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雄安“三變”,能否突破城市發展瓶頸

9月20日電/日前,雄安新區定了三條原則,“絕不搞土地財政”“一定考慮百姓長遠利益”等內容格外引人關注。不過,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不搞土地財政,哪來資金推進城市建設?徵地一次性完成,農民怎麼長久獲益?官方的最新消息,給了這些疑問以回答。解決思路可以概括為“三個變”:變土地平衡為城市平衡,變政府爭利為讓市民獲利,變產權少數人擁有為社會共有。 5.39.217.77:88982 r) t3 \* @1 |* a9 t
tvb now,tvbnow,bttvb: R5 o4 _: {- p6 E' h
, M& ~, r# A: a- I( `1 b*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以地生財”和“以地融資”,構成了城市“以地謀發展”的模式。這種模式帶來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虧兩頭,富中間”:農民的徵地補償低於土地的增值收益,城市居民成為高房價的接盤者,而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則拿走了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tvb now,tvbnow,bttvb/ p1 }  R* Y+ i0 p2 X: j8 }+ r- I# v
tvb now,tvbnow,bttvb; j# H( I7 w- q9 b# P, |1 g& S
; ?4 d- Y9 F: _' D% X+ Z2 D
  必須承認,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地在其中發揮了“啟動器”“發動機”的作用。上述模式推動了我國大規模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有其特定的歷史成因,但消極影響也同樣存在。如何揚長避短,是擺在雄安新區面前的課題。
% n# `5 t! F3 }( s% j0 R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 N: G* Y4 f: [  ~" ?! }1 [
公仔箱論壇! C8 u* c8 |1 ~6 T. f" }" @( t
  了解舊模式的弊端,就更容易理解雄安新思路為什麼是“三個變”。變土地平衡為城市平衡,是指政府不再主要靠賣地為生,而通過促進城市工商業發展、擴大就業水平,在稅收中擴充地方政府的錢袋子;變政府爭利為讓市民獲利,則是指不搞一次性徵地補償,更要抑制過高的房價,真正讓處於兩頭的老百姓共同分享土地增值帶來的巨大收益;變產權少數人擁有為社會共有,這一條尤為關鍵,是實現以上兩個思路的基礎。 公仔箱論壇; a7 f$ D; X; `+ a!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y* ~) g: k) }4 Z# I, t  G1 [
5.39.217.77:8898$ Q$ }5 A, }( {5 B& _5 \; l5 y
  根據新思路,未來土地使用權將由政府和農民共有,以往的房地產開發商變身為“房產”開發商,不再擁有土地使用權。這就相當於政府和農民以土地出資,折成股份,成為城市的“股東”,而房產開發商則投入資金和技術進行開發,最後土地增值的收益在政府、農民和開發商之間進行分配,大家共享城鎮化發展的蛋糕。那麼,踏入城市的創業者怎麼分享這塊蛋糕呢?新區設想採取積分制,剛開始先租房住,等工作一段時間,積分達到要求後,就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購買房屋,打消居無定所的後顧之憂。換句話說,創業者以自己的勞動作為出資,也一同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