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中國民間力量參與搶救抗戰老兵口述史 

7月6日電/過去的11年裡,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的團隊跑遍了全國20多個省份,靠著社會資助與少許課題經費,記錄下大約1000名抗戰老兵的口述史料。 5 y5 t' f8 D* G+ c4 L' \; W

7 n& m1 h8 f; }* E9 b  新華社報道,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0週年。在世的抗戰老兵均已屆耄耋之年,不少老兵接連辭世。近年來,很多像吳先斌這樣的民間人士參與到搶救抗戰老兵“口述史”,關愛救助其晚年生活的工作中。
6 O; O/ ?  l9 l, O, I5.39.217.77:8898/ T, c3 E. Z- K$ P4 ]2 s3 w
  “4個小時的視頻、至少8000字的文字,這是標配。”薛剛曾經是一名北漂的媒體工作者,現在是博物館搶救口述史的“主力”。7月4日,剛結束了2個月、6000多公里奔波回到南京的薛剛顧不上休息,就把自己埋進了一堆“素材”中。他打開記錄本給記者看他這次剛“聊過”的一位湖南老兵,97歲的歐陽全曾是戴安瀾將軍的貼身侍衛。“我們找了最乾淨的雨布,把骨灰盒包裹起來,用電線捆好,用白色的醫藥箱裝好。”“國葬之後,去看戴安瀾的夫人,夫人說你們活著回來了,你們的師長沒回來。”……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g. W) e0 p" o8 z2 o# `

( k& K0 O% a9 I- M$ ^6 d  “每次碰到這樣的‘驚喜’我們都很慎重,我現場就打電話給戴安瀾的兒子——比對細節,確認真實性才能收錄。”薛剛說。記錄整理口述史對於從業者的知識儲備量要求很高,只有這樣才能從被訪老兵言談時無意帶過的一個小細節中挖掘出重要的史料,又因有些老兵年事已高記憶多有混淆之處,也需要豐富的知識來辨別真偽。
# j" y2 [' X' Y+ M5 L7 @tvb now,tvbnow,bttvb
9 p& ^% n; A  L2 {1 M4 T2 s3 ztvb now,tvbnow,bttvb  近年來,多地民間志願團隊加入為抗戰老兵錄製“口述史”的工作中來。他們普遍認為,時間緊迫、意義重大,這項工作既將戰爭史以親歷者陳述固化留存,為研究提供線索、證據,也填補國家敘事宏大框架的細枝末葉,還為認證救助老兵提供支持。
  T) o+ X& E) G' s8 g/ z( z公仔箱論壇5 n; @; I, m, c# N, l6 p6 e
  “每一個老兵的微歷史就像是一塊拼圖,當拼圖足夠多時,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還原大歷史。”薛剛說。 5.39.217.77:88983 o5 B3 ?1 [6 H

! s. @/ e' P* W/ G公仔箱論壇  “時間逼著我們快跑。”吳先斌說,前十年他陸續採訪了700人,由於深感進度太慢,趕不上老兵們離世的速度,2016年以來他多方籌措資金,增加了攝製組人數,吸納外來協助的志願者,用一年時間採訪了300餘人。“以我的能力,之前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做到1萬人,雖然有社會捐款和一定的課題經費,現在看來很難。”
# _8 V, t. L% u4 i. Qtvb now,tvbnow,bttvb
6 |/ h% Y( L- o4 e7 L5 ~& Gtvb now,tvbnow,bttvb  光靠民間力量,走下去很艱難。車馬費、人工費、器材設備等,每一位老兵的採訪成本至少兩千元,對於生活困難的老兵,他們還額外贈予慰問金。在許多從事這項工作的志願者們看來,當前民間“口述史”記錄零散且欠缺體系,國家層面需對有序記錄、後續利用全盤設計。
( O/ F% l; M/ _8 |5 wtvb now,tvbnow,bttvb
0 Y( j: M" S% o! G8 |  儘管如此,吳先斌還是決定繼續幹下去。7月4日,一個攝製組出發直奔廣西,計劃用一個月的時間採訪40位老兵。剛剛組建的第三支攝製組則從5日開始在南京採訪15位八路軍老戰士。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c3 s% T, V* R8 U, G3 v
8 Z, t3 f+ f, S9 D3 y
  吳先斌坦言,每每想要放棄,耳畔就會想起老兵們對我的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你們生在這個沒有戰爭的年代,真好。”
3 W5 L( h: b/ e0 l5.39.217.77:88982 [6 r4 T' }+ A  S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