善時只能藥物登場
- T0 q4 S- _0 _2 Q) H胰臟長期高度工作負荷下,胰島會逐漸萎縮,直到功能完全消失,也就是糖尿病晚期,這時候,再嚴格精密的飲食管理都難以控制血糖的起伏了。也就是說,若要避免β細胞持續衰竭,越早進行飲食及相關營養品配合控制,治療糖尿病的成效也越大。
! e; k$ ?/ J3 p$ _, z# E
- W$ _5 G2 y# ?% B# Otvb now,tvbnow,bttvb根據美國醫師學會與美國糖尿病協會2012年發表的糖尿病臨床治療指引中指出,當飲食、運動等其他生活模式的改變後仍無法有效改善高血糖者,應開始使用口服降血糖藥治療。顯見糖尿病治療,首要還是從飲食、運動開始,藥物治療已是其次。
) Z3 y/ s4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 m8 e# q) z! E7 s3 P8 Z
腸泌素帶來糖尿病預防與照護的新方向
" [; X% @* y+ P. K1 ^4 e若能促進腸泌素產生,對於控制糖尿病甚至預防糖尿病有所幫助。除了現行的口服、注射藥物外,天然褐藻中所含的藻褐素,實驗顯示可促進腸泌素分泌,對於降低糖化血色素也有幫助。
1 F, j2 P% P" o2 F" k) ^ P0 l公仔箱論壇7 S1 a2 K9 ?7 o+ D' I
第二型糖尿病與遺傳跟飲食息息相關,高風險族群若想預防糖尿病,建議及早從日常生活開始,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是不變的王道;已罹患的糖友們,除聽從醫囑、趁早飲食控制外,更要維持規律的自我血糖監測與服藥順從性,將能避免胰島衰竭、減緩病程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